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2020.1
考生须知 | 1.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给小学王老师的一封信(节选),请你阅读并完成1-9题。
亲爱的王老师,感谢您六年来对我的教诲。一年级时,我淘气顽皮惹麻烦,没少捅马蜂窝,是
您从来没有放弃我,还给我开小灶,课后帮我补功课。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个让您手把手教写字的小朋友了,我知道了汉字的部首常常与汉字的意思相关,所以我不会把《诫子书》中“年与时驰”的“驰”和《狼》中“弛担”的“弛”混为一谈。
我记得您早读的时候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中学课文《春》里就有这句话,“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我还喜欢老舍《济南的冬天》里那句“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写得真是好。和小学时候一样,中学老师也教我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立足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老师还鼓励我们阐发自己的阅读体会。读了《皇帝的新装》,同学们对这篇童话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老师说对文学作品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阅读收获是会有所不同的。
我还记得您说过“阅读是一辈子的习惯”。我课外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还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的课本就从《朝花夕拾》中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说以后的课本里还会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还记得毕业时您给我画的那幅水墨竹子吗?您还在画上题了咱们小学课本里郑燮的《竹石》,是希望我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努力。您那时教我写毛笔字,我一直坚持练习呢。我还
了解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特点,对我写字可有帮助了。随信寄去我写的一幅字送给学弟学妹,希望他们写好字,做好人。
放假前, 。
1. 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体规范抄写下面7个字,不得涂改。(2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
2.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混为一谈”的“混”读“hǔn”,“分歧”写对了。
B.“混为一谈”的“混”读“hùn”,“分歧”写对了。
C.“混为一谈”的“混”读“hùn”,“分歧”应写为“分岐”。
D.“混为一谈”的“混”读“hǔn”,“分歧”应写为“分岐”。
3.小明会辨析《诫子书》中“年与时驰”的“驰”和《狼》中“弛担”的“弛”。“驰”的部首是“马”,
本义是车马奔跑,这里“年与时驰” 是指 ① ;“弛”的部首是“弓”,本义是放松弓弦,这里“弛担”是指 ② 。(2分)
4.小明说他“没少捅马蜂窝”,“捅马蜂窝”原本是说捅了马蜂窝,马蜂会对入侵者进行反击,这里是说小明淘气顽皮惹麻烦。小明说老师给他“开小灶”,“开小灶”原指集体伙食中另外安排高标准的伙食,这里是说给小明 。(1分)
5.对《济南的冬天》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薄”和“微微”描写出冬日里小雪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
B.“害了羞”前加上“好像”和“忽然”两个词,就使夕阳下小雪的情态更生动了。
C.“粉”既描摹出夕阳照耀下薄雪的颜,又表现出薄雪好像害了羞的动人情态。
D.“害了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薄雪”的喜爱之情。
6.文中提到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是 ① (国籍)的安徒生。《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 ②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除教材收录的三篇外,你还读过 ③ 。(3分)
7.王老师给小明题写了小学学过的郑燮的《竹石》,其中两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1分)
8.在最后一段横线上填入语句,得体的一项是(2分)
A. 我会带着好成绩回母校看您
B. 我会在百忙之中回学校看您
C. 我一定会抽时间回贵校看您
D. 我一定会届时莅临学校看您
9.右边是小明写给学弟学妹的书法作品。
(1)对这幅作品的字体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
是(2分)
A. 线条灵动,笔法多变。
B. 秀丽典雅,飘逸自然。
C. 行云流水,笔势连贯。
D. 蚕头燕尾,秀美端庄。
(2)这幅作品的内容选自《论语》,请你谈谈
对这段话中君子的理解。(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共6分)
10.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11.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1分)
12.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
孔子所说的“ , ”。(2分)
13.《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描写景物中,蕴含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 马致远 (元)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4.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图:“山”春意盎然,“日”
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15.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
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18题。(共6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俟]等待。 ②[啮niè]咬。 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狼不敢前 犬又如前 B. 恐前后受其敌 敌众我寡
C. 一狼径2020国庆放假安排几天去 相委而去 D.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理解: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假寐”和“伪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6分)
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完成19-21题。
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