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yú) 欹斜(jī) 嫩芽(nèn) 匿笑(nì)
B.屏息(píng) 绽开(zhàn) 威慑(niè) 占卜(bǔ)
C.蝉蜕(tuì) 荫蔽(yīn) 一霎时(shà) 憔悴(cuì)
D.搓捻(niǎn) 菡萏(hàn) 静谧(mì) 尴尬(gài)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决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D.遗憾 分歧 整装待发 絮絮叨叨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B.一想到要到现场参加阅兵,我老爸就无比兴奋,前天晚上一整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兴奋、激动。
C.母亲节,小薇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
D.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4.下列句子,陈述无误的一项是 ( )
几月几号是母亲节?A.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花市上,牡丹、芙蓉、菊花、梅花等等……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B.“勤奋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这句话的“勤奋”是主语,“学习”是谓语,“条件”是宾语。
C.“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年,“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
D.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词语,比如“奇葩”指某人(或某事物)十分离奇,个性十足,常人不能理解;“土豪”一词现在通常指有钱并喜欢炫耀的人。
5.(2018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言谈、逸事的著作。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7.默写填空。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论语)十二章》中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山东潍坊中考)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l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语脉贯通,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l”“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图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9.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0.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博学而笃志(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圆其说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半信半疑
C.温故而知新/马无故亡而入胡
D.不舍昼夜/太丘舍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爸爸数我读中霹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
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