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学习在语文课中应用
刍议自主、合作学习在语文课中应用
【摘 郭沫若诗两首要】 探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并非结果,它注重培养思维能力,较少强调学习加识的技能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死”的知识点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对听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未来的社会知识更新更快、社会协作分工更细,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些充满求知欲的、会自主学习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人。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批判了以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否定了满堂问的牵牛式教学,而对时下放任自由、满堂喝彩的放羊式教学也同样不满,那么该如何开展对话式的教学呢?
一、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展现,都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学习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共同解决。起初,学生不知学习什么,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得先给学生设计一些学习提纲,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基础,就会有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就会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施展,同时还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自发展规律,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我曾经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课文《花未眠》,他们课下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从自己的欣赏点出发选择了很好的学习入口点,同学们配合也默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和高效的学习,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探究的: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是善于锤炼语言的大师,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作家锤炼语言时多在三类词上,即形容词、动词、副词,这三类词是语言中最富表现力的,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就多是挂在这三类词上,同学们举几个例子看看。同学就举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隔叶黄鹏空好音”的“空”字,“映阶碧草自春”的“自”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弄”二字等等。我接着问:一这些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有的同学回答:“都是一字尽得风流”。我这样订正道:“回答得很好,但更具体地说,是一字而境界全出。”紧接着我提出现代文学作品里也是如此,下面请同学们看《背影》中:“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一段,哪个词锤炼得好?同桌讨论后回答“拣定。”“为什么?”“父亲在为儿子安排座位时.是精心斟酌了一番,最后才选择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的’。”“为什么要选这张椅子呢?”“因为儿子带的行李多,又是一个人。父亲的细心、父爱的深厚通过‘拣定’一词表现了出来。”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究,就能促进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心态,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记得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的插图,那位光着身子的人就是皇帝。皇帝为何光着身子?因为他很穷买不起衣服,还是他正在进行泳装表演呢?”刚说完,同学们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创设这个问题,虽简单,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维持动机。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中学语文文章体裁较多,可以因文设计教法。⑴内容浅近、故事性强的可以采用表演式。⑵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如《向沙漠进军》、《看云识天气》等,则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提前查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⑶想像力极为丰富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等,教师可提出一些能够唤起学生丰富想像力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比如用自己的话描述《郭沫若诗两首》里的想像世界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