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
民乐学校    夏纪英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巴赫少年学艺的经历,感受其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的精神。
2、 学习从问题出发,抓住重点词句的品读来解答问题,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品质。
3、 积累语段“屋顶上的月光……到达自己的音一样。”
学习重点:
在质疑解疑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学习过程:
(课前二分钟阅读名人名言)
一、 导入课文
1、 抽背积累的名言。如果请你给名言打个比方,你会把它比作什么?(个别交流)
2、 导入:名人的话语就像……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那么,名人的故事是否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屋》,了解少年巴赫从一个贫苦的孤儿到近代奏鸣曲的奠基人的成长历程。
二、 提出突破口——质疑
1、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
  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3、 质疑: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疑问?
①巴赫在少年学艺的道路上如何艰苦?(或者说遇到了哪些困难?)
②为什么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
三、 精读课文——解疑
问题①
1、 在巴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1-7节。边读边思:巴赫在少年学艺的道路上如何艰苦?
2、 交流要点:
1 家境贫寒,生活艰苦
2 路途遥远且坎坷
3 人情淡薄
4 学习条件艰苦
(结合有关语句反复品读,感受少年巴赫求学的艰辛。)
问题
1、 巴赫在少年学艺的道路上遇到了那么多,那么大的艰难困苦,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他走过的?再看课文1-7节,寻相关语句来说。
2、 交流要点:
是月光,它给了巴赫帮助和安慰,成了支持他实现梦想的一股力量。
不是:
是他人的微薄的支持力——一位老师,一位校长以及哥哥后来的全力支持,成就了巴赫。
是他对音乐炽热的爱,是他对理想执着的追求,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
(结合有关语段的朗读。)
3、 小结:也许月光是巴赫的一种精神寄托,也许月光象征着社会给予巴赫微薄的支持力。但透过月光,我们看到的是巴赫那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和炽热的心……
4、 读文章第9节,尝试背诵。
四、 自创格言
1、 巴赫成长的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自创格言谈收获。(注意言简意赅)
2、 分享格言
五、 课后练习
1、“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其实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感人的乃至震撼人心的故事。如诺贝尔、居里夫人等。课后搜集并阅读他们的故事,用格言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2、如果你是编辑,你会给本文画一幅怎样的插图,为什么?
         
                                                     
《诺贝尔》
  泗泾小学 夏茂进
教学目标:
1、了解诺贝尔奖,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第九小节。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示课题:20 诺贝尔
2、齐读课题。
二、课前交流,初步感受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科学家,他的名字在世界上几乎是家喻户晓。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三、深入探究,学习课文4——10小节。
1、师生配合读课文第三小节。
板书:发明
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2、他先后发明了哪些?   
出示:————胶质——无烟
3、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4--10小节,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完成练习:
因为诺贝尔(      ),所以他(      ),最终发明了       )。
                发现什么          想到什么                什么
1)小组自由读课文。
2)交流、完成练习
3)小结
4、在研究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随机)
1)交流第6小节
出示语句
②介绍故事背景
在这次试验中,诺贝尔最小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他五名助手也在爆炸中丧生,诺贝尔本人因为不在实验室才幸免于难。
③理解“严酷”“毫不气馁”
板书:毫不气馁
2)交流第八、九小节
①交流
朗读指导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示范读。
四、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诺贝尔发明胶质、无烟时会有哪些感人故事,从中任选一个(胶质或者无烟),把它写下来。用上这样的开头:
诺贝尔毫不气馁地继续进行他的研究。一次……
学生写话,巡视。
交流、点评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1、把所想象的事例写完整。
2、读《诺贝尔传》(选做)。
板书:
                    20 诺贝尔
              发明      毫不气馁
《诺贝尔》教学反思
泗泾小学 夏茂进
一、过程简析
《诺贝尔》是H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发明的感人事迹。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诺贝尔奖,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第九小节。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
1. 初读全文,整体认知。
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2.小组探究,初步认识
为了达到“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和练习——“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因为诺贝尔(发现什么),所以他(怎么想),最终(怎么样)”。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诺贝尔成功原因的有了一定的认识。
3.重点研读,升华情感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围绕着“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展开了研读。其中,重点研读了第89两小节,品词品句,读出情感,彰显智慧。同时,仿照89小节,通过想象,编写诺贝尔在发明胶质或无烟时候的感人故事,使学生的对人物的情感在想象写话中得到升华。
二、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仅可以使教师对课堂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实践上升为理论认知,成为指导课堂实践的依据。
教学之后发现成功的地方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