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转型:中原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781996年)
探索与转型
中原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78~1996
年)
相比国际电视事业,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发展。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宣告成立。之后经历“”动荡,我国电视事业发展迟滞。1978年改革开放为中国电视事业带来了新契机和新活力,中国电视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提出“四级办电视”方针,除中央和省级电视台
外,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到1993年的时候,全国电视覆盖率已经飙升到81.2%。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为河南电视事业带来了春天。新的社会环境与形势对河南电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电视宣传更加注重社会效果,满足人们信息、求知、娱乐等多种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而服务。这个时期河南电视事业发展受到思想、技术、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正是这些因素为河南电视业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发展
(一)社会环境的逐步解放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电视宣传开始拨乱反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电视开始迈出了改革步伐,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的口号。“正确认识电视的性质、任务,并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和潜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电视宣传要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为经济建设和四个现代化服务”。[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鼓舞着电视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河南人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思想不断解放,对文化生活也显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崭新时代,河南电视业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积极引进先进电视技术、资金,不断解放思想,为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服务。卫星电视接收机升级
(二)电视技术的进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为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广大河南观众的观赏要求,河南电视台提出了“一套变两套,黑白变彩”的目标。1994年,河南争取到第一批省台上星的大好时机,电视播出信号覆盖全国各地。河南电视台在技术方面逐步走出“小台”队伍,开始变强变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黑白到彩的变身。1979年之前,河南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是黑白的,且设备稳定性差,保证不了节目质量。1979~1996年,是河南电视台技术设备由简单的黑白电视时代过渡到完善的彩电视系统的大发展时期。1979年4月3日,河南电视台在上海广播器材厂购置了一辆三讯道彩转播车,由此开始了河南电视设备彩化进程。这是河南电视台第一辆彩转播车,在郑州市内各剧场转播和录制了许多舞台戏曲,利用率很高。当年9月,还在开封相国寺等地实地录制了河南电视台第一部戏曲电视剧《李师师》,开创了河南电视台
拍摄彩戏曲电视剧的先河。1984年初,河南电视台进口日本原装彩转播车,完成1985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的转播和录制。同时,为推进河南电视台播出节目彩化,也加强了电视电影设备彩化这一关键环节。河南电视台洗印机房彩翻转片的试洗成功,结束了河南新闻和电影播出黑白信号的历史,之后自办的戏曲、电视剧和大型活动的转播和录制节目逐步实现彩化。
二是从直播到录播的演进。录像机的出现,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法上的突破性变化,使电视素材的采集变得简单、灵活、丰富。1983年,河南电视台购置了几台日本录像机,开始向录播时代逐步过渡,河南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由落后的小台快速跨进全国各省台的先进行列。十几台便携式摄像机使记者如鱼得水,演播室录制系统在全国也是较高档次,录制节目在全国技术质量评比中经常获一、二等奖。成套的播出系统使播出质量明显提高,故障率减至最低。录播技术为河南电视台飞跃发展插上了翅膀。
三是从地面进入卫星时代。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是高科技占领传播领域的关键时期,自中国采用卫星传播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卫星地面站,把中国电视信号及电视节目逐步推向世界。1985年,我国卫星电视正式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技术手段日益成熟。1993年,中央电视台已经可以利用卫星向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传送电视节目,这些边远地区也通过通信卫星传送自己的电视节目。1996年,我国亚洲2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可提供十几个省台上星转发节目,河南争取到了这次机会,为保证河南电视台的信号尽快落地,一是在省内外办了多次训练班,讲解接收河南电视信号的调机方法;二是赠送地面接收机。1996年6月,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上星,标志着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开始。随后,都市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成功创办,借助有线无线合并的大趋势,又整合成立了法制频道、影视文体频道、科教频道和商务信息频道,接管了公共频道,从此河南电视台形成以卫星频道为主体,以各专业化频道为依托的多频道繁荣发展、共同促进的格局。
河南电视台的摄录编播设备逐渐升级及上星播出,为河南电视台下一步的数字化、网络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政府资金的投入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电视台的规模很小,整个建筑面积仅有2500平方米,演播室也仅有400平方米。资金的缺乏、环境的限制,阻碍了河南电视发展,使筹建新的电视中心成为重要事项。1986年,广播电视
中心大厦项目获河南省政府批准立项,选址北郊七公里处,投资9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占地8公顷。1994年6月广播电视中心大厦建成
并投入使用,配备现代化录播设备,使河南电视台的办公、设备及机房大为改观。此外,其他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如郑州电视台,演播厅工程项目投资500多万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嵩山演艺中心也在1995年7月投入使用。
二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构设置逐步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机构改革,河南电视台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也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优化。1983年,河南电视台由处级升为副厅级单位。机构设置逐渐从三部一室发展到五部一室,分别为新闻部、专题节目部、文艺部、编播部、技术部和办公室,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为适应电视发展需要,河南电视台机构从部门更名为处室,新增电视剧处,电视新闻处划归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1986年11月,调整处级机构,新成立制作处、播出处。节目组、译制组和广告科划归办公室。1994年成立经济处。同年,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原电视新闻处整建制划归电视台,同时划归电视台的还有原新闻中心的评论处、节目制作处和采通处的部分人员。河南电视台里重新成立新闻部,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撤销。同年10月,河南电视台设立新闻中心,下设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制作和新闻评论等四个部
门。1996年8月,河南电视台成立了新的编辑委员会,并根据全台宣传工作需要,把宣传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机构设置更加健全,分工更加科学。
其他地级市电视台的机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郑州电视台于1985年9月10日正式开播,1989年6月郑州广播电视报社成立,1993年8月6日,郑州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南阳广播电视中心在1987年把内设机构逐步细分为办公室、总编室、电视新闻科、广播新闻科、文艺科、技术科、广告信息科、电视发射台、中波发射台等九个科、室、台,机构设置逐步完善。
(二)机构职能划分合理
电视台机构设置的不断完善及机构职能的合理划分,对增强河南电视业的生产能力和价值链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降低组织和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以河南电视台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为例,为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五统一”,也就是“统一指导思想,统一研究信息,统报道计划,统一组织力量,统一安排播出”,1983年11月,经河南省委批准,将河南电视台新闻部和河南电台的部分采编人员合并,成立了“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中心下设五个部门——广播新闻处、电视新闻处、采通处、评论处和秘书科。原电视台新闻部含口播组、新闻组和洗印组,编辑、记者、洗印人员共26人,划归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后来河南电视台新闻部整建制移交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制作好的新闻仍由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