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
在2007年,美国发生了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的金融业巨头都似乎同时陷入金融风暴当中,这场次贷危机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除了美国以外,欧洲的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负面影响之下,它们接连缩减员工规模,也即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裁员。大量的裁员带来大量的失业,这给全球的经济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研究美国次贷危机从出现迹象到愈演愈烈的过程,我们能够总结出一个规律:
危机的爆发是风险不断积累的过程。次贷危机产生之前,美国曾经历了泡沫经济的阶段。美国的泡沫经济是源于2001年的“9" 11”事件以后,由于“互联网泡沫”产生了破裂,美国联邦当局为了预防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而采取降息的举动,一度将利率维持在1%的低水平,这就导致了美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从而使得房地产业出现过热的现象,房地产价格被炒得很高,民众对于房地产价格有着不切实际的高预期,投资房地产的信贷需求也迅速扩大,进一步为房地产价格的提升推波助澜。这些条件的相互作用,导致房地产业看上去有一种非常“繁荣”的错觉。随着房地产投资信贷需求的不断扩大,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规模也不断扩大,而由于当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拥有的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优质按揭已基本饱和,于是银行及其它
的金融机构就大力发展次级抵押贷款,也就是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发放贷款,并以其一定的不动产作为抵押。次贷融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它与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互相推动,泡沫经济逐渐膨胀,直到2006年的房屋拥有率上升至将近70%,这比八年前的64%提高了许多,许多家庭在这八年里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时候美国的住房供应已经趋于饱和。
美联储运用降低利率的手段有效预防了经济的衰退、实现了房地产业的“繁荣”之后,在2005年资产市场的泡沫经济逐渐显现之时,美联储为防止泡沫的逐渐膨胀,采取了提高利率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将联邦储备基准利率通过十多次加息的方式快速提高到了5%以上。采取这种加息的方式原本是为缩减贷款的规模,冷却过热的房地产业,但实际上,由于前期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突然迅猛提升的利率使得次贷借款人承担着巨大的还贷压力,但是加息导致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又使得借款人的资产价值下降,也不能以原来的方式进行融资了,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大量呆账、坏账的形成。具体从数据上而言,在2007年时,次贷的违约率就已经达到了14%。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使得借款人抵押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同时,由于受到高杠杆比率的影响,次级按揭证券的价值迅速下降,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许多银行以及其它的金融机构都受财务危机的困扰,更有甚者还随时面临着
破产的危险。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
(1)次贷的概念及特点
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把借款人的不动产作为抵押品,然后向银行或是其它金融机构申请信用贷款的融资方式。以不动产作为抵押品可以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而次级抵押贷款指的是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向一些信用较低的申请者发放贷款,同时也需要申请者的不动产作为抵押品。
由于信用标准存在着不同,美国的抵押贷款也因此分为三类市场。这三类市场当中,第一类是是优质的贷款市场,这一类的客户主要由收入稳定且信用良好的客户组成,贷款的方式受客户的特征影响,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贷款方式,以标准的十五年至三十年的按揭贷款为主;第二类是可选择的优质贷款市场,这类市场的客户主要由收入不稳定、负债量一般的客户组成;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这类市场的客户主要由收入非常不固定,且负债量较大的客户所组成,低信用的客户要申请贷款,必然要承受更高的贷款利率,所以次级贷款的利率比优质的贷
款市场和可选择的优质贷款市场的贷款利率高出大约3%。
次级抵押贷款与一般的抵押贷款相比,具有高风险、高利率、以浮动利率为主的特点,这是对客户的信用水平要求较低而导致的。
(2)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几乎在一瞬间变得萧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作出了以下的分析,并总结出了几个原因:
①金融业的过度创新
从普遍意义上而言,金融方面的创新有着降低风险、促进资产流动,以及提高杠杆系数等多个优点,然而在2007年次贷危机的发生以后,金融创新的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前,金融业的创新蓬勃发展,其中次级贷款在全国的总量是大约1500亿,其中违约的金额并不高,但美国的金融业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发行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面向的客户大多都是信用水平较低的,导致加上了衍生品违约金额之后的全部违约金额达到了500万亿之多。
美国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使得金融衍生品与次贷的品种都很多,并且金融衍生品在房地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规模,比次贷的规模大22倍。美联储虽然在发现泡沫之后于2004年调高了银行准备金率与利率,但是面对许多包装地以次充好,并且运用金融杠杆放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美联储却迟迟没有对其进行管控,直至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
②流动性过剩源于扩张性货币政策
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衰退,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采取了大幅降息减税的方式,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对逐渐衰退的经济产生刺激作用,同时先通过降低基准利率促进房价上涨、加大资产的流动性,实现振兴房地产业,转而让房地产业的繁荣促进其它行业的共同繁荣。降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理是,降息使得人们贷款所需付出的成本降低,故贷款的需求增加,会有更多贷款得来的资金涌入美国的房地产业,卖方市场导致房价的上涨,使得美国房地产业呈现繁荣的景象。同时,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价值的提升,这反过来促进了贷款需求的增多。
当从银行贷款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开始膨胀,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优质贷款市场很快饱和,于是它们转而向次贷市场发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在2006
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随即进行了加息的调控,从而使房地产业不再那么“繁荣”,开始出现衰退。
③金融机构推广的混业经营模式
混业经营指的是某一金融机构与其它的经营不同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叉,或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不同类型金融业务的经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已经成为金融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比方说银行会逐渐从传统的只经营贷款业务转向更大的经营范围,这个范围以投行、保险业为主。在美国国内,自1999年新的《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的颁布,银行等金融机构就逐渐向多元经营的方向发展,因为法案允许了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融合与交叉。这个法案为美国诸多企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都在发展着这种模式,同时也有许多全能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混业经营模式在美国实现了快速、大规模的发展。虽然混业经营的模式迅速发展,且给渐趋饱和的金融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为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助力,但业界一直存在着对混业经营模式垄断效率高低和风险控制有效性的相关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混业经营虽然在实质上允许了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融合交叉,但在法律方面,没能实现
与时俱进,提出符合管理混业经营所需的法律条例,这就是未能对各个金融机构之间融合交叉的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原因,监管无力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并且会提高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实行混业经营以后,银行因其具备自身筹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形成垄断,这就不利于金融业维持平衡的状态。
④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的不力
要使金融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的是否有效和有序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运行是否有序息息相关,如果金融监管体系产生了失位的现象,就会造成各行各业难以预料的损失。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而言,金融危机在很大概率上是由金融产品的缺陷导致的。当面对越来越多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和次级贷款市场的“繁荣”,风险控制与金融监管就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由于监管无力的金融系统会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盛行,例如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等,导致了金融风险的提高,而这正是导致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发生之前,就存在着中央银行不太重视监管多样化零散的金融产品、对保险业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不力的问题,并且由于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整,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非常常见,当买方和卖方无法获取对方完
整的信息时,交易和监管都会受到阻碍。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对象宽泛,且具有资金十分分散的特性,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巨大。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迷惑投资者,在设计金融衍生品时,有意将其复杂化,这就让众多投资者只能依靠一些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来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做出选择,而一些评级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与以迅速销售金融衍生品实现获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进行勾结,为它们的金融衍生品捏造出虚假的良好信用评级,营造出“繁荣”的假象,这也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总而言之,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着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的不力因素的推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