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塔文化——平凉、庆阳名塔概说
陇东塔文化——平凉、庆阳名塔概说
作者:张振宇
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14期
    张振宇
    (中国甘肃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甘肃东部的平凉、庆阳两市,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古代闪烁着东西文明之光的丝绸之路从其境内通过。古塔作为佛教文化在平凉、庆阳境内传播的物质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沧桑雄姿记录着丝绸古道昔日的繁荣,承载着丝路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与华夏文明浸染融合的光辉成就,成为研究丝路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凉、庆阳境内名塔众多,本文对这些古塔分门别类进行了概说。
    [关键词]平凉;庆阳;塔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4-0035-09
    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
阁式塔。后由于木结构易腐烂、易燃烧,又按照楼阁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在漫长的历史中曾被人们译为“窣堵波”(Stupa,梵文)、“浮图”(Buddha,梵文)、“塔婆”(Thupo,巴利文)等,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到隋唐时期,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中国现存2000多座塔,种类非常繁多。
5分钟前兰州地震了    本文仅对甘肃东部平凉、庆阳地区名塔进行概说。
    一、平凉名塔
    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古代闪烁着东西文明之光的丝绸之路从其境内通过。以石窟寺和古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遗存沿着古丝绸之路从腔桐山顶到径河谷地,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平凉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古塔作为佛教文化在平凉境内传播的物质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沧桑雄姿记录着丝绸古道昔日的繁荣,承载着丝路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与华夏文明浸染融合的光辉成就,成为研究丝路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观平凉境内古塔之全貌,按其空间存在形式可分为浮雕塔、石造像塔、建筑古塔和墓塔四大类。
    (一)浮雕塔
    浮雕塔是石窟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以石窟为母体建造。平凉这类塔有三处,分别浮雕于南石窟
、罗汉洞石窟和陈家洞石窟内。
    1.南石窟浮雕塔
    南石窟寺第一号窟的顶部东北坡浮雕着一幅完整的拘尼树塔图。塔每层雕有线刻瓦纹檐,二、三层塔面开一方形小窗,塔顶雕五级方形宝顶塔刹。
    2.罗汉洞石窟浮雕塔
    在泾川罗汉洞石窟崖壁的一大型方窟的西壁,有一幅大型影塑壁画,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图,画面有一浮雕塔,高0.4米,为七级五角形楼阁式泥塑塔。该塔层层出长檐,挑角,造型秀美。与宋代中晚期塔相比,该塔朴拙有余而清秀不足,故初步断定当属宋代早期作品。虽然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保存完好。
    3.陈家洞石窟浮雕塔
    在庄浪县阳川乡张家大湾村北3公里处,有一金代石窟河石窟,在长80米、高90米的一巨石断面上开凿深1.5米的三个拱形佛龛,在佛完外南侧摩崖上刻菠钵式塔两座:南塔五层,高0.94米,底层刻九个莲花瓣,上有七级宝顶,高0.4米;北塔高2.5米,形制同南塔。
    (二)石造像塔
    平凉境内的石造像塔数量大、造型多,初步统计全区共有50余座,最高者达3米多,低者仅30厘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几乎都不在原地,绝大部分被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内,有一部分仍散失民间。平凉地区博物馆存放石造像塔残件40余个,庄浪博物馆存放5个,华亭县博物馆存放5个。其他各县(市)博物馆都有石造像塔残件,其中庄浪出土的北魏石造像塔和平凉市禅佛寺石造像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建筑古塔   
    这类塔多分布在丝绸古道沿线的谷壑寺院中。目前保存最完美、最具观赏和游览价值的当属明代宝塔、崆峒山凌空塔和平凉自北周以来的建筑古塔。
    1.明代宝塔
    明代宝塔位于平凉市城区,建于明弘治年间,为七级八棱锥状体仿木楼阁式砖塔,高27.54米,底部直径12米。其第一层南面有拱形塔门,上嵌“大明”石匾。以上各层四面有门和龛。出檐部分为砖雕斗拱,有云头花卉,上覆琉璃瓦件,各角有兽头风铃。圆形尖顶,上有铁铸宝刹。塔内设木结构楼板、楼梯,可供登临。整个塔体雕工精巧,绿瓦黄墙,金碧辉煌。登塔远眺,城区景尽收眼底,是平凉城区主要风景之一。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崆峒山凌空塔
    凌空塔位于平凉市西崆峒山上,坐落在寺塔院中心内,原为舒花寺建筑的组成部分,后寺毁塔存。
    此塔一说建于唐代,一说建于宋代,多认为现塔系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所建。塔为七级八角空心楼阁式砖塔,高30米(2005年重新测量,原测量为高32.6米),底层八边,每边4米,即周长32米,有南向拱门,门上一边的层檐,有浮雕三层斗拱,角有吊锤。其他六层层檐八面,均有三层浮雕和斗拱,每边都有吊锤和华饰。每层辟有一小门,每个塔角有雕刻精美的佛像及浮雕。塔顶几株小松树有数百年树龄,松树扎根于砖石缝中,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塔内依88佛名号,供奉88尊佛像,十分庄严。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盘龙寺石塔
    另一明代古塔为盘龙寺石塔,创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位于华亭县西华乡贺寨村。由十块石料套装而成的五层塔,高3.87米,无底座。一层呈方形,上面浮雕鹿、麒麟等动物,二层、五层为双击套装檐座。二层塔身呈谷腹罐状,上下塔身座分别为碾盘形,八角莲花形,三层塔身呈四方柱形,刻有“重修盘龙寺明隆庆二年”和捐资人及工匠姓名。四层塔身呈圆柱形,五层塔身呈葫芦形。
    4.北周塔
    北周塔位于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回中府遗址。如今只有两处古塔塔基遗存。
    5.北魏塔
    北魏塔位于泾川王母宫,中心塔柱中部四角上各雕白象一躯,驮三级佛塔一座,象与塔均高1.5米。塔为圆形,每层雕有线刻瓦纹檐。据考证,这四座塔均为北魏年间凿制,保存基本完整。
    6.唐代古塔
    目前发现唐代古塔三座:一是庄浪陈家洞石窟河床北面摩崖上的残塔,现存四层半,为空心楼阁式砖塔,呈平面六角形。塔内有木梯,残高8米,外径5米,内径2.8米,每层各角均有简单的仿木雕饰,每面正中檐下有一朵仿木斗拱。从结构和整体风格看,该塔为唐代末期建筑。二是华亭西关皇甫村南侧,有一座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0米。1958年,两次地震毁其一半,剩余一部分被人为破坏,现仅存塔基。三是泾川县水泉寺回中府遗址上发现唐塔遗迹,为大周大云寺塔,在该塔地宫曾出土闻名世界的舍利金银棺。
    7.宋元古塔
    平凉境内共发现宋塔五座、元塔两座,其中在静宁县古城乡王龙吉村寺院遗址上发现四座石塔。调查发现该塔周围有大量的宋明瓷器残片,初步断定这四座石塔为宋末元初所建。据刘玉林先生考察,在泾川泾明乡白家村西庄坪上有两座元代和尚石塔,20世纪70年代被毁;在泾明乡练家坪村原有一座石塔,20世纪60年代被毁,年代无考。1958年,平凉甘沟口有三座砖泥喇嘛塔,已毁,年代无考。
    8.清代古塔
    平凉境内共发现六座清代古塔,大都集中在崆峒山上,分别是怀睿塔、普通塔、隐相塔、灵秘塔、大彻塔、灵峰塔。
    怀睿塔位于平凉市崆峒山寺禅院外,也称小浮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怀睿为和尚名,他生活在修建凌云塔期间,为禅院第35世长老。塔为六角五级楼阁式空心砖塔,直径2米,占地总面积4平方米。该塔建于清代雍正六年(1728),为石基转身,塔高7.6米,塔面向西南。正面第一层石刻“塔志铭”;第二层嵌一小碑,上刻“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怀睿和尚塔”十四字;第三层嵌石一方,上刻“窣堵波”三字;第四层开一小龛。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通塔位于崆峒山北台西和尚坟处。塔底径4米,占地总面积16平方米,高9.5米。该塔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为石基砖身,六角四级六面阶状顶塔。该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面向西南,正面第一层嵌“塔志铭”石刻一方;第二层嵌一小碑,上刻“临济正宗补岩和尚坚固宝塔”十二字;第三层嵌石一方,上刻“普通塔”三字,第四层侧面各开一小龛。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隐相塔位于普通塔北30米处。为覆钵式砖塔,高4米,六角形座。塔身下部辟小龛,上嵌“塔志铭”石刻一方;中部嵌一小石碑,上刻“临济正宗第三十四世刻禅师塔”;上部嵌石一方,刻“隐相塔”三字。该塔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灵秘塔位于崆峒山灵龟台西。塔高8.5米,直径2.7米,占地总面积7.29平方米,该塔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为石基砖砌身,呈六角六面四级阶状尖顶塔。塔面向西南,正面第一层嵌“塔志铭”石刻一方;第二层嵌一石碑,上刻“静主亮旭和尚坚固宝塔”十字;第三层嵌石一方,上刻“灵秘塔”三字;第四层开一小龛。198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彻塔位于崆峒山东台居士林。塔底径2米,占地总面积4平方米,高4.7米,塔基石砌六角形阶梯状,塔身由砖砌圆形束腰,呈瓶状。该塔由塔基、塔身、顶三部分组成,南、北面嵌石碑一通,褐砂质石,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镌刻崆峒山大彻禅师圆寂塔记。
    灵峰塔位于崆峒山北台。塔直径2.6米,占地总面积6.76平方米。该塔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为石基砖砌身、六角四级、六角六面阶状尖顶塔,高6.8米。塔面向西北,正面第一层开小龛;第二层嵌“塔志铭”石刻一方;第三层嵌小石碑一通,上刻“临济正宗天童下第四世彻空现和尚宝塔”十七字;第四层开一小龛,龛上有砖刻“灵峰塔”三字。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墓塔
    平凉发现两座墓塔:一是雍元兴墓塔,在皎炯山中台高阜西坡,民国二十六年(1937)为道教龙门正宗第19代传人雍元兴建;二是杨永龄墓塔,在岭炯山小北台,民国三十八年(1949)为龙门正宗第18代传人杨永龄建,墓塔今残。
    二、庆阳名塔
    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分道之一,其中以马莲河古道为主干道,连接着泾河道、茹河道、秦直道以及灵州道,所以在此地区古代文化灿烂,其中有许多佛教寺塔就像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粒粒珍珠,照亮了陇山以东的古代丝绸之路。
    在庆阳境内共有15座比较重要的古塔,其年代集中于唐五代至明代,其中宋代的古塔数量相对较多,还有数座古塔年代至今无法判定。纵观庆阳地区古塔全貌,按照其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砖塔、红砂石料塔以及砖和黄胶泥混合塔。
    (一)砖塔
    庆阳地区砖塔在古塔中所占比重最大,在15座古塔中有7座砖塔,分别是环县宋塔、普照寺砖塔、彭原宝塔寺砖塔、东华池砖塔、湘乐宋塔、塔尔庄砖塔、八卦寺塔,大多位于马莲河河谷地带。除了彭原宝塔寺砖塔之外,其他六座砖塔保存相对比较完好。
    1.环县宋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