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千古情,邂逅诗词里的九个月亮九种情
“月”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据记者统计,《全唐诗库》中,含有“月”字的有9518首,占总量的22%。宋代词人则偏爱更甚,《全宋词》中,带“月”字的多达6526首,近总量的三分之一。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天体,但在中国文人墨客眼中,她极具诗情画意,可以寄托不同情怀,因此对“月„情有独钟。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对“月”的描写。“月出皎兮” “月出皓兮” “月出照兮”,然后写美人娇美的样子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此后2000多年间,月亮益发有了灵魂,有了性情,与诗人休戚与共,谱写出无数千古绝唱。 诗人咏“月”也不分季节,秋月自然为首选,但冬春夏月无不为人所怜。
乘月归去,最终乘“月”归来,却始终抹不去那轮心中的明月。
别离伤感之“月”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本无情,人却有意。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张继),千古传诵的名句,在那秋夜的月亮下,诗人泊船枫桥,月亮落下去,如诗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还有那清冷的迷雾不仅弥漫在天地间也弥漫在诗人心头,月光下一切无比凄凉。离别时的那种落没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调。
宋词是一种伤感怀古、亡国之作中的“月”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但常常是物是人非,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如今的人事情怀却已大异于当时了。面对依旧高悬于天的明月,此刻心中难免会涌上一种凄楚的感觉,那难以预料的世事变迁,只有明月才能作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是亡国囚徒眼中的月亮,同样也是以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李煌作为一个“好声,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血泪文字。
爱情之“月”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车遥遥篇》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这是情人眼中的月亮。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唐宋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描写男女间纯真爱情生活的作品,读来让人有一种纯朴温馨之感,余味无穷。在这类表达爱情的词作中,“月”的意象除了用来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乡怀故之“月”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思念亲人时看到的月亮。以月写相思,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无论是身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和戍边的征人来说,泪却是常流的,有谁能抵御那久别家乡亲人的孤独之苦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