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专家解读造成死挡七大因素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对全国近万份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国内部分填报志愿专家的经验,笔者总结了造成“死档”的几个重要原因,列举出来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1.考生对自己所报考的大学在当年的录取分数产生错误判断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每年都是变化无常的,题目的难易程度也经常发生变化,这就会给考生填报志愿造成误判,比如很多家长在给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总喜欢把上一年或者上两年该大学的录取分数作为唯一参考标准,觉得自己当年的高考成绩非常高,应该能够达到这些大学的录取线,结果事与愿违,自己的分数没达到大学的投档线。很多考生和家长更是用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来填报高考志愿,这样就更危险,因为每所大学的录取最低分和学生要报考的具体专业的录取最低分相差较多,有些大学的录取最低分与考生具体报考的该大学该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之间相差50分,甚至会超过50分。如果用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来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标准,落榜风险无疑就增加了。
某省理工类考生小杨,高考分数是535分,竟然以中国××大学上一年在该省的录取最低分484分作为对照,第一志愿报考了中国××大学。结果该大学当年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为664分,致使该考生档案无法投出,形成“死档”。
这样的例子每年都非常多,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大学最近一两年的录取最低分来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标准,结果是自己的高考分数根本达不到这些大学的投挡线。如何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在第二章第二节中有专门的论述和解决方法,读者可以参考。
2.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是无效志愿
我们知道,第二志愿主要就是为了预防考生由于第一志愿填报不当,造成无法投档或者录取而设置的一个补救方案,但是我们有很多考生和家长的第二志愿填报
志愿一般几天出结果要求过高,造成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没有梯度。所谓的“梯度”,就是两个志愿之间的差距。怎么来理解这个梯度问题呢?比如某个考生重点志愿批次,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志愿填报的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似这样的志愿就是没有“梯度”的志愿,第一志愿落榜,第二志愿肯定也不会录取。为什么呢,其一,如果分数足够高,第一志愿就被北京大学录取了,不可能再走第二志愿;其二,如果分数不够北京大学录取,那么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三,清华大学是不招第二志愿考生的,因为第一志愿已经高分录满。
我们在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某年一名586分的文史类考生,一批本科(重点批)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三个并列的第二志愿
分别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我们来看最后的录取实际结果: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最低分:632分
南开大学录取最低分:633~657分
天津大学录取最低分:594~638分
厦门大学录取最低分:588~653分
从这名考生的志愿我们可以看出,他填报的所有第二志愿全部无效,没有一个志愿的录取分数低于他的高考成绩,也就是说,这名考生的重点批次志愿全部作废,原因就是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几乎没有“梯度”。如何才能做到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有“梯度”呢?我们有一个研究的结果,可以此为借鉴。
(1)如果第二志愿是本省的同批次大学,那就把考生的原始成绩减去30分后再填报。比如:A大学和B大学都是考生所在省的重点大学,A大学是一流重点大学,B 大学是二流重点大学,考生高考成绩是640分,重点批次第一志愿是A大学,那么在填报第二志愿的时候,考生就要在自己的原始成绩上减去30分,按照610分的高考成绩来寻本省的重点大学,看哪所学校比较符合这个条件。
(2)如果第二志愿是外省的同批次大学,那就把考生的原始成绩减去30~50分后再填报。原理和第一条是一样的。
按照这样的原则填报第二志愿,录取几率会提高很多,而且,在落榜风险减小的情况下,又不会让自己太吃亏,家长可以参考使用。
3.不服从院校调剂和专业调剂
考生在填报志愿中,可以选择是否服从调剂,主要是两个方面。
(1)院校调剂
院校调剂是指同一批次的大学而言。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因为考生的分数不够没有被录取,可以将考生的档案投给一些名气相对较小、第一志愿生源短缺或一些水平相当高但招生人数少、考生不敢填报导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大学,如果考生志愿服从调剂,就有机会进入这些大学,否则就成为“死档”。
比如考生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二志愿北京理工大学没有被录取,考生同意院校调剂,而当年中国地质大学某个专业因为报考人数少,第一志愿没有录满,这个时候该考生就可能被中国地质大学的这个专业录取。如果不同意院校调剂,则考生档案形成“死档”,不再参与重点批次大学的录取,只能等重点批次录取完成之后,参与二本的录取。
(2)专业调剂
专业调剂是指同一所大学而言。如果报考同一所大学的人数过多,超过了该大学该专业的招生人数,即使扩招了,考生也不能被录取进入该专业,但是该大学的其他专业没有录满,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就可以调整到该大学的其他专业,否则该档案也成为“死档”。
比如:A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上了南开大学
的投档线,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众多,该专业只招5人,有10人符合条件填报,A考生排第6名。此时如果南开大学的某个专业第一志愿没有录满,A考生又服从南开大学专业调剂,那么他就会被调剂到南开大学的其他专业;如果A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可能被南开大学退档参加其他学校的第二志愿录取;如果考生报考的第二志愿没有被录取,则该考生档案也成为“死档”。
4.过度看重名牌学校或者热门专业
只认准一所大学或者一个专业,一旦分数达不到或者志愿填报失误,绝对没有
其他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一棵树上吊死”。
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非清华大学不读,某某非北京大学不上!总觉得自己的高考成绩肯定能上国内一流的大学,只填报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笔者一向反对这种做法。每年都会有不少考650多分甚至更高分的考生,因为一心想上某所名校,破釜沉舟,导致直接落榜。更有甚至,为了考进
这些名牌大学,连续多年复读,一年不行下一年继续,到最后让自己变成一台考试机器,失去了很多机会,同时也浪费了教学资源。下一年能够考取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下一年还不如上一年,再次落榜了,如此下去,实在不值得提倡。
5.不到自己的位置,忽略众多与自己水平相当或者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存在
我们知道,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会自然形成所谓的“大年”和“小年”现象。“大年”是指当年报考该大学且上线的考生众多,按照高考录取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该大学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就水涨船高,形成该大学当年招生的“大年”;反之,如果当年报考某大学的考生人数减少,上线人数不足,生源不够,该大学当年的录取分数就相应降低,形成“小年”。很多家长不太注意这个现象,也不进行仔细分析,不到自己在当年高考中的位置,以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很高就是优势,没有考虑到其他
考生的成绩比自己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志愿就报考一些没有绝对把握的学校,从而导致档案成为“死档”。
比如,2007年某省598分的考生第一志愿就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理由是这所大学2006
年的录取最低分是580分,高出将近20分应该有比较大的优势,实际的录取结果是2007年该省考生高考成绩普遍偏高,598分这个分数连北京交通大学的调档分数线都不够,更不要说被录取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这就要求考生要收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一
般来讲,我们要求考生至少要收集5年以上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判断,具体的分析方法参阅本书第二章第二节。
6.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估分过高,导致实际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的提档线,甚至是没有达到本省调档线。
高考结束后,某考生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是640分,于是直接填报了中国人民
大学,然而该考生的实际成绩是633分,当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最低分是639 分,该考生如果没有填报第二志愿或者第二志愿填报不当,他们的档案也都成为“死档”。这就意味着考生第一志愿落选了,虽然分数挺高的,但是属于贬值分数,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价值。
避免办法:(1)多估几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进行填报;(2)降低一个分数段,就是
用自己估计出来的高考成绩减去5~10分后再填报高考志愿;(3)当某些试题已经不能记起是对是错时,就按错题计。
7.以大学录取最低分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不清楚大学录取最低分或者大学调档线与专业录取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又不服从专业调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