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
定义“非战争军事行动”原本是一个特定称谓。在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中,美军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国际环境下,和平与战争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不清,军事力量在技术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以及国际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已使得一个国家可以运用军事手段去实现许多政治目的而无需进行战争。这就要求美军准备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寻求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来维护和实现美国国家利益。
编辑本段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武力运用方式哪些武力运用方式可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呢?主要包括:国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抢险救灾、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情报的收集与分享、联合演习、显示武力、攻击与突袭、撤离非战斗人员、强制实现和平、支持或镇压以及支援国内地方政府等。
编辑本段广义更宽泛地讲,只要不是战争,那么,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应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而在和平时期,显示武力、通过军事威慑来体现政治意图,则是最常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早已现身于古老的人类军事实践,而在二战之后,随着战略威慑理论的日益成熟,它更是许多国家经常采用的一
种现代军事策略。
编辑本段在美国的体现在现代军事理论方面,美军走在世界各国之前,美国运用战略威慑这样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来传达预定的政治军事意图,也远比其他国家频繁。美国对外进行战略威慑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每年都举行以各种威胁为假想对象的军事演习,演习不仅是为了检验新式武器装备和部队的战斗力,也用来显示美国军事力量的有效性,以吓阻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近期以来,美军又大举调兵遣将,在亚太地区举行5场不同形式的军事演习,有关评论认为,这与当前台湾和朝鲜半岛形势不无关系。
从美国的经验看,非战争性质的战略威慑,实际上是和战之间的中间性选择,这种军事策略能否奏效,取决于是否拥有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取决于是否有使用战略威慑力量的决心和意志,还要取决于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对方认识和相信以上两点。威慑的“中间性”意味着,在威慑成功的情况下将出现和平的局面;而威慑不成功,那么冲突就会向战争演化。战略威慑恰恰就是通过显示实力和进行战争的决心,来达成避免战争之目的。
编辑本段中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黎云 解放军报记者武天敏、韩国贤)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抗震救援,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支援北
京奥运会、上海世
博会,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赴利比亚撤离受困同胞,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2008年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主席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非战争军事行动急难险重任务。
一次次闻令而动,三军将士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编织进八一军旗的经纬;把和平年代的伟大军事实践,书写在共和国的史册。
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人民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和平年代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军队要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指明了方向。
我军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大任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交织叠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趋繁重。
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安全问题的内外关联度增加,国际安全军事动荡给我国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国家举办大型活动增多。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识天听风,临流观澜。中央军委在大力加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对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为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全军按照“应急指挥体系顺畅高效,专业力量规模适度,装备器材适用管用,针对性训练扎实有效,综合保障基本配套,法规制度初步健全,能够满足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需要”的目标,加快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规划》要求,我军主要担负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6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并确定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目标等内
容。
2008年以来的这一时期,成为我军和平年代动用兵力规模最大、行动样式最多、担负任务最集中的时期。据总参作战部统计,从2008年至2011年6月,全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先后出动244.4万兵力,组织民兵预备役782万人次,派出飞机6700多架次。
军地联动、高效配套的指挥体系5分钟前兰州地震了
军委总部科学实施战略顶层设计,全军各级积极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建立健全军地联动、高效配套的指挥
体系
北京西山,绿树掩映,总参作战部24小时应急值班室常年深夜灯火通明。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地震发生仅仅10多分钟,这里就发出了地震救援的第一道命令,指挥14.6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源源不断地赶往灾区。
三军动若风发,缘于指挥高效快捷。军队成立了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四总部机关和各大
军区、军兵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与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第一时间作出决策部署,四总部和各大军区军兵种能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快速高效组织指挥部队行动。军队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还分别参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的防灾减灾、防汛抗洪、抗震救灾、安全生产以及森林防火等领导机构,建立起行动协调机制。
风云变幻,尽在掌控中。如今,一个服务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测绘、气象、通信保障系统也正在建设之中。总参应急办与公安、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海洋、气象等20多个主要涉灾部门的联系,在总部层面上实现了信息共享。总参与外交部、交通运输部等有关国家部门密切联系,建立总参—海军—护航编队“蓝盾行动”三级指挥体系,在北京的指挥中心可以实现与舰艇的视频通话和数据传输。在东海、南海,人民海军与海监、渔政、公安海警建立了海上维权行动协调配合机制,有效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全军各级不断改进完善野外应急指挥手段建设和装备物资器材预储预置,总参谋部研发配备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并批量装备部队,有效解决了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定位与通信难题。同时,军队综合运用卫星遥测、海空侦察、地面观测等方式,实施多维立体侦察预警,为军地联合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现行指挥体制,军队还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反恐维稳指挥协同关系。在各级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省军区、警备区和武警部队参加了本级反恐维稳联合指挥机构,落实责任制,加强整体联动。我军还先后组织与参加了中俄“和平使命-2009”、中巴“友谊-2010”、上合组织联合反恐演习、中罗反恐训练等国际联合反恐演练,在国际交流平台上提高了应急指挥能力。
应急救援力量形成战斗力
全军和武警部队打造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精兵锐器,一支支高效多能的应急救援力量形成战斗力
1976年的唐山抗震救灾,第一批赶到现场的解放军是徒手徒步,官兵用手扒废墟,指甲磨掉了,鲜血淋漓。
1998年的长江流域抗洪,解放军跳入决口的堤坝,用血肉之躯挡住肆虐的洪水……
今天,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有了精兵锐器。
记者从总参谋部获悉:截至2010年底,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全军构建了8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各军区组建了9类4.5万人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专业力量,包括工程、医疗、交通、核生化、应急通信、海上搜救等多个专业,装备了直升机、大型工程机械、野战医疗设备和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设备,已基本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兵力投送能力、专业救援能力、指挥协调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政治工作服务保证能力。
侦察、通信、测绘、气象等新型技术装备也陆续列装专业部队。总参谋部将非战争军事任务训练,写入新的军事训练大纲,列入军事训练考核内容。水电、爆破、道桥、空降、机降等专项训练写进专业分队训练大纲,针对抗击多种自然灾害的诸军兵种联合演练定期展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