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乡村规划与建设探索——以东莞市沙田镇美丽...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乡村规划与建设探索——以东莞市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
  摘要: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分析了东莞乡村现状发展存在的矛盾及问题。通过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这一实例,梳理其规划思路及策略,并归纳项目的创新点与特,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相关项目提供经验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城乡协调;岭南水乡特村落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不断被侵蚀,“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央连续部署乡村发展相关工作: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升级。这些工作的核心均指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 东莞乡村发展现状及问题
        东莞是典型的乡村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工业化、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使村(社区)成为东莞经济发展最为基本、最活跃的空间单元。东莞市域村(社区)一级合计594个,其中行
政村389个、社区205个。已完成“村改居”的社区,相当部分仍维持原有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形态,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城市化。村一级沉淀了大量的发展资源,东莞市域集体土地占比高达74%,空间上呈现村企混合、连绵发展的形态。这种城、镇、村连片发展的特殊空间形态,既反映了东莞快速发展的现实,也折射出东莞村落空间被蚕食、特被磨灭、布局被割裂的危机。与此同时,乡村地区长期以来“背靠背”管理,采用缺乏引导的自治发展模式,导致基础设施水平不足,各村功能配置分散、标准不一,层次不高,让村民的生活配套服务难以进一步提升。此外,大量富有深厚文化积淀及独特岭南特的村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冲击下,风貌特逐渐丧失,污染问题日益浮现,难以展现其独有的民俗文化和魅力。
        如何保护工业化浪潮下的乡村特,成为东莞当前城乡建设的迫切任务。东莞市政府也提出了各类村庄整治及建设的行动,包括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宜居社区建设及特小镇规划等。其中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东莞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探索特乡村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3 项目实践
        3.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沙田镇中心与虎门港之间,多条高快速路与城市干道交汇于此,对外交通便
捷,区位优势明显。基地西邻狮子洋,是沙田疍家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场地内河塘密布,村庄沿水而栖,农田连片,成为港镇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绿开敞空间和生态绿肺,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旨在重塑水乡活力,共享生态与文化价值。依托沙田的水乡优势与文化资源, 建设珠三角都市居民的绿休闲空间;不改变当年的土地用途,实现农业产业转型;设定城市和乡村的增长边界,保护生态敏感区域;通过保护自然生态和乡村景观,协调城乡的空间发展,将项目打造为“东莞市水乡国家公园”。
        (1)整体规划布局 
        根据土地用途和场地特征,项目范围内规划水乡农庄体验、景观水产养殖、乡村游乐休闲及景观农业种植4大产业板块;策划农庄教育、度假购物、农渔观赏及村庄休闲4大功能活动区;形成集现代农业景观、疍家渔业景观、现代田园景观生态修复景观于一体的水乡景观格局。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东莞购物
        整合连通乡村道路,将其转化为以车行景观路与绿道为主的乡村景观道路,并规划特
水上游览线路。根据游客量预测及人的活动特征,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游船码头和观景平台等交通服务设施,依托规划的城市性道路,构建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网络。
        (3)生态景观设计
        梳理基地的水系肌理,修复水生态环境,重点打造水道景观、河涌景观、鱼塘景观、荷塘景观、湿地景观等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层次清晰的水主题游赏区。利用基地优质的农田资源,根据农业产业分工,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配置农作物及景观植物种植,重点打造农庄教育、农田游乐、景观农业3大田园景观。
        (4)水乡村庄更新
        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优化村庄空间格局。重点改造村庄的民居建筑与院落空间,改善建筑形象、进行功能置换。同时,打造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乡村客厅,整体提升村居生活环境。
        (5)环保节能措施
        环境保护:通过多层次的绿化种植工艺,进行生态降噪、防尘与调温;采用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减少项目能源消耗;在基础设施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技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
        河道污水治理:强化天然的生态修复功能,通过清淤疏浚、合理配置水生植物、设计多样化的驳岸空间,发挥生物的自然净化功能,使水生态系统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3.3 规划创新与特
        (1)七村联建
        项目打破东莞村居规划建设各自为政、公共设施重复建设、资源低效利用的治理困局,统筹建设7个自然村,以“城乡共享”的理念布局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以规模化、专业化的企业运营模式整合传统的家庭式经营,开启乡村统筹规划的新局面。
        (2)生态修复
        通过河网水道梳理、水体环境治理、蕉基鱼塘保育恢复生态平衡,将项目打造为大都市区水乡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岭山与狮子洋的重要生态廊道,以及珠三角城镇核心区重要的绿开敞空间。
        (3)农业提升
        对基地连片鱼塘、农田进行景观农业改造,将传统生产性农业提升为疍家传统渔农业体验基地、蕉基鱼塘生态产业和现代科技的大地景观农业,打造都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先导试验
区。
        (4)村居更新
        梳理村、水、田的水乡自然肌理与空间格局,强化疍家民居特,实现生态型一村一品特发展,塑造具有疍家风情的岭南水乡幸福村居。
        (5)文化整合
        文化是村落之魂,通过恢复疍家水田、渔船、茅寮等渔民生产景观和居住形态,保护疍家文化遗产,传承沙田绚丽多彩的渔民文化,打造世界级疍家历史文化博览园。
        (6)旅游活化
        融合传统的疍家文化、水乡特风貌、丰富的渔耕资源和临港的区位优势,建设集生态保育、文化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沙田疍家乡村休闲旅游区。
        (7)机制创新
        保留土地现有产权,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土地的统筹权;成立以村民、投资者、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的乡村公园理事会,明确权益与职责,共同管理运营。
        4 结语
        悠悠沙田水,片片疍家情,作为重点工程的穗丰年水道湿地公园工程已竣工完成,为珠
三角都市圈提供生态共享的开放空间,区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初步呈现,成为沙田乡村稳步发展的引擎。
        土地城镇化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城镇化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东莞率先探索城乡功能互补的区域分工新模式,释放水乡村落的独特个性,将沙田建设成为令城市更向往的水乡国家公园,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城乡一体化的新典范。
        参考文献
        [1]乔杰,洪亮平,王莹.全面发展视角下的乡村规划[J].城市规划,2017,41(01):45-54+108.
        [2]刘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初探[J].中华建设,2018(04):98-99.
        [3]乔鑫,李京生,刘丽.乡村振兴的网络途径及其实践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4):9-17.
        [4]李琦.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探微[J].绿环保建材,2018(04):73+7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