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赠答习俗解析日本文化
从赠答习俗解析日本文化
作者:***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7期
        摘要:日本的赠答习俗可以说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一种国民性行为,它不仅有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作用,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日本的赠答习俗,有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日本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赠答 特点 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95-02
        古今中外,礼尚往来一直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在日本,赠答行为便是从古代开始就被制度化的习俗,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居,无论是上司老师还是同事客户,都需要通过赠答习俗来培养和维护感情,稳定自己在家庭、学校、公司和社会中的地位,赠答习俗在日本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礼品更是被称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作为交流的媒介,可
以使人们从琐事中暂时脱身,完成一次或大或小的交流,并时时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对于生活在快节奏中焦头烂额以至于有时连自身的存在都会忽略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一、关于日本赠答习俗
        在日本,赠答习俗时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在“お中元”(中元节)和“お歳暮”(岁末)。中元节从7月15日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岁末从12月上旬开始到12月下旬结束,日本人在此期间相互赠送礼品,以此来表达对上司、老师、长辈、亲朋好友等的感激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赠答行为在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也逐渐流行了起来,既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结婚、生子、祝寿、入学、探病、乔迁新居等都需要赠送礼品。即使是出差一天,回来时也需要带一些当地的特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和同事,同他们分享所见所闻。可以说,日本人随时随地都在互赠礼品。
母亲节红包发多少        (一)日本赠答习俗的含义
        所谓“赠答”,《广辞苑》释义为「物をおくったり、そのお返しをしたりすること」(送出物品并得到返还);《新明解》解释为「詩歌 手紙贈物などのやりとりをすること」(诗歌、信件、礼物等的交换);而在《日本国语大辞典》中则为「詩歌
        �偋� 手紙または品物などを、おくったり、おくり返したりすること」(诗歌、信件或物品等的赠与及回赠)。
        (二)日本赠答习俗的起源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稻作来满足生存的需要,稻作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风调雨顺、无灾无害、粮食丰收对他们来说便尤为重要。日本人相信祖先及神灵会保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幸福美满,所以在正月要供奉祖先及神灵,献上供品,祈求愿望的实现。祭祀时用的供品大多数是米、鱼或酿造的酒等。祭祀结束后,人们便把供奉给祖先及神灵的供品拿来共同分享,加强亲朋及近邻的关系。这就是日本赠答习俗的起源,并且这种习俗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赠答文化”深深扎根于现代日本社会之中。
        (三)赠答时的用语
        在日本,人们喜欢以心传心的交往方式,说话时往往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使用大量的客套话,特别是在赠送礼品和进行答谢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化的表达方式。在赠送礼品时,人们一般会说「つまらない物ですが、どうぞ、お受け取りくだ さい」(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请您收下)或者「お粗末なものですが、どうぞ受け取ってください」(不是什么好东西,请收下);而收到礼品的人,一般会说「うれしいです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我很开心,十分感谢),并且会在之后见面或电话中数次表达谢意。即使不喜欢对方送的礼品,日本人也会表现出很喜欢很高兴的样子。
        (四)赠答时的禁忌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此,在与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时,我们应当注意礼节与忌讳,避免误会与冲突的产生,在日本也是如此。
        首先,赠答时必须注意礼品和礼金的数量。在日本,人们崇尚奇数文化,他们认为奇数代表吉祥,因此在送礼时多选用3、5、7等数量,礼金也以1万、3万、5万日元居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日语里9(く)的读音和“苦(く)”字相同,所以即使是奇数,人们也要避讳。除此之外,4(し)的读音和“死(し)”字相同,而我们中国人喜欢的6和8在日本被视为阴数,
所以送礼时日本人都会避免上述数字。在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十分忌讳送2万日元或者2的倍数,因为在日本民间普遍认为 “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其次,赠答时要注意礼品和其包装的颜。日本人大多信仰神道和佛教,因此很忌讳绿和紫,他们认为绿是不祥的颜,紫则代表悲伤或不牢靠,所以礼品或礼品的包装要避免这两种颜。此外人们甚少选择代表丧事的黑白两,也会尽量减少彩艳丽的包装纸的使用,因为明亮艳丽的颜过于花哨而显得不够庄重礼貌。
        另外,在送礼时,还有很多讲究和避讳。例如在探望病人时,不要送盆栽或者带有根部的植物,很容易使病人联想到疾病无法根治,不能除根;且在日语中「根付く(ね づ く)」(植物生根、扎根)的读音与「寝付く (ね つ く)」(卧床不起)极为相近,病人往往对此十分忌讳,认为很不吉利。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一般也不会送食品和水果,这一点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庆贺新婚时,十分忌讳送菜刀、玻璃制品、陶瓷等容易让人联想到分离、破碎的礼品。在庆祝乔迁新居时,要避开打火机、炉子等与火相关的礼品。因为梳子的发音与“苦”和“死”相同,十分不吉利,所以日本人对此也十分忌讳。诸如此类的禁忌还有很多,因此在送礼时需要十分谨慎,思虑周全,否则便会失礼,变好事为坏事,使双方陷入尴尬,变得难堪。
        二、日本赠答习俗的特点
        (一)赠答对象范围广
        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相比自不必说,与同属于东方文明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也更加重视以家庭、亲缘、集团、地域等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所以赠答对象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般送礼给家人或朋友,但日本人除此之外还会送礼给周围的邻居,甚至是平时不常往来的人;在职场中,中国人的赠答对象通常是位高权重者,而日本人除了上司之外,赠答对象还有全体同事。相对于个人的情感,日本人更加重视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即人的社会属性。日本人通过赠答习俗来稳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二)注重礼品的实用性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礼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但是在日本,实用性的赠答品依旧是人们的首选,选择食品或日用品的人占大多数,选择奢侈品或者非实用的装饰品的人很少。例如在中元节和岁末,从酒、饮料、海鲜、肉食品等食品,到洗衣粉、洗发水、
香皂等日用品全,都可以作为赠答的礼品。在其他节日,巧克力、糖果、土特产等也是十分常见的礼品,甚至商品打折券、图书券、电影票、门票等也可以被当作礼品,有些礼品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甚至是无法理解的。这因为在日本,人们追求的是礼品的实用性,追求的是心意的表达,而并非高昂的价格。
        (三)注重礼品的包装
        日本人十分讲究赠答礼品的包装,一件礼品无论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对于外国人来讲,收到日本人送出的礼品,首先都会惊叹于华丽精致的外包装,拆开包装后又会诧异于与华丽包装不相符的礼品本身。在日本,人们会挑选恰当的或是收礼方喜欢的包装纸,打包完毕后再系上一根漂亮的缎带或纸绳,这样不仅使收礼方心情愉悦,也充分地体现了送礼者的审美水平和重视程度。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代表着送礼人的诚意。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礼品,也要精心包装,而且日本人往往乐在其中,不觉乏味,注重礼品包装大过注重礼品本身的价值。
        (四)注重还礼
        日本人十分注重还礼,从赠答一词就能够看出日本人的内心,接受礼品之后进行还礼是一种社会共识,更是赠答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收到礼品后,当面或致电表示感谢是最基本的礼仪,且无论相隔多长时间后再见面也要再三提及以示感谢,最重要的是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会尽快进行还礼。人们会回赠送礼者价格相当的礼品,这被视为一种义务,也足以证明日本人对于赠答双方要保持平等的重视程度。这与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在中国礼品的价值往往体现着送礼者的诚意,所以一般还礼者会回赠相对价值更高的礼品以示尊敬。
        三、日本赠答习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
        在日本,送礼的时间、用语、内容等几乎都是固定的,由此不难看出日本人有很强的集团意识。日本人自古以来便“和”为贵,他们不愿意固执己见,从不过分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更喜欢赞同大家的意见,与大家采取一致的行动。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日本人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当他们在大庭广众被人瞧不起或遭遇尴尬情况时,他们会感到这是一种耻辱。对日本人来说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受到周围人的孤立,脱离了集体的日本人必定痛苦万分。而在日本的教育问题中,报道最多的就是同学间的“欺负”问题,它的核心是
集体排斥个人,很容易造成辍学、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的严重后果,是日本人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日本人具有明确的义理观
        有贺左卫门曾这样叙述“义理”,即是「日本の社会関係を規制する一定の生活規範の意味」(规定日本社会关系的一种生活规范),「集団を持つ生活規範に対する個人の立場や意志 感情は、人情としてこれに対立したり順応したりするものである」(相对于集团意识这种生活规范而言的个人的立场、意志感情,顺应于义理并与之对立)。日语中还有「義理を返す」(还人以义理)这样的说法。日本人认为在接受了别人的义理之后,就如同欠债般,若不返还则无论如何都无法被社会道义所认同。这样的观念放在赠答的领域中,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人为何有对赠礼进行还礼这样的既定义务了。这种形式化的义理观对人的要求极其严格, 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无形的法律。因此,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收到礼物之后还需要进行还礼。在接受礼物的同时,日本人便觉得对方也期待着自己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进行还礼。如果收了对方的礼物而不进行还礼的话,日本人会认为这是不符合“义理”的行为。
        (三)日本人注重外表忽视内在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