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秋雨版)
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 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纟戋 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 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 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 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不到新工作”只是 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 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 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 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 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 客帝国》
《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 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 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 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 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 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彳艮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 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 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 势所在的
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 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 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一直梦 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 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 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 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 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 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 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 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 2 =8或者2 + 2 = 0甚至重量+温度=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 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 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 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 创造,还是画鬼
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 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 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 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 个翔題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 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 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 能可能导
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 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 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 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 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 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八省联考哪八省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 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 络作家的“另一半”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 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 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雨[日]川端康成
我的眼睛深处,映出团火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 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巅上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了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 的身心。莫非要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影在溪 流的蓝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的溪面上却看见了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 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的溪面上旋即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 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 火球以想象不到
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活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 峰为真正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流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次去京都,我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 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连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廓上,我走近看了看, 说道:
“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上绷带,衣裳宽松 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 缘故吧。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 西跑,有的乘
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 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
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 特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的腿脚后面,总是闷不作声。她那双 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嗾起的小嘴在紧闭着。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