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阅读文化·
从读书图看古人的读书旨趣和书香传承
— —以清代台州为例
张明君
(台州学院图书馆 浙江台州 318001)
摘 要:中国古代读书图是了解古人读书信息的一个窗口。文章从相关资料中搜集整理出清代台州数幅读书图,通过对这些读书图的考察,分析古人的读书旨趣:隐逸闲读的读书情怀和为求显达的功利目的,以
及古代社会的书香传承规律:藏书是传承书香的基础;通过请名人绘画题咏,向社会传递书香;忠孝是古代家族书香传承的内核;女性读书补充延续清代社会的书香传承。这对于当今的阅读推广有启迪意义。关键词:台州;读书图;阅读推广;读书旨趣;书香传承中图分类号:G256;K249 文献标识码:A
The Objectives of Rea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Habits in Ancient Times Based on Reading Pictures: Taking Ta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reading pictures of ancient China is a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information of the ancient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collects several reading pictures in Ta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relevant materials. Based on these pictures,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ding objectives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read for pleasure and enjoyment and scholars read for academic success and official rank.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habits: families worked to hold big book collection and asked celebrities to paint and inscribe. They aimed to develop a reading habit nationwide. Loyalty and piety were the goal of reading. Women were also encouraged to read in the Qing Dynasty. That is how the paper can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of reading education today.
Key Words Taizhou; reading pictures; reading promotion; objective of reading; development of reading habit
人物和书籍处于同一画面,人物做出将要阅读、正在阅读或刚刚读毕之状的图画,就叫读书图[1]。中国古代读书图是我们了解古人读书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挖掘出他们的阅读目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一些深层的社会背景,读书风气形成和传播的情况等,从而为我们当今的阅读教育作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关于读书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此类课题研究成果仅有论文数篇,其中有王波《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初探》《〈观书沉吟轴〉〈春闺倦读图〉:中国古代最美“读书图”研究》,
李晓愚《明清才女文化与女性读书图研究》《缃编欲展又凝思——明清“美人读书图”中的情主题》,凌冬梅《女性课读图与清代士人家族书香传承——以嘉兴地区为中心》《〈夜纺授经图〉与秀水钱氏家族书香传承研究》,徐雁平《课读图与文学传承中的母教》,顾伟玺《明清女性读书图的图式流变与艺术传达》,汤谷香、屈南的《清代瓷器中女性课读图的图像学解读》等,而更有一片宽阔的领域无人涉足,尚待开发。
台州处于经济较发达的江浙文化圈,藏书读书风
33
2021年第4期
气一直较为兴盛,自古至今,产生过一些以描绘人们读书内容的图画,这些读书图是反映地区文化的一个小窗口。本文拟从清代台州的读书图为切入点,从资料的搜集出发,从阅读学方向对读书图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今的阅读推广有所启示。
1 清代台州的读书图
1.1 课读训子图
课读训子图是以课读教子为题材的读书图,清代台州此类读书图已知的有数幅。
《秋灯课诗图》。此为王彦威在其母逝后,为纪念其母课读的辛劳,请人绘制的。王彦威(1842—1904年),原名禹堂,字渠城,号弢甫(夫),祖籍临海,后迁黄岩西桥。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后入仕为工部虞衡司主事,历官员外郎、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卿等,他甄录和搜集了大量光绪朝的外交史料,成为其继子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的重要资料来源,对外交史料的保存和整理居功至伟。其母卢德仪(1820—1865年),字俪兰,卢肃炡之女,王维龄妻,以贤孝著称,劳瘁卒,有《焦尾阁遗稿》一卷,民国间王亮排印本。卢德仪能诗,曾在《秋夜课廉儿读诗》中云:“良宵闲雅与诗宜,清课从头莫告疲。
矮屋数椽灯一点,我家喜有读书儿。”[2]
图画所绘的就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此诗中秋夜课诗的场景。同治乙丑(1865年),卢德仪病逝,王彦威悲欲绝,会稽赵㧑叔感其意,为作《秋灯课诗图》,一时大江南北通人硕士,题咏殆遍。图旋失于京师,阅十有三年,至光绪己丑(1889年),复得之[3]275-278。因赵之谦所绘图与实际情形相差较远,又请李慈铭绘图一幅,《越缦堂日记》中记有李慈铭绘图之事:“夜为弢夫续《秋灯课诗图》,其母卢恭人尝有诗云:‘矮屋数椽灯一点,吾家喜有读书儿’也。弢夫乞其师赵之谦为之图,所写荒凉,不合景状,故为
写图以正之。又为之作说。”[4]此图至少有9幅,除赵
之谦、李慈铭外,徐亚陶、缪裕丞、蒲华、张之万等都曾为绘图。
《寒机课读图》。此图为喻长霖为其母王氏所绘。喻长霖(1857—1940年),字志韶,黄岩仙浦喻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著有《民国台州府志》《清儒学案》《惺諟斋初稿》《古今中外交涉考》《九通会
纂》等。喻氏之母王氏,乃黄岩文学之士王维祺之女,台州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王棻之胞妹。在家庭
书香的濡染之下,王氏“粗通书史”[5]109
,且“有士行者,故能躬课其子”[6]。喻长霖之父原先学习儒术,后
因乱中止,创办团练,不幸在御敌中阵亡。其母王氏就肩负起生活和教育孩子的重担,一边纺纱织布一边教育三个儿子。因为家境困难,长子和三子先后辍课,只有长霖学习如故,在王氏严督之下,喻长霖终于在其后的岁月里高中榜眼,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愿望。为感激母亲的劳苦课读,并追忆兄弟间朝夕相伴的情形,喻氏乃谨绘成此图,并请贤达名流为之题咏,为之题诗作跋者有著名学者俞樾、江西藏书家胡思敬、乙未状元资州骆成骧、台州太守赵增珂等[5]109-132。喻氏作有《寒机课读图记》,并有自题诗。
《倦舫老人训子图》。此图为竹庵所绘,图中一着蓝衣的老者手持书卷,端然倚坐在几案边上,一红衣少年恭手而立,好像正听老者训话。周边的扶栏、假石、芭蕉、花盆、老式的几案和书橱、几案上的笔墨纸砚和盆花,整个画面布置得简单大方、秩序井然(见图1)。该图画的是倦舫老人即清代著名学者洪颐煊训子的场景,肃手恭立的年轻人就是洪颐煊之子洪瞻墉。此图目前藏临海博物馆[7]
。
图1 《倦舫老人训子图》
《张哲斋义方教子图》。义方堂旧在临海(今三门)花桥镇方前村,后改菉漪堂,是张和孙读书教子处。张和孙(?—1277年),字哲斋,三门县人,南宋抗元义士,平生淡泊功利,好读史书,关心国事,曾因留宿抗元名臣文天祥而名闻一时。清乾隆年间重刊《仙岩大忠祠录》,在旧本图像2幅的基础上,增至12幅,其中就有《张哲斋义方教子图》一幅[8](见图2),因此此图可能绘于清代。图中张和孙手持书卷,站立教其
34
从读书图看古人的读书旨趣和书香传承— —以清代台州为例
图》云:“一径踏黄叶,苍然秋已深。九峰看不尽,之子独能吟。面壁无尘障,敦诗有好音。还瓻我输汝,
索画且搜寻。”[3]26
从题名和诗的内容来看,所绘的应
是王维翰在九峰读书的画面。王维翰,字子墨,别字小林,又称啸林,黄岩西桥王氏余族。工韵语,善骈俪文,肄业会城诂经精舍。与王乐雝、王棻、蔡箎、王咏霓等乡邦名士结交。同治间黄岩县令孙熹建九峰名山阁,购藏书一万数千卷,命其典守,因编《九峰名山阁藏书目》四卷。他有《自题九峰拥书画卷》句云:“坐榻拈毫事雠校,夜灯如豆澹秋烟。”王棻有和诗:“满
山红树夜摊书,凉月窥窗雪压庐。”[10]可能绘的是秋冬
之夜在九峰书院读书校书之情形。
《松阴勘书图》。此为蒲华为许宏通所绘的校书图。许宏通(1858—?),字达夫,号兼善,庠生,临海人。蒲华为绘此图并赋诗《赠许达敷》一首:“大石山翠扑书几,修竹座中兀佳士,琳琅万轴真可喜。试作百城南面视,有福读书期卓尔,千秋高志空山里。况复搜罗周远迩,抱残守缺良有以。元亭问字许停履,他
时放棹中渡水。”
[9]66《椒江读书图》。此为蒲华为黄蒸云所绘。蒲华曾数次寓临海葭沚(今属椒江)的黄蒸云家。黄蒸云(约1853—?),字煦东,光绪元年(1875年)恩科,后无意仕进,遂改经商,成为台州著名富商。他在读书之余,常向蒲华学画兰花。蒲华曾为绘《椒江读书图》相赠。椒江是台州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图中江水开阔,江帆悠然驶过,两岸风景如绘,远山苍茫如黛,一人闲坐楼中阅读,此人便是黄蒸云(见图4)。此画绘于1875年,是蒲华离开台州后所作,上有其题诗一首。此图现藏于台州私人藏家斋中[11]
。
图2 《张哲斋义方教子图》
年幼之子,身后是书桌,桌上堆着书本。1.2 个人读书图
此处的个人读书图是指以现实中人物的个人读书情景为题材而自作或请人代画的读书图,一般以读书图主人为绘制对象。图绘成后,往往请多人题咏,有纪念、励志等寓意。台州此类图亦有数幅:
《九峰读书图》。为纸本设,纵32厘米,横132.5厘米。此为清代著名画家蒲华为台州著名学者王舟瑶所绘的图画。王舟瑶(1858—1925年),字星垣,一字玫伯,号默庵,黄岩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曾受聘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后赴粤襄办学务,任职两广学务处,监督两广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回乡后专心纂辑乡邦文献。他于光绪年间,曾与黄方庆、江青、陈瑞畴、喻长霖、孙濑泉、郏颂平等人就读于黄岩九峰书院。王舟瑶在离开九峰后数年,回忆起当年的读书景况,感念如今诸人分散,因作《九峰读书图记》,蒲华根据此记作画。平远山景,九峰突兀而出,右中书屋三进,右屋窗中,一人读书,屋外围墙环绕,苍松老柏,依书屋延至左幅(见图3)。20世纪五十年代,王氏家属将此图送台州专署文管会,今藏临海博物馆[9]31-33。
《九峰拥书图》。王咏霓
《题王小林九峰拥书
图3
《九峰读书图》(局部)
图4 《椒江读书图》
《松窗读易图》。为绫本,水墨横幅,纵约45厘米,横约210厘米。为蒲华为黄秉义所绘之图。黄秉义,原名崇沛,字质诚,是椒江富商黄蒸云的从兄黄
寿征之子,民国二年(1913年)曾为安福国会众议员。
35
2021年第4期
黄寿征与蒲华交好,寿征之子秉义请蒲华为其所画一幅。图正中两山峰,松林掩映中,小屋成院落,前头小屋窗中,一人读书,窗外即为江面,一溪自右部重山中流下(见图5)。黄质诚对此图甚为珍爱,制成帐栏,挂在床上不时欣赏,后传于裔。此画现藏杭州市文物商店[9]33。
城人,是黄岩翻簧竹刻工艺创始人。光绪九年(1883年),与篾匠合作,以木雕浮雕手法,在竹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开设师竹馆翻簧竹器社。
方契刻《班昭像》臂搁。尺寸不详。臂搁面上刻班昭读书像,左上方阴刻三行并题款:“小峨大兄属,石梦生方契”,印“方契”(见图7)。此器旧为叶恭绰旧藏,收录于王世襄、翁方戈合编的BAMBOO CARVING OF CHINA 一书。方契(1800—1838年),字矩平,号治庵,又号石梦生,黄岩人,为乾嘉后刻竹名手。工诗善画,精于铁笔,刻竹尤为绝技[13]。
图5
《松窗读易图》
《凌沧阁读书图》和《沧水读书图》。林丙恭(1862—?),字爵铭,自号沧江钓雪叟等,岁贡生,太平(今属温岭)人,清末学者兼藏书家。赵佩江《石芙蓉馆集》卷七录有题林爵铭丙恭《凌沧阁读书图》诗一首。林丙恭《蕉荫补读庐诗稿》卷三有《自题沧水读书图》。凌沧阁是林氏藏书楼,两图绘其在楼内读书之情景。
《脱帽看诗图》。《台州经籍志》记载:《脱帽看诗图题词》一册,临海张勤补编,征集同光以来名人诗词不下数百首,真迹藏于家[12]2503。1.3 其他读书图
陈夔典《翻簧执扇读书图》。扇面长40.5厘米,宽20厘米,上有陈夔典自题诗:“梧桐窗好月迟迟,针阁黄昏罢绣时。郎未归来侬未睡,挑灯细读二南诗。苍溪陈澧作于师竹馆。”此扇藏于黄岩王雪明家(见图6)。陈澧即陈夔典(1859—1941年),字尧臣,
黄岩县
图6
《翻簧执扇读书图》图7 《班昭像》臂搁[14]
方契刻《睡余书味在胸中》笔筒。纵11厘米,口径6.5厘米。一面阴刻一书生单腿盘地而坐,涵咏诗书,旁置书籍文具及水盂、水勺、碗盏若干。另一面上横阴刻篆书:“睡余书味在胸中。”并题三行行书款识:“道光戊戌闰四月,苍溪方契刻奉柳堂先生清玩”。此器为秦康祥先生旧藏,后赠予宁波天一阁博物馆[14]。
《渔樵耕读图》。何春是清代临海画家,号雷溪,善画山水,所绘无匠师气。《渔樵耕读图》是何春所绘的一幅在溪边庭院读书的图画。著名画家蒲华见到此画,曾为题诗一首:“钓竹划破一溪云,隔岸归樵向
夕曛。勒马劝耕人不到,四庭阒寂读奇文。”
[9]50
《桐阴秋读图》。《台州经籍志》记载:“《桐阴秋读图题咏集》一册,黄岩陈霞编,光绪壬寅秋,陈霞与阮琴右、王崖林等宴集郡城白云山,崖林为作图,琴右题以二绝句,自此陆续征咏得三百余首,今藏于
家。”[12]2504从记载内容看,此图可能是描绘多人雅集
的画卷。
从读书图看古人的读书旨趣和书香传承— —以清代台州为例
2 从读书图看古人的读书旨趣
从台州的数幅读书图,我们能看到古人的读书旨趣大致有两类:一是隐逸闲读的读书情怀,二是为求显达的功利目的,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2.1 隐逸闲读的情怀
台州读书图中,有不少绘图目的是为了表现读书者隐逸闲读、逍遥自乐的读书情怀。如许宏通请人绘《松阴勘书图》,他自己在自序称:“生平颇嗜抄书,每一卷成,随时点勘,三间老屋,荫以长松,日坐其中,吚唔不辍。”他很享受这种读书的状态,抄书点勘,日夜忘倦。赵佩江曾题《林丙恭〈凌沧阁读水图〉》曰:“宣尼叹山梁,庄蒙观濠濮。水以镜形理镜心,非水之乐书之乐。”林丙恭在自己的藏书楼里,面对一江沧水,“听罢渊明泉,暇即展书读”[15]。陶渊明是隐逸精神的代表,将读书与听渊明泉对比,显示了他不慕荣利、超然忘我的读书心态。黄蒸云经商后,家境优裕,他性情洒脱豪宕,喜饮酒,也喜绘兰,藏书读书也如同他饮酒和绘兰一样,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派生的一种精神需求。《椒江读书图》中,他独坐小楼,怡然读书,与窗外的景相应相和。其实很多个人读书图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
读书旨趣,它们往往用山水画来表达,所处的环境常用“松阴”“桐阴”“松窗”“沧水”等来点明,读书环境相对幽雅。山水和读书是相映成趣的。山水是画的主体,充满整个画面,让人一见心旷神怡,有着逍遥世外之感,而读书是点睛之笔,是画之灵魂,反映着绘者或者图画主人的人生态度。画面中,读者的身份是模糊的,读者的姿态是模糊的,读书的内容是模糊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与山水心气相通,他已融入自然,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如果说非要用一种书来表达这种思想的话,那么《易》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读书图中有不少以读《易》命名的,如刘松年《秋窗读易图》、赵左《寒林读易图》、戴熙《山阴读易图》等。台州蒲华为黄秉义绘的就有《松窗读易图》。《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之书,反映了天地融合、天人一体的辩证哲学观点。很多读书人受古代隐逸思想影响,在读书上也表现了这种境界。
2.2 读书为博取功名
读书有其现实的功利性,这在读书图中也有很明显地体现。如王棻的《九峰读书图》,隐含的就是读书为现实服务的功利性心态。《九峰读书图》描绘的是在九峰书院读书之事。古代书院一方面为学术交流提供场所,另一方面亦为科举考试服务。读书求官是多数书院学生所盼望的出路,当时九峰书院确实为台州造就了众多人才,王舟瑶念及读书的同仁,就感叹他们“几辈飞腾出草庐,木天花县各分居”[9]31。“木天”指翰林院,“花县”是县治的代称,也就是他们多数已通过书院的读书,考取了功名,在各地为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博取功名的读书目的在课读图中反映更为直观。一般长辈课读的目
的就是为了让子女应付科举考试,他们将读书看成改变子女命运的唯一希望,因此对读书也非常重视。喻长霖之母王氏,在其夫亡后,家境贫寒,但仍坚持让儿子读书,她说:“读书,家之至宝也;家贫非病,不学乃病。”她的悲喜随着儿子读书的勤怠而变化,当儿子懒于读书时,她会声泪俱下:“我所以忍死抚汝曹者,特望力学有成,为而父争一口气,而父为不死耳。而若废学,吾安望哉!”[5]109可见她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读书上了。而最后“芙蓉花发应胪云,吉语遥传果是君”,喻长霖高中榜眼,实现了母亲的夙愿,也实现了自己的读书理想。《秋灯课诗图》的主人王彦威的父亲为了生存转而经商,但他仍盼望子女走读书这条路,就由王氏之母卢氏课读。后来王彦威中举,官至太常寺卿,这是对其九泉之下母亲的最好安慰,“慈乌慈乌勿更啼,雏乌今为凤来仪。”[16]《张哲斋义方教子图》和《倦舫老人训子图》这两幅画,不论其表面的训子是为“孝”还是“忠”,但其最终的指向都为求取功名,实现家国抱负。就连许宏通《松阴勘书图》,看似是隐逸闲读,但隐隐之中,仍然被功利性思想所占据,“有福读书期卓尔”,名利并没有完全消除,只不过许氏求取功名的愿望为抱残守缺、传承文献的千秋高志所取代。其实在古代,这两种读书旨趣看似矛盾,但都能很好地统一于一个读书人身上。他们一方面为了仕途,为了生存,刻苦研读,另一方面,又能享受书之乐趣,怡然乐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读书著述”,一定程度上,两者可以随机切换。
3 从读书图看古代社会的书香传承
3.1 藏书是传承书香的基础
3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