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营企业投资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民营企业投资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民营企业投资情况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增幅明显回落,我市民间投资更是持续负增长。民间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军,是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作⽤的关键⼒量,也从⼀定程度反映经济活⼒。从国家到地⽅对民间投资下滑态势均引起⾼度关注,调研调查活动频繁,促进民间投资的措施密集出台。为了解我市民营企业投资状况及意向、对政府服务及政策⽅⾯的意见建议,近期,我局对1323家民营企业进⾏了专项调查。其中⼯业企业471家、贸易企业446家、服务业企业307家、房地产企业99家。本⽂主要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结合1-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对我市民间投资基本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8⽉全市民间投资基本情况
  (⼀)民间投资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我市民间投资持续负增长。1-8⽉,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710.23亿元,增幅由去年同期8.6%下滑⾄-5.0%,下降13.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平7.1和8.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也由去年同期的57.0%下滑⾄50.9%,下降6.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下降直接拉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
  (⼆)项⽬民间投资低速增长。
  1-8⽉,全市民间投资中,项⽬投资614.73亿元(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同),增长9.7%,增幅⾼于全部民间投资14.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部项⽬投资12.3个百分点。项⽬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35.9%,较去年同期提⾼4.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民间投资增长3个百分点。本年新开⼯项⽬120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85个,完成投资282.43亿元,增长19.6%;但亿元以上在建项⽬457个,较去年同期减少73个,完成投资342.26亿元,下降2.8%。
  (三)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滑。
  2014年和2015年我市⼟地出让明显减缓,其带来的滞后效应在今年集中显现,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五”以来⾸次出现负增长。作为民间投资的“主战场”,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滑是我市民间投资下降的主因。1-8⽉,我市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1095.50亿元,同⽐下降11.6%,降幅⾼于全部民间投资6.6个百分点,拉低全部民间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地购置费485.73亿元,下降29.2%,拉低全部民间投资增长11.1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民间投资⽐重偏低。
  1-8⽉,全市民间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83.01亿元,增长10.4%,⾼于全市民间投资15.4个百分点,但
仍低于全市基础设施投资38.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重仅为8.7%。从占⾏业全部投资的⽐重看,⼤多基础设施⾏业存在明显壁垒。其中电⼒热⼒燃⽓及⽔的⽣产和供应业、卫⽣设施、交通道路⽔上航空运输业、⽔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设施等⾏业民间投资占⾏业的⽐重明显偏低,分别只占16.0%、13.4%、7.9%、7.4%和4.2%。
  (五)民间投资集中在两⼤⾏业。
  1-8⽉,全市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重近七成,达68.6%;制造业民间投资307.35亿元,占全部民间投资⽐重也近两成,为18.0%。两⼤⾏业合计占全部民间投资86.6%,其余17个⾏业合
计占⽐仅13.4%。
  ⼆、民营企业投资调查情况
  (⼀)企业投资现状。
  1、投资意愿不强。在此次调查的1323家企业中,2016年以来,投资减少或近2年⽆投资的企业有713家,占被调查单位的53.9%;其中近2年⽆投资的企业508家,占38.4%。投资持平的企业471家,占35.6%。⽽投资有所增加的企业139家,仅占10.5%。
  2、下半年投资⼒度减弱。在1323家调查单位中,今年下半年⽆投资的企业超过半数,达684家,占51.7%。投资持平或增加的企业484家,占36.6%;其中投资增加的企业仅有89家,占6.7%。
  3、投资规模偏⼩。在此次调查单位中,2016年1-7⽉投资额超亿元的企业仅36家,占2.7%。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企业也仅有186家,占14.1%。投资额500万元以下的企业249家,占18.8%。没有投资的企业852家,占64.4%。(见下表)
  1323家调查单位1-7⽉投资额
企业个数占⽐(%)
亿元以上36  2.7
5000万-1亿43  3.3
1000万-4999万91  6.9
500万-999万52  3.9
500万以下24918.8
⽆投资85264.4
  4、投资能⼒不强。在1323家企业中,约七成企业⽆投资能⼒或投资能⼒较弱。投资能⼒⼤于亿元的企业64家,占4.8%。投资能⼒在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企业61家,占4.6%。投资能⼒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63家,占19.9%。三者合计占⽐不到三成。⽽投资能⼒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424家,占32.0%。没有投资能⼒的企业511家,占38.6%。(见下表)
  1323家调查单位投资能⼒
企业个数占⽐(%)
亿元以上64  4.8
5000万-1亿61  4.6
1000万-4999万13510.2
500万-999万1289.7
500万以下42432.0
⽆投资能⼒51138.6
  5、参与PPP项⽬投资热情不⾼。在调查单位中,明确表⽰希望参与PPP项⽬的企业175家,占⽐仅13.2%。过半企业持观望态度,看看再说的企业达677家,占51.2%。明确表⽰不想参与的企业147家,占11.1%。另有324家企业表⽰说不清楚,没有明确态度,占24.5%。
  (⼆)投资环境评价
  1、对政府服务满意度尚可。调查显⽰,对我市政府机关服务企业投资⽅⾯的⼯作满意的企业461家,占34.8%。感到⽐较满意的企业353家,占26.7%。两者合计占⽐超过六成,达61.5%。⽽感觉⼀
般的企业有197家,占14.9%。不太满意的企业仅6家,没有完全不满意的企业。另有306家企业对政府服务企业投资⽅⾯的⼯作不了解,占23.1%。
  2、资审批改⾰初步见效。在调查企业中,认为我市企业投资审批改⾰成效明显的企业281家,占21.2%。认为成效较⼤的企业308家,占23.3%。认为成效⼀般的企业251家,占19.0%。认为成效较⼩或没有成效的企业仅10家,占0.8%。另有473家企业对投资审批改⾰成效不了解,占35.8%。
  3、过半企业对政策措施评价较⾼。在问及对我市⽀持企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否满意时,有406家企业感到满意,占30.7%;365家企业感到⽐较满意,占27.6%。认为⼀般的企业216家,占
16.3%。认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企业仅有6家,占0.5%。另有330家企业对投资审批改⾰成效不了解,占24.9%。
  (三)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的因素和问题
  1、市场状况仍是影响民间投资意愿的主因。在被问及当前影响民间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时,⾼达64.2%的企业认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不⾜。51.8%的企业认为各种要素成本⾼、负担重。48.0%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困难,没有合适的投资⽅向。32.7%的企业认为在垄断⾏业及公共领域,市场准⼊门槛⾼、困难多,阻⼒⼤。27.7%的企业认为融资难,融资贵。22.4%的企业则担⼼政策的变动。仍有9.4%的企业将政府管理服务上不作为、懒作为,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作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
  2、投资成本⾼是企业实施投资过程中的最⼤问题。被问及当前企业投资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时,63.1%的企业认为投资的商务成本⾼,⼈员⼯资包括“五险⼀⾦”等保障福利⽀出、投资资⾦的财务成本、税收及⽔电费等税费⽀出都构成了企业投资的成本压⼒。38.8%的企业认为是项⽬落地难,包括⼟地指标稀缺,拿地难度较⼤,或是因为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问题导致项⽬⽆法开⼯。29.8%的企业认为项⽬审批时间长。26.9%的企业认为⼈才引进难。16.6%的企业认为项⽬的配套设施跟不上。13.0%的企业认为⽀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执⾏不到位。2.9%的企业认为政府各部门在项⽬实施过程中推诿扯⽪。
  (四)企业对促进我市民间投资的建议。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折射出⼀些民营企业缺乏转型升级准备,没有加⼤投资的能⼒或不到新的投资⽅向,落后企业甚⾄将⾯临市场淘汰。另⼀⽅⾯也反映出在前期改⾰的政策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既要尊重市场这只“⽆形的⼿”,不能盲⽬扶持,也要充分利⽤政府“有形的⼿”,不能⽆所作为,在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需要有更⼤的⼒度。调查中,许多企业提出⼀些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点。
1、继续出台配套政策。⾃2010年5⽉国务院出台《关于⿎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意见》以来,国家在中央经济⼯作会议、《政府⼯作报告》多次提出进⼀步促进民间投资。尤其是今年以来,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国务院派出专项督查组对多省民间投资进⾏专项督查,并发布《关于进⼀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作的通知》,相关部委也密集出台了民间投资的“政策包”。在本次调查中,有近七成的企业希望地⽅政府继续出台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强有⼒地落实中央相关要求和政策,另⼀⽅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和未来产业发展⽅向,出台符合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调查显⽰,有54.3%的企业希望降低企业成本,改善⽣产经营状况。⼀是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围绕“营改增”、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民营企业税收减免等领域,进⼀步优化办理流程。⼆是全⾯清理涉企收费。按规定规范清理⾏政事业性收费,地⽅涉企⾏政事业性收费可以酌情减免。
三是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阶段性降低“五险⼀⾦”费率,降低企业⽤电成本,降低公路等运输收费以减轻流通环节成本。杭州人才房申请条件
  3、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长期以来,民间投资者在国内未真正享受到公平的竞争,相对于外资优惠政策偏少,相对于国有资本则准⼊门槛较⾼。因此有56.0%的企业希望进⼀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需在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上再下功夫。做到优惠扶持政策对所有经济主体公开透明、⼀视同仁,不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抓紧建⽴市场准⼊负⾯清单制度,深化垄断⾏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融资体制改⾰。
  4、加⼤对民间投资的⾦融⽀持。融资难、融资贵⼀直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收费⾼、难度⼤,⼀些银⾏惜贷、压贷、抽贷、断贷⾏为时有发⽣。调查中,依然有超过三分之⼀的企业要求加快推动⾦融体制改⾰,加⼤⾦融⽀持⼒度。在被问及政府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应从哪些⽅⾯进⼀步着⼒时,57.9%的企业认为需要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业⾦融机构严格落实⽀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做到⼩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不得变相提⾼贷款利率、不得对企业乱收费。50.9%的企业期望建⽴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实现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全覆盖。49.4%的企业要求创新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产品、融资模式,提⾼直接融资⽐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33.3%的企业希望推动⼤型商业银⾏扩⼤服务民营企业业务。打破认识偏差,充分认识⼩企业业务在⼤型商业银⾏实现业务转型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适应业务“零售化”特征,改变⼀味只
强调企业财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的传统做法,注重⼩企业客户的信⽤积累。将以⼤中型企业贷款为主的格局,逐步转向⼤中型、⼩企业、个⼈信贷业务合理配⽐的结构。
  5、改进政府的管理服务。杭州在政府服务⽅⾯⼀直⾛在全国前列,“店⼩⼆”的服务思维创造了较好的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在此次调查中,对政府服务不太满意的企业仅有6家。但有31.9%的企业认为还有进⼀步提升的空间。⼀是搭建政府与企业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使企业了解政府的发展战略与导向,做⼤做强⾃⾝或是及时进⾏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了解企业乃⾄⾏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既能出台“接地⽓”的⾏业普惠性政策,也能针对个别企业所需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是持续推进企业投资审批改⾰。进⼀步减少审批事项,扩⼤企业投资⾃主权。在审批过程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逐步实⾏⽹上办理,以加快项⽬开⼯,减少企业投资时间成本。
  6、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调查中,还有近四分之⼀的企业认为应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既做“加法”,也做“减法”。⼀⽅⾯,结合杭州经济发展⽅向,在智慧经济及信息经济相关产业、集聚区及特⾊⼩镇等平台中,针对投资量⼤、回报率低,民间资本⽆⼒或⽆意进⼊的领域,加⼤投资⼒度,改善投资环境,有效带动民间资本进⼊。另⼀⽅⾯,政府要有序退出竞争性⾏业的投资,让出部分投资效益好的⾏业和项⽬,刺激民间投资。同时,政府对公共品⾏业的投资也要考虑如何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