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翻译(教师参考版)
直译方法:先翻译每一个字,再调整语序形成句子。
第一段:
1古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 | 冥 | 有 | 鱼 | , | 其 | 名 | 为 | 鲲。 |
北海 | 有 | 鱼 | , | 它的 | 名字 | 叫做 | 传说中的大鱼。 | |
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2古文: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鲲 | 之 | 大 | , | 不 | 知 | 其 | 几 | 千 | 里 | 也 | ; | 化 | 而 | 为 | 鸟 | , |
鲲 | 的 | 大 | , | 不 | 知道 | 它 | 几 | 千 | 里 | 肯定语气 | ; | 变化 | 顺承 | 成为 | 鸟 | , |
其 | 名 | 为 | 鹏 | 。 |
它的 | 名字 | 叫做 | 鹏 | 。 |
翻译: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3古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 | 之 | 背 | , | 不 | 知 | 其 | 几 | 千 | 里 | 也 | ; |
鹏 | 的 | 脊背 | , | 不 | 知道 | 它 | 几 | 千 | 里 | 肯定语气 | ; |
怒 | 而 | 飞 | , | 其 | 翼 | 若 | 垂 | 天 | 之 | 云 | 。 |
奋发 | 修饰 | 飞 | , | 它的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的区别 | 翅膀 | 像 | 垂挂 | 天边 | 的 | 云彩 | 。 |
翻译: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
4古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 | 鸟 | 也 | , | 海 | 运 | 则 | 将 | 徙 | 于 | 南 | 冥 | 。 |
这 | 鸟 | 停顿 | , | 海动 | 那么 | 将要 | 迁徙 | 到 | 南海 | 。 | ||
翻译:这只鹏鸟啊,它在海动吹起大风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5古文: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南 | 冥 | 者 | , | 天 | 池 | 也 | 。 |
南海 | 引出判断 | , |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 判断语气 | 。 | ||
翻译: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海。
6古文:《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 | 齐 | 谐 | 》 | 者 | , | 志 | 怪 | 者 | 也 | 。 |
书名 | 引出判断 | , | 记载 | 怪异的事物 | 语气词 | 。 | ||||
翻译:《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7古文:《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
《 | 谐 | 》 | 之 | 言 | 曰 | : | “ | 鹏 | 之 | 徙 | 于 | 南 | 冥 | 也 | , | 水 | 击 | 三 | 千 |
《齐谐》 | 的 | 记载 | 说 | : | “ | 鹏鸟 | 取独 | 迁徙 | 到 | 南海 | 停顿 | , | 海水 | 被激起 | 三 | 千 | |||
里 | , | 抟 | 扶 | 摇 | 而 | 上 | 者 | 九 | 万 | 里 | , | 去 | 以 | 六 | 月 | 息 | 者 | 也。” | |||||||||||
里 | , | 环旋着往上飞 | 旋风 | 承接 | 上飞 | 代词 | 九万里 | , | 离开 | 凭借 | 六月 | 大风 | 语气词 | ||||||||||||||||
翻译: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
8古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 | 马 | 也 | , | 尘 | 埃 | 也, | 生 | 物 | 之 | 以 | 息 | 相 | 吹 | 也。 | |
浮动的雾气 | 语气词 | , | 尘埃 | 语气词 | 生物 | 取独 | 用 | 气息 | 动作偏指一方 | 吹拂 | 因果判断 | ||||
翻译:林泽之中浮动的雾气、空气中飞动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9古文: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 | 之 | 苍 | 苍 | , | 其 | 正 | 邪 | ||
天 | 的 | 深蓝 | , | 选择连词 | 真正颜 | 呢 | |||
其 | 远 | 而 | 无 | 所 | 至 | 极 | 邪 | |
选择连词 | 高远 | 因而 | 没有 | …地方 | 到达 | 尽头 | 呢 | |
翻译:天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0古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其 | 视 | 下 | 也 | , | 亦 | 若 | 是 | 则 | 已 | 矣 | 。 |
它 | 看 | 下面 | 停顿 | , | 也 | 像 | 这样 | 罢了 | 。 | ||
翻译:鹏鸟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1古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且 | 夫 | 水 | 之 | 积 | 也 | 不 | 厚 | , | 则 | 其 | 负 | 大 | 舟 | 也 | 无 | 力 | 。 |
发语词 | 水 | 取独 | 积聚 | 停顿 | 不 | 深 | , | 那么 | 他 | 负载 | 大 | 船 | 也 | 没有 | 力量 | 。 | |
翻译:水积得不深,那么它浮载大船也就没有力量。
12古文: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覆 | 杯 | 水 | 于 | 坳 | 堂 | 之 | 上 | , | 则 | 芥 | 为 | 之 | 舟 | ; | 置 | 杯 |
倒 | 一杯水 | 在 | 堂上低洼处 | 的 | 上面 | , | 那么 | 芥草 | 成为 | 它的 | 船 | ; | 放置 | 杯子 | ||
焉 | 则 | 胶 | , | 水 | 浅 | 而 | 舟 | 大 | 也 | 。 |
兼词 | 就 | 粘住 | , | 水 | 浅 | 但 | 船 | 大 | 语气词 | 。 |
翻译: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处,那就只能拿芥草作舟,如果放上一个杯子,那杯子就不能在水中浮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啊。
13古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 | 之 | 积 | 也 | 不 | 厚 | , | 则 | 其 | 负 | 大 | 翼 | 也 | 无 | 力 | 。 |
风 | 取独 | 聚积 | 停顿 | 不 | 大 | , | 那么 | 它 | 负载 | 巨大的翅膀 | 也 | 没有 | 力量 | 。 | |
翻译:如果风聚积得不够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
14古文: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而后乃今将图南。
故 | 九 | 万 | 里 | , | 则 | 风 | 斯 | 在 | 下 | 矣 | , | 而 | 后 | 乃 | 今 | 培 | 风 | ; |
所以 | 九 | 万 | 里 | , | 那么 | 风 | 就 | 在 | 下面 | 了 | , | 然后才开始 | 凭 | 风 | ; | |||
背 | 负 | 青 | 天 | , | 而 | 莫 | 之 | 夭 | 阏 | 者 | , | 而 | 后 | 乃 | 今 | 将 | 图 | 南 | 。 |
背 | 负 | 青天 | , | 却 | 没有 | 它 | 阻遏 | 代词 | , | 然后才开始 | 将 | 图谋 | 南飞 | 。 | |||||
翻译:所以大鹏要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大鹏身下负载鹏翼了,然后大鹏才能乘风而行,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
15古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宾语前置)”
蜩 | 与 | 学 | 鸠 | 笑 | 之 | 曰 | : | “ | 我 | 决 | 起 | 而 | 飞 | , | 抢 | 榆 | 枋 | 而 | 止, |
蝉 | 和 | 斑鸠 | 讥笑 | 它 | 说 | : | “ | 我 | 快速 | 起身 | 修饰 | 飞 | , | 触 | 榆树和檀树 | 顺承 | 停止, | ||
时 | 则 | 不 | 至 | , | 而 | 控 | 于 | 地 | 而 | 已 | 矣 | , |
有时 | 或 | 不 | 到 | , | 承接 | 落下 | 到 | 地面 | 罢了 | , | ||
奚 | 以 | 之 | 九 | 万 | 里 | 而 | 南 | 为 | ” |
哪里用得着 | 到 | 九 | 万 | 里 | 顺承 | 南飞 | 呢 | ” | |
翻译:蝉与斑鸠讥笑它说:“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飞不到树那么高而落到地上,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再向南飞去呢”
16古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 | 莽 | 苍 | 者 | , | 三 | 餐 | 而 | 反 | , | 腹 | 犹 | 果 | 然 | ; |
到 | 近郊 | …的人 | , | 三 | 餐 | 承接 | 返回 | , | 肚子 | 还 | 饱饱的样子 | ; | ||
适 | 百 | 里 | 者 | , | 宿 | 舂 | 粮 | ; | 适 | 千 | 里 | 者 | , | 三 | 月 | 聚 | 粮。 |
到 | 百 | 里 | …的人 | , | 整宿 | 捣米 | 储粮 | ; | 到 | 千 | 里 | …的人 | , | 三 | 月 | 聚集 | 粮食。 |
翻译:到近郊野外去的人,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去百里之外,则需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准备粮食。
17古文: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之 | 二 | 虫 | 又 | 何 | 知 | ! |
这 | 两只 | 古代泛称动物 | 又 | 什么 | 知道 | ! |
翻译:蝉和斑鸠这两个小鸟又知道什么呢
发现语言规律:1.通假字:冥 邪 反 2. .古今异义词:天池、野马、果然、海运、控、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