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化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997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7要素。
二. 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及建设意义
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
农村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战略意义。
1、 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技能(生产、加工和营销等)
2、 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3、 信息化能使农业全过程的信息获取及时、准确、规范,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4、 缩小工农产业间的信息鸿沟,使国家能及时、准确得到农业生产、市场信息,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
三. 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根据农市发[2007]33号文件,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基本框架主要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以及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一)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二)信息资源。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整理、分析的信息。从来源上分,有政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从内容上分,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三)人才队伍。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撑。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要打造一支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服务队伍,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服务与应用系统。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服务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现
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应用系统必须做好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开发建设,讲求科学、实用,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五)规则体系。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站)建设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安全防护、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六)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 怎样利用农村信息化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要充分考虑人多地少的国情,适应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特点,广泛应用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产出,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围绕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突出矛盾,抓住市场、科技、生产、流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关键环节,深化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 用信息化提升农村居民素质
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不足7,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占38%。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看网络电视怎么看空中课堂,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非一日之功。
新农村建设需要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农村信息化搭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通过通信、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设施,让农村居民看到、听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东西,在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使农村居民改变观念,拥有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道德观,最终提升农村居民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
2、 用信息化推广农业科技技术
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手段,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技推广员、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的科技信息服务;创新农村科技信息入户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服务实效。
通过开发的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软件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示例:渭源:“空中课堂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帮农民致富
甘肃日报渭源讯(王雨 郑文博) 前些天,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委会里人头攒动,一场名为《马铃薯良种培育实用技术教程》的科教片正在银屏上播放。该村王恒斌凑在放映机前,一边看,一边就不明白的地方询问着镇上的农业技术人员。他高兴地说:看了电视上的知识讲座,我的心更亮堂了,种植马铃薯良种的信心更足了。这是该县利用远程教育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
  渭源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先后建成渭源县党建网,开通了以远程教学、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教育县级辅助教学平台,分设符合基层干部众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11个栏目,每两天将栏目内容更新一次,并与全国远程教育网站及各地网站互联互通。同时,严格落实网络管理维护措施,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专人维护,保证了辅助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截至目前,该县16个乡镇、208个村级依托站点设备已全部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构建起了覆盖全县农民的空中课堂
  同时,县上把党校教学人员,县乡普法人员,农业、林业、畜牧、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人员和农村的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选配到辅导队伍和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中,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内容,邀请现场讲授辅导,从事乡土课件开发,为农民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县共举办各类辅导班530多场次,制作乡土课件”52部,培训农村党员和干部众8.6万人次。
3、 用信息化促进农业产品销售
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鉴于卖难现象的客观存在,因此,通过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信息
系统,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示例:广西灵山农民利用农村信息化致富
“农村信息化真是好,为我们农民致富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使我们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灵山县文利镇养牛专业户丁宣保乐呵呵地说。
灵山县陆屋镇盛产莪苓中药材,因质量高,远近闻名。但近两年种药材的人却越来越少,问及原因,靠信息致富的松木山村农民黄朝喜说,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每年生产大量药材销不出去,即使卖了,也卖不上好价钱,药贱伤农,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选择外出打工。但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朝喜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用移动电话武装自己,有了电话,信息多了,销路畅了,他的药材很快到了婆家,当年就创收2万多元。这个好消息很快在全镇传开,在他的带动下,原本不再种药材的农民纷纷回乡种起了药材。他所在的村现在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连翻几番,生产的药材也远销到河南、山东等地,大部分农民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姚二叔是新圩镇的一名靠信息致富的菜农。种菜出身的他,以前信息不通,所种蔬菜只能坐等上门收购,价格低,量上不去,赚钱实在难。现在好了,哪里菜价格高,一个电话就知道了,蔬菜价格高了,农民收入也高了。檀圩镇盛产西瓜,以往到收获季节,省
道两边都是卖西瓜的农民,由于信息不畅,不知道行情,一直很难卖且卖不上好价钱。遇上多雨季节,西瓜只能白白烂掉。现在不同了,瓜农普遍有了信息致富的意识,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以规模经营远销区内外,顺利为自己的西瓜销售到了出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