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规划之发展阶段
大学生涯规划之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学生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
(2)了解大学生各生涯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
(3)了解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要任务
引言:
在大学校园中流行着这样一段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生动地体现出了大学生涯的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和任务。
教程:
第一节  大学生活的关键主题
志愿一般几天出结果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活有着一些重要的主题,规划好这些主题,其实就是大学生涯规划的过程。例如,如何作好时间规划、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校社团的参与、良好的人际资源管理、良好的压力应对技巧及正确的理财观念,都是同学们大学四年中重要的课题。
(一)时间规划
理财可以“开源节流”,但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时,如何善用时间是时间规划的关键。拼命工作的人未必比善用时间的人能完成更多的事情。因为有组织有机划地使用时间,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达成目标。然而,该如何运用时间呢?可参考以下原则:
1.规划事情的优先顺序:将手边的事情进行安排,分出轻重缓急,理出头绪然后着手解决,避免毫无目的的瞎忙——“Don’twork hard, Work Smart!”
2.巴雷德法则:又称“80/20法则”或“犹太法则”。这一法则认为:“团体中的重要部分,是由全体中的小部分的比率所造成的。”(黑川康正,1989)例如组织中,80%的绩效来自20%的人;或80%的生产力集中于所完成的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中。因此,练习集中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将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3.摒弃拖延的习惯:拖延的可能原因有多种,例如担心失败、不想去做或力求完美。可是,无论是哪一种理由都会让您损失许多的时间。这时候不妨列出造成拖延的原因,制定实施的时间表和完成的好处。这样一来,事情能够解决的时候,才是真正摆脱压力放松的时候。
4.规律的作息:许多人会熬夜做事,以求事情快一点解决。殊不知熬夜之后,隔天精神变差、挫折容忍度变差,如此一来工作效率也相对下降,当然事情会越积越多。
5.电视和网络:现代生活中很少人不受电视的影响。试想,如果你把每天看电视的一半时间拿来准备功课,恐怕想不得第一名都很困难。这话对于某些人而言的确适用。有效地节制收看电视的时间,或许就能为你省下许多宝贵的时间。当代的大学中,也许看电视还不算流行,但上网就是大学生的日常功课了。尽管网络为我们带来必要的资讯和便利,但沉溺于网络仍然占用了许多大学生过多的时间。
6.学习适当的拒绝:许多安排好的计划,会因为无法拒绝的邀请而被迫改变。事后更有可能后悔当初为何不敢加以拒绝。学习评估自己的时间与能力,不仅可以避免体力透支,更是学习疼爱自己的先决条件。
7.学习良好的做事方式:有许多人其实十分勤劳,一刻钟也没有休息,但是事情却好像永远无法做完似的。或许,这是因为做事方式不正确。例如,有些人喜欢同一时间做许多事情,到头来却是一事无成;或是计划一天连续阅读十二个小时。不良的做事方式与计划,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以同学的学习为例,阅读一小时候最好能稍事休息;容易或易懂的学科可以集中学习,抽象而不易理解的材料则以分散学习的方式进行,效果较佳。
时间是无法“开源”的,大学四年其实也是十分短暂,如何有充实的大学生活,时间规划将是您的第一步。
(二)学习计划
大学的学术目的,在于培养高等专业人才,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承之外,更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训练过程中对于课程及书籍内容的认识、理解、分析、整理、综合、应用,是一个整体的训练计划。良好的学习方法,将是大学生们在大学中重要的课题。
进入大学后,一般而言,不同年级的课程分别有着各自的特。在大一的课程中,我们会发
现大一学生的专业科目较少,而有较多的基础课和公选课。配合同学们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及专业基础训练的进度,在大二及大三后,专业科目训练逐渐增加。而在大三、大四,同学们则可修若干应用性的科目,准备就业或研究更专业的学科,以准备更进一步的深造。因此不同年级的学习主题与重点,多少有些差异。
在大一时,培养新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认真听讲、主动提问、认真讨论、资料收集)将是主要的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读书方法将是往后四年学习的重要根基。
大二之后专业训练课程逐渐加重,课程内容更加深入,材料更加丰富。为此,事前准备与事后的温习及补充资料的收集就更加重要。
大三、大四之后,同学逐渐会考虑到考研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或是就业。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同学的学习规划。绝大多数院系在大三以后时,会开始有专业实习的课程安排,其著要目的,在于让同学了解相关工作的实际内容及团队分工的情况。通常在实习期间,主要应着重于观察与了解,并逐渐在实际操作中亲自体验工作内容来印证在校学习的理论与知识。为以后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社团生活
大一社团生活:
大一新生入学后,会看到林林总总的社团都在进行招新的活动,在参加社团时,主要应考虑一下以下因素:
1. 了解社团种类与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大学里的社团种类非常丰富,比如有英语协会、国际关系研究协会、机器人研究俱乐部等学术性社团,有学生治安服务队、志愿者服务团之类的服务性社团,有摄影协会、京剧队、合唱团、书法社、话剧社之类的艺术性社团,还有登山协会、长跑协会、定向越野俱乐部等体育社团。不同种类和性质的社团,其所从事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会有许多差异。因此不妨多方了解,也不必心存成见而丧失机会。慎选自己有兴趣及适合自己的社团,将是经营良好的社团生活的第一步。
2.审思自己参加社团的目的。
了解参加社团的动机,能够帮助你在选择社团时,不至于盲目选择,并且于进入社团生活中,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清楚地将自己在社团中的定位。
3.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在加入社团前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同学会对许多社团都感到有兴趣,结果到处“逛社团”,逛到意兴阑珊;也有同学面对许多社团,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加入哪一个。面对这样的情形,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时常从事的休闲娱乐有哪些?从这些自我回顾与探索,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出自己真正喜欢的社团。而通常学校就业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也都会提供“兴趣量表”或“性向测验”,以客观的工具帮助同学们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及嗜好。
4.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在社团选择的过程中,每个社团都会尽其可能地说明社团性质、所从事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学术取向,也可能是娱乐取向或是服务取向等等。在进行社团选择时,如能进一步考虑自己重视的价值观与需求,相信能更清楚自己所要选择的社团。
Oskamp(1977)将价值观定义为:重要的人生目的或行为准绳。因此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兴趣、态度、意见、行为与决策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自我价值观的探索与了解,不只在社团选择上更符合兴趣与需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过程也有着相当的帮助。
5.考虑自己的潜能:
面对社团选择时,可能有同学对某社团十分有兴趣,但是却因为某些社会刻板印象(比如男生参加舞团)或自我肯定不足(例如担心能力不够,因此不敢参加计算机协会)而裹足不前,平白失去了参与自己十分有兴趣的社团的机会。同学们不妨考虑自己的学习潜能,让自己有机会尝试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或许将会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呢。
6.考虑时间的安排与运用。
在校园生活中,社团活动是全部生活中的一部份。过度透支时间与体力,将会造成身心上过度的负担,不但容易造成心力交瘁,也没有时间好好品味活动中所带来的成果与满足。甚至,如果过度透支时间在社团中,社团与功课间形成拉锯,将造成社团功课两头空的悲惨结局。因此,如何好好规划与运用时间,也将是同学们重要的功课。
7.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的。
许多同学会因为同学或师兄师的邀约而加入一些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喜欢的社团,如此一来将面临一些困扰,如时间不够用、对社团活动不感兴趣,因此,在选择社团时如何针对自己的兴趣,婉拒不合适的邀约,以选择合适自己的社团,将是同学的一门必修功课。
大二社团生活:
    在经过大一的社团探索阶段后,大二时同学们逐渐的自我开放,融入社团,参加社团所举办活动,从中学习或发觉自己的潜能,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经营人际关系、满足参与社团的需求与成就感。在这一阶段的社团参与中,同学面临的一些重要课题有:自我开放、发展自我与经营人际关系。
1.自我开放:参加社团活动中,我们不免对别人的经验好奇,也希望别人能知道自己的感觉及想法,而自我开放便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何让自己更加开放?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短处,如此才能进一步思索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与改进自己的短处。
  (2)正向而积极的信念:认知法中有一句名言:“困扰你的并非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对这一件事情的观念。”因此,合理而具有弹性的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建立自信、面对挫折。
  (3)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在面对人际沟通的过程能以尊重、同理心及真诚一致的态度进行沟通,并且积极倾听。相信能有好的人际关系。
2.发展自我:
  (1)认识自己的潜能:觉察自己的身体、情绪、智能与意志的潜能,才能有机会善加发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活动。社团生活中充满各种历练的机会,或许是劳力的活动、或许是问题的解决、或许是人际间的沟通问题。面对问题时若能多方面了解问题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世界,并努力设法解决困难。无形中,都是开发自我潜能的良好机会。
3.接受自我,肯定自我:
    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的发展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如能好好整理过去的生活经
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扩展个人的生活经验,就能平静地检讨自己所面对的得失与挫折,而不以和别人做比较作为唯一衡量自己的量尺。从而学习接受自己的弱点,并且加以努力补强;肯定自己,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积极想法。
4.自我展现:
    社团生活中充满个人自我展现的机会,选择自己所爱的活动与工作,然后付诸实行,适当的自我展现,将是自我实现或发现自我潜能的机会。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团参与中,人际关系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自我了解、自我肯定;尊重及接纳他人;同理心地对待他人的情绪与处境;并且对待他人以真诚、关怀、坦诚、宽容及热诚。而进行人际沟通时,则需要注意积极的倾听、注意自己的说话时的副语言(音量、音调与说话的节奏)及身体语言(脸部表情、眼光接触、身体的姿势、彼此的距离)等等。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尊重对方,我们会专心与对方沟通,让对方觉得重要,并且不吝鼓励与赞美对方。如此一来,才能使沟通有意义、并能促进人际关系、而不会流于肤浅的人际互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