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健康讲座
中暑的防治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主要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根据发病机制和I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临床表现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杨梅怎么保存方法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I)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
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儿童急救方法
暑热伤害的症状包括:宝宝起先是肤看似红润,但触摸感觉干燥温热,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摄氏39度以上。
紧急处理方法如下:1.维持呼吸道的通畅。2.每隔十到十五分钟给予一些不含清凉饮料,但有呕吐者勿给。3.将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全身可以温凉的湿毛巾擦拭(以自来水润湿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进凉水(非冷
)浴盆里,使其体温(肛温)能降到摄氏39度即可,勿使体温剧降成过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块,因为过冷的冰水会使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流阻断使无法继续排热。暑热害者勿给予一般之退烧药剂,因其退烧作用的机转(降低温度中枢的设定)反而对身体不利。4.立即送医。  
预防  1.勿使宝宝在大太阳之下曝晒。没冷气的密闭车内也很危险。2.维持四周环境通风,并保持温度的适宜。3.小宝宝勿包裹太紧。4.注意水分的给予。有生病发烧或腹泻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给水,勿使身体水分丧失过多而导致脱水。
一般紧急处理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
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30分至6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热伤风  
中暑了怎么办?  
一般处理及穴位急救法 1.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 2.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ml水慢慢饮下。 3.按摩太阳穴(药油更佳)  4.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 5.舒绶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
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夏季清热解暑偏方
1.绿豆丝瓜花解暑   【方剂】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作法】 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2.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方剂】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作法】 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捣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食之。   【功效】清热解毒。治
小儿暑热生疮疔。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用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用。  
3.海带冬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剂】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 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在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4.冬瓜汁解暑热烦渴   【方剂】鲜冬瓜一个。   【制作法】 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制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之作用。  
5.扁荷粥用于解暑   【方剂】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鲜荷叶1小张,大米50克。   【制作法】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费后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20分钟即成。食之。   【功 效】消暑解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6.饮杨梅酒预防中暑   【方剂】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 将杨梅洗净,加白
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气),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最宜。   【功效】预防中暑。  
7.姜韭蒜汁治中暑昏厥   【方剂】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   【制作法】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 效】解表,温中。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