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从2007年就开始了,知道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
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
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
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二、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三、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四、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
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五、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
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金融危机我们需要做什么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面前的门被关上时,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慌张。
  金融危机在2008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又发生了。它不是某个人的意愿所能够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做许多事情。但是总有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出口,也就是外需下降了,因为我国金融体系和美国不同,故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大。美国经济是进入衰退期了,即负增长,而我们国家只是经济增长放缓了--从
前几年的增长超过10%,预期可能会回落到9%以下。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失业有所增加,GDP下降等。涉外企业中的职员应该会体会的更明显,很多外国企业都在裁员了。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人们以为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离我们而去之时,美联储宣布贷款850亿美元拯救美国总统宣布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濒临倒闭的AIG集团;最近美国总统宣布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国从政府到学界正在为中国幸免于难而洋洋自得之时,不少企业和投资者正面临灭顶之灾,失业剧增,实际工资下降了2/3。虽然总理宣布要确保经济7%的名义增长率,但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学者却认为中国在1997和1998年的实际增长为负数,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争论。由于中国特的统计制度,学者们通过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考察和对总产出的估计,发现官方的数据竟然不存在高估而是低估,以至于到了2003年及有后,高盛的经济学家竟然认定中国官方的统计比实际低估了25%。而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官方统计范围前后不同而成。早先的统计并没有将大量的非
公经济产出纳入统计之内,后期采用国际通用统计规则和统计范围。即早先统计的只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并因此而掩盖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

  表 1 广东市区GDP总计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6383.623          5162.898        4681.8133            4195.3711              5829.2992                  5015.9
  从表1可以看出,1997年广东市区GDP比1996年减少了1633.928亿元人民币,下降幅度为28%!直到2000年,广东全省市区GDP才达到1996年的水平。而从表2可以看出,1997年广东省市区城镇个体劳动者比1996年减少了41.8%,达到734500户。以每户年年均创造GDP20万元计算,将减少1469亿元的GDP。1998年的个体经营环境继续恶化,到2000年还没有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中国的个体户并非完全的单个劳动者的经济,而是一种准家庭企业经济。比如开设麦当劳餐厅的个体户,其对GDP的贡献相当于一家中小型企业。即使以单
个的理发师为例,开店的理发师平均要理1万个头,其对GDP的真实贡献至少在5万元以上。

  表 2 广东市区城镇个体劳动者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474713            1008807            872431              1019700                  1754200
  我们认为,1997年中国包含隐性失业在内的总失业率为12.26%,比1996年增加了5.78个百分点,实际产出下降了13.29%!1998年的失业率依旧维持在10.63%的高位,比1997年仅减少1.63个百分点,而产出比1997年增加约3.75%。

  表 3 中国历年总失业率:1995-2006

  年份
  1995
  1996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
  1997
  1998
  1999
  2000

  失业率
  5.83%
  6.44%
  12.26%
  10.63%
  10.97%
  15.76%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失业率
  14.30%
  14.17%
  12.69%
  11.19%
  10.29%
  9.44%

  今天中国的开放程度远比1997年更广泛。而早前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倒闭和破产,仅纺织业就有2000余万工人失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以及大规模的失业,
随后两年的中国总失业率有可能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位,约为25%,比2007年增加约19%,产出(GDP)有可能下降40%!

  所幸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在最近两个月的行动似乎已经感知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措施。另外,由于中央政府前几年持续推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将大大缓解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压力,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最坏的估计乐观。但总失业率依旧将增加6-8个百分点,GDP下降约15-20个百分点。因此,中国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化解国内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化解可能到来的政治危机的唯一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贸易和金融等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其主要影响有:

  第一, 进出口贸易。世界经济的放缓将导致需求的减少,而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再加上美元不断的贬值,将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
下降1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果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7%。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大幅减小,也减轻了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负面的程度。

  第二, 金融市场。对银行来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直接损失较小,而且是一般性的。工行,中行和建行等银行在次级抵押债券上的投资只占其总资产的1%不到,所受的冲击不大。尽管如此2008金融危机,但投资者对于金融业的投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由于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强,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加速编制,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大量资金在世界各地寻投资机会,像中国、印度这样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资金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的目标市场。未来中国面临短期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大量短期资本流入,一方面将加剧国内已经过剩的流动性,促使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一旦美国经济好转,短期资本很可能迅速流出,这将在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致命打击。

  全球金融危机关头,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在加大基础设
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第一,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金融危机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当然,这只是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一个短期现象,不可能改变长时段的供求关系,当世界走出衰退时,各国经济建设加速,或者能源国若发生动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很有可能加速上升。而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发展中国家。

  基础设施服务既会影响到经济中的供给,也会影响到经济中的需求,政府应该把握住这个廉价建设的机会,大力推动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且集中精力发展过去一直滞后的公共交通体系、铁路体系、再生能源体系,增加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美国的金融危机,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应该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救助,但是,仓促的抄底行为不应该提倡,从长远的发展看,而是应该利用好我们的外汇储备加大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面对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中国金融危机,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转变发展方式中国金融危机,转变生活方式,加速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中国未来应该将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开放重点,尤其是提高生产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现在应通过扩大开放,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迅速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美国金融危机,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
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国内市场还十分疲软。内需不足的原因,一是人们没有从经济发展中普遍且充分的受益,导致消费力滞后。二是由于国家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消费观念影响,公民有钱不敢花而是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美国之所以发生危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过度超前消费,但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我们国家健全,使得美国公民消费时心里有信心。

  相对于美国的过度超前消费模式,中国又显得过于保守。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要在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中寻一个相应的交汇点,从刺激内需做起,切实转变中国的经济拉动方式。因此,中国应该以本次扩大内需为契机,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与退休金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公民才会有信心消费,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资金及时回馈到经济发展中美国金融危机,使中国有强劲的内需,更有能力抵御世界市场低迷所带来
的冲击。

  另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立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做到金融监管要始终与金融创新的步伐相适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合理调整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在国际社会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并着力提升人民币地位,争取实现区域内地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中国正需要一些既了解世界又了解本土的国际型人才,可以利用本次机会,大力引进人才。

  总之中国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吸取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金融危机,充分利用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积极地采取措施扩大内需,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