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宋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题。(共19分)
材料一: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丈、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 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 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 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看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 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休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 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 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鬲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 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 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 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則是在*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 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 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罠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 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晾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現的判斷与 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 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 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 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淸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 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丈学本质问题的掲示与阐明:“我 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 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 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丈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 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 °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 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 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士大夫的文学传统, 一个是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 同于“薛藻'之'絆'O ”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 尽可
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 涵。
(摘编自《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材料二:
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鬲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 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 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 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肄、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众多,分布 范围很户。
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 程。早期的文人词,如李白、白居易的词作,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文人的话语来仿效民 间的词调,在词中蕴含了文人的思想情趣。宋代文人更是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 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 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丈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 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 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
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 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 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 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 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 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同时,宋代殳人词之外还存在着众多民间词作。基于市场特质分析,宋代民间词 主要用于唱词业的商业演出,是市场上的流行商品。
(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学审美俗趣》) 材料三: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炭初是配乐的歌词。词 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 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爻,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 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 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趙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 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內容的拓 展,对格调意蕴的电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
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 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鮮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 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 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 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 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 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 样进行了 “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 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 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 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丈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 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淸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 动机。祈者是从意艾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 之说:后者则从词的
本来意艾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X体的特殊性。看 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 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宋词是一种B.虽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
C.外部研究和外缘研究侧重点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图是要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 究。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也是一种批评。
2.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四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 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 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C.进人南宋以后,李淸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苴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 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 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3.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宋词的探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肯左了宋词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B.材料一通过论述告诉读者,要了解宋词,泄进宋词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实、细 腻的实证性的考据工作,阐明文学本质。
C.材料一论述了马里扬所著书籍的学术价值、出版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为宋词 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稠。
D.材料三论述了词的发展,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被视为“小道”, 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
4.材料三对于“尊体”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尊体“两个层而”的理解。(6分)
1.B
2.D
3.C
4.①采用总一一一一总的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 述。②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既有北宋前期词风与尊体词风的对比,又有苏、李尊体 的对比。
5.①尊体的“两个层面”指的是苏轼的“自成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词论, 它们分别是意义层面的尊体和艺术层面的尊体,二者相反相成;②苏轼突破词的传统, 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自成一家;③李清照主要从词的体性入手, 强调艺术的加工,维护
词的本来特征一一音乐性,别是一家。
【解析】1•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 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 解准确做出判断。
B项,“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曲解文意,从材料一第1
“马里扬《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 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 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 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 美'”可知“内美”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文章中提到马里扬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 直接探索内美”而不是宋词研究中需要这样做。
故选B
【解析】2.本题考査分析概活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 出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 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 活理解,做好抉择。本题
D项,“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第2段 中“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 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可知,原文中并未提及苏轼“立”的 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故选D
【解析】3.本题考査考生分析论述角度及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选项的 内容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 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 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 进行的,所以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
C项,“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错误,关于马里扬的《内美的 镶边一一
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材料一第1■段称其“可谓为宋词研究的 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而选项将“提供了珍贵的尝试”改为“提供了重要 的依据”,不符合文意。
故选C
【解析】4.本题考査考生分析议论段落的论证方法的能力。在髙中语文教学中,“论 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要理解议 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本从文章中到论点和论据,然后分析论证方法, 一般说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
比喻论证5、引用论证;最后再分析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有:“层层深入”式;正反 论证”式;“总论一一分论一一总论”式;“总论一一分论”式;“分论一一总论” 式。材料三第1段提出“尊体”的概念,接下来两段分别论述了 “自是一家■和“别 是一家”的不同待点,最后总结两种尊体在两种层面相反相成,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 迹,可得出采用总一一一一总的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 展开论述;材料中对比论述了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与苏轼的词风;对比论述 了苏轼、李淸照的词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