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概论
中药古典文献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问答
第一章 绪论
1、【本草】草药学1-600攻略在其原始文献出处是作为有关药物学知识或记载这门知识书籍的代称,而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广泛流传后至晋唐一段时间内,“本草”则成为该书的简称,直至唐宋以降,“本草”则是指中国古代传统药物学或传统药物学著作。
【本草学】本草学是研究我国历代本草,古代药学理论与经验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药物品种延续与变迁的一门科学。
2、本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历代中药文献、中药发展史、中药材品种考证,以及传统药物学中的炮制理论与方法、药性理论、临床效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3、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大题)
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将历代诸家本草的内容梗概、义理短长、价值特点、版本源流、以及诸药物学家的成就、流派和师授渊源等介绍给读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
将历代本草各个时期所增入的药性学说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对比,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药性理论的形成和特点。研究和继承历代本草传统理论。
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草的用药品种基原
1、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2、搞清中药材品种的历史演变规律
3、按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搞清重点古代本草的药物品种 4、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将历代本草中的各个时期的加工炮制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和系统整理,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炮制理论的形成和特点。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
对历代本草中的附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
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借鉴作用。
3、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大题)
  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最好选择金陵本或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凡是《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在引用古文献方面有出入时,以《证类本草》为准,它忠实古本草原文。
  语言文字剖析深透:把文字、音韵、训诂弄清楚,剖析深透,是整理历代本草文献和品种考证的基本功。
  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前者有助于抓住某一时期的特;后者使各时代本草发展的特点和总趋势就朗若列眉。
  重视药图,考察版本:对本草药图的考察一般能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有图更直观、精确一些。
  特产药材,查考方志: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至和地方的州郡府县志两类,对考证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当地特产中药和道地药材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章 历代本草文献
第一节 综合类本草
1、神农本草经 (托名“神农”,东汉早期)
①是我国第一部以“本草”为名的药物学著作,成书于东汉早期作者不详
②在篇章结构上,《神农本草经》由“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构成;
③《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分品原则: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2、《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①《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②《本草经集注》由《神农本草经》 、 《名医别录》 陶弘景注释 三部分组成;
③陶弘景创用 朱墨分书、大小结合 的原则。
朱:《神农本草经》    墨:《名医别录》
大:大字书写药条正文  小:小字注出疏解内容
3、《新修本草》 (唐,苏敬)
①《新修本草》54卷,由 本草正义 药图 图经 三部分组成,实有药物条目850种;
②是政府组织编修并出面颁布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著作,是第一部官方药典
③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药物资源普查。
4、《本草拾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大题)
主要内容:唐代陈藏器撰,摭拾《新修》之遗逸,共10卷,三部分内容组成。
  (1)“序列”部分:仍是药学总论性质。序列中又有“十剂”的说明,谓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我国早期按药物性能分类的方法。
  (2)“拾遗”部分:专门拾补《新修》之遗逸。收集《新修》未载之药600余种。主要介绍了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药方法、别名、形态、生长环境、产地、混淆品种考证等内容。
  (3)“解纷”部分:主要为辨正《新修》中的错谬,解除旧本草药物品种纷乱而设,所涉及的药物以《新修》品种为主,不仅考证品种,对性味功能也有辨析。
  特点:
  (1)优:是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一部重要本草;
          明代李时珍评价此书“藏器著述,博极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还认为很多药物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充分肯定了本书 资料广博,考订精细 两大优点;
          书中除药学外,还收录部分博物学内容。此外,书中物理、化学现象及实验的记载也较多;
          此书广泛总结了唐代药物学成就,大量补充药物,其新增药物为《新修》六倍。
(2)缺:添加的药物中颇有一些冷僻乃至荒诞之品。书中记载人肉“治瘵疾”,与“割骨疗亲”风尚不无关系;将“寡妇床头尘土”“自经死绳”“死人枕”等载入本草,尤为后世诟病。
5、《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为记载外来药物香料的专著。
6、《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是北宋第一部官修本草
7、《证类本草》 (北宋末,唐慎微
①全书共收药物1746种。
②《证类本草》是我国现存的内容完整的本草书中最早的一部。它几乎囊括了我国北宋以前的本草精华。。在本草学发展中有其独特的贡献。
③贡献:(1)保存了大量的古本草资料
(2)丰富本草学内容
(3)严谨的编纂体例和科学的治学精神
8、《本草品汇精要》
本书附有彩图1358幅,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本草图谱
9、《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①全书共52卷,由序例2卷,百病主治药2卷,正文46卷及附图2卷组成;
②正文载药1892种,新增方8000多首;
③新的分类思想:“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从微至巨,从贱至贵”;
④达尔文称其为“十六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
⑤成书以后,最早由金陵胡承龙刊刻,为初版,称“金陵本”。
“金陵本”与“摄元堂本”是后来《本草纲目》各版本系统的祖本。
10、《本草纲目拾遗》主要内容及特点:(大题)
主要内容:清代赵学敏撰。是对《本草纲目》的增补和订正。共10卷,为综合性本草。
卷首:包括小序、凡例、总目、正误、目录等内容;
卷末:有跋和《利济十二种》之总序;
“正误”篇:纠正了《本草纲目》某些药物在分类、鉴别、制法、性味、功效、主治方面的错误,共34条;
各论药物分类大致按《本草纲目》次序,仅将原金石部分分为金部、石部,又增加藤部和花部。删除人部。各论药物正文为笔记体裁,不分项目。药名之下,径引文献,注明出处。赵氏个人见解附于最后或夹注文中。
特点:
优:作者注重实地调查,采访实物,或亲自种植观察,故对药物的产地、形态、效用、鉴别等方面,记述详实,有重要参考价值;
        附有大量医方,其中不少是采访得来的用药经验,简便有效;
        注重草药。药品分布地区之广是历代本草中罕见的,不仅浙江一带,还收载了边远地区,甚至国外的药品;
        是继《本草纲目》之后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备受后世重视。该书是清代新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之一,它对清中期以前的草药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为现代药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缺:以笔记体裁撰写,繁简不一,体例不严谨,条理欠分明;
        缺乏药图,不利于正确辨识实物;
        内容上,由于受时代局限,夹杂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瑕不遮瑜,该书的成就代表了清代本草学的水平。
第二节 专题类本草
一、药物资源与地方药物类本草
1、《滇南本草》 (明,兰茂 撰  滇南:云南)
  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内容特:地方性  民间性  民族性 医药结合
2、《救荒本草》  (明周王朱橚)
  记载植物414
  现代意义:野菜
  我国第一部以救荒为目的编写的植物学著作。
  开启了我国野生植物研究的先河,之后周履靖《茹草编》 、鲍山《野菜博录》 、王磐《野菜谱》 、姚可成《救荒野谱》 、顾景星《野菜赞》都是受本书影响而作。
⑸也是我国传统本草学向应用植物学分支的重要里程碑。
二、药材鉴别类本草
1、《本草蒙筌》 (明,陈嘉谟 撰  蒙:童蒙,即本草入门工具)
  12卷,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10部,共载药742种。
  是《证类本草》之后,《本草纲目》之前一部非常重要的本草著作。
  本书是本草入门之工具。
三、炮制类本草
1、《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敩 撰):贡献最大,是我国古代炮制方法的第一次总结。
2、《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撰):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的第二部炮制专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