2022年6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2
一、选择题:本大提供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黑子是人类从太阳表面观察到的最基本的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局部强磁场活动在太阳光球表面产生的温度较低的斑块。下图为2000~2020年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情况。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2020年期间太阳黑子数( )
A.高峰可以持续数年 B.2013年达到峰值 C.减少阶段速度较快 D.大部分时间高于100
2.2000年~2020年期间( )
A.太阳风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B.2014年极光出现次数较多
C.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 D.2009年全球农业增产的几率高
【答案】1.A 2.B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2000年、2001年、2002年以及2012~2015年太阳黑子数都较多,高峰可以持续数年,A正确;峰值出现在2001年左右,B错误;太阳黑子数增长较快,下降速度慢,C错误;太阳黑子数大部分时间低于100,D错误。所以选A。
2.太阳风出现的时间主要是太阳黑子数较高的年份,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因此不是出现频率越来越高,A错误;2014年太阳黑子数多,太阳活动强烈,极光出现次数较多,B正确;
全球变暖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C错误;2009年为太阳活动低谷,不能确定太阳活动与农业增产的关系,D错误。所以选B。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图1示意免耳果化石,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古植物生存的地质年代( )
A.联合古陆形成 B.爬行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两栖动物出现
4.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燥
【答案】3.C 4.A
【解析】3.由材料可知该地质时期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属于新生代的古近期,是被子植物繁盛的年代,C正确;古生代早期,联合古陆形成,A错误;爬行动物盛行的时期是中生代,B错误;两栖动物出现的时期是古生代,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和“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可推测兔耳果生长时期气候温暖湿润且全球热带地区范围非常广大,A正确;干燥或者寒冷的气候不适合高达乔木的生长,排除BCD,选A。
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钙华景观。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
A.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 B.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
C.溶蚀山地—孤峰—峰林峰丛—平原 D.平原—峰林峰丛—孤峰—溶蚀山地
6.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和堆积 B.流水溶蚀和堆积 C.风力侵蚀和堆积 D.海浪侵蚀和堆积
【答案】5.A 6.B
【解析】5.图中自西向东受流水溶蚀作用的时间长、强度大,地势逐渐降低,依次分布为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地质作用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地貌景观。钙华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溶蚀、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若此图示意为“海陆风”,其中①处为白天的陆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之间吹海风 B.③处气压大于①处
C.②处气温高于①处 D.③④之间吹海风
8.若此图示意为“城市风”,其中②处为城市,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处由于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 B.城市绿化带应布局在①②之间
C.空气污染较大的工厂应布局在①②之间 D.①②之间的风会把城市的污浊空气吹散
9.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 )
A.摩擦力 B.垂直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7.A 8.B 9.D
【解析】7.由题可知,①处为白天的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相应的②为白天的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由②吹向①,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A正确,D错误。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始终大于高空,气压①>③,B错误。②近地面是高压,气温低,①处气压是低压,气温高,C错误。故选A。
8.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②处为城市,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因果关系不对,A错误。城市绿化带布局在城市与郊区之间,B正确。空气污染较大的工厂不应该布局在①②之间,因为会造成城市污染过大,C错误。①和②之间表示的是近地面的风,风从郊区吹往市区,市区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B。
9.由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D正确。故选D。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内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法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1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 B.流速减小 C.丰水期水位上升 D.流量会更加稳定
【答案】10.A 11.D
【解析】10.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选A。
1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AC错误,D正确;河流流速主要跟地形有关,B错误。故选D。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13.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2.C 13.A2022年春节高速免费时间表
【解析】12.由所学知识可知,植物表面覆盖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植物叶片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A错误,C正确。与抗风能力、光合作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13.由材料信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垫状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缓慢,②正确;由“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可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强,减少水分蒸发,③④错误。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是为了适应高山地区多大风的条件,增强抗风能力,①正确;所以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信息可知( )
A.日本在1980年前后完成高速城市化 B.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
C.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 D.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15.“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有(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