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与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广东实验中学  丁之境组编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描写想象世界的作品,体裁多样。《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童话;《女娲造人》是神话;《天上的街市》、《静夜》是诗歌;《寓言四则》里有中外寓言各两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想。本单元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象”创造出来的“另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着重让学生对联想和想象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彩,正是基于此,本单元的训练的另一重点就是积极发表对事物的看法。
二、单元、课文总体教学目标
单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
明确联想、想象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再现文中的情景,在写作时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朗读、默读的方法、技巧。学会表达创见。
郭沫若诗两首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说真话。学习生动的叙写手法(刻画人物外貌、心理、性格)。了解童话。
27《郭沫若诗两首》(新诗)
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合形象分析)。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
学会同情人、关心人。
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
30《寓言四则》
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的资料,追寻人类起源,培养想象能力,学习想象作文。
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 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三、本单元的教学设想:
1.重朗读指导,在朗读中品味与感悟。
对内容较长的文章,可指导默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了解内容的习惯,对抒情性强的文章,可指导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入体会文章,还可以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深入感悟。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本单元作品内容都是虚构的,应该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
让学生理解本单元文章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本质,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展开讨论,感悟文章深意,培养学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扩展课外阅读。
可在教读本单元文章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外国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翻译本)、《西游记》等等,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四、教学建议: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将这篇作品选入本单元,一是因为它纯以想象写成,适合本单元的文本要求,二是因为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课文通过虚构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表达对愚蠢的统治者的蔑视和对人世间真理的追求,并引发人们的一些思考:说真话很可贵,但在生活中能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并非易事。这些无疑帮助学生养成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很好教育意义。
对这篇“老”课文的教学,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训练想象:怎么想象?感受故事,了解人物。教学指导用书的“教学建议”中有如何训练学生想象的说明,很具体详尽,可供参考。
2.引导体验:揣摩各种人物的心理,其中心理描写很精彩,也很有趣味。
3.训练朗读:可以听录音带,也可以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分读。应该读出人物的身份、心理、当时的情境氛围和故事的荒诞性、趣味性。
4.引导探究:在正确把握课文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彩。
另外,还可以介绍一下安徒生的经历和他的童话概况,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作品。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想象画面,感受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象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象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教给学生“知人论世”这一阅读诗歌的方法,教师要介绍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主题,但内容要精当,并有所侧重。
3.朗读,背诵。关于朗读,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中有专门的提示,提示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特别提到要读出新诗的语言节奏,可供参考。
4.训练想象性写作:练习第二题要求根据提示仿写句子,共有四句,需要学生像诗人一样想象。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神。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让学生对照《风俗通》里的有关记载,看看本篇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两相对照,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魅力。还可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更细化的、合情合理地加工,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
测,进行想象的训练。
    2.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具体情节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通过讨论与思考使学生明白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3.建议老师们将这篇课文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追寻人类起源”这一内容结合起来,以便使学生对“人类到底从何而来”获得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并通过搜集科学资料,消除神话有可能带来的认识上的混乱。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描写细腻真实,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
教学建议:
1.训练阅读想象能力:这一篇童话故事,既有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又有想象世界的虚拟性。前者,如盲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黑暗世界,影子是光明照耀产生的等;后者,如影子会说话做事,萤火虫会照亮盲人眼睛等。课文中描写的现实世界的事需要学生在脑海里想象成画面,虚幻世界的事更需要学生发挥想象,信以为真地为故事所感动。
2.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这个理解内容、体味感情和把握语言特的得力手段。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可以选取“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阴沉沉的,没有月光”开始直到结束这一部分进行训练,因为这一部分情感变化快而且幅度较大,是很理想的朗读材料。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节奏、情感,要让学生多读,熟读。
3.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对主旨的理解,宜采取讨论式。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探究课文中的美的意蕴:故事写得很美,一是人情美,盲孩子形象表现为凄美,影子形象表现为一种理想主义的完美;二是故事美,盲孩子生活在黑暗世界,经历了艰难险阻,终于获得光明,并获得真正的友谊,结局给读者以美的感觉;三是意境美,树林、萤火虫、星
星、月亮、太阳、彩虹……讨论这些美的意蕴,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追求生活中的美。
5.提示学生思考:课文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点?学生已经学过童话,了解了童话的一些知识。(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美好的情怀,优美的语言……)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
教学建议:
1.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教师把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教师可以这样引导:A要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例如,赫尔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尔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B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例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去设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
意图。
2.灵活地把握寓意,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寓意应当由学生自己想出来说出来,并加以评析,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可以这样来引导:A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例如《智子疑邻》,可以问学生: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学《塞翁失马》一则,可以问: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说明。B运用比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蚊子和狮子》一则可以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文作比较。
3.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尝试续编寓言,可以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另外,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