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贫富差距及原因(较全)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 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 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 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从下表可见,在70 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
1.7%降到1965 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 年的44.2%上升到1965 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 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 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
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 %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 万美元增至48 万美元左右。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1936194419501956196219651970最低20%4.14.94.84.84.655.5次低
商务部鼓励家庭20%9.210.910.911.310.91212中等20%14.116.216.116.316.31817.4中上
20%20.922.222.122.322.72423.5高的20%51.745.846.145.345.54141.6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基尼系数为0 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
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现状报告》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为:1950年为0.369,1960年为0.353,1970年保持不变,1980年为0.365,1990年为0.369。而《美国住户、家庭与个人收入》中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为:1970年为0. 394,1980年为0.403,1990年为0.428。无论那种计算结果,都表明70 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在迅速扩大。
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指出:最后造成那么大的
贫富差距,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节节失败。”他指出:在1993 年,收入高的5%的家庭获得全部收入的19.1%,而在1989 年为17.9%,1981年仅为15.4%。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资料,1993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8.2%,创二战以来的历史纪录。
财富分配不均的差距远大于上述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是按一家人拥有的全部资产的现价衡量的,包括银行帐户、股票、证券、人寿保险储蓄和共同基金股票之类的金融财产,房屋和非公司企业,汽车和主要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
在80年代中期,美国财富分配中出现了所谓“三三制”的现象:1983年,占人口1%的“上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5.8%,占人口9%的“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3.3%,占人口90%的人占有国民财富的
31.2%。这个差距在90年代继续扩大。据美国最新的统计结果,1992年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美国全部财富的42%,而在1989年为39%。这表明,美国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速度正在加快,从而促成了所谓“超级富豪”的出现。据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埃德沃尔夫计算,在1983年到1989年财富增加较
多的年份中,美国净财富从13.5万亿美元增加到20.2 万亿美元,增加的总额(6.7万亿美元)中的
3.9 万亿美元(占58.2%)被只占美国人口0.5%的最富的人占有。现在,占美国人口总数的0.5%的50 万个家庭,拥有全部资产的39.5%。这使得美国在贫富悬殊方面处于发达国家的首位。
收入分配不均的扩大带来了贫困化的发展。据1992 年公布的材料,1991年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美国国民达3570 万人,较1990 年增加了210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每年一度的统计结果,1993年有393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1961 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时有39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21.9%)。(历年处于贫困线下的美国国民情况统计见下
由上表可知,70 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贫困人数在略有波动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美国贫困人员的结构来看,穷人主要是生活在大城市日益衰败的老城区中的黑人、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白人农民、年幼的儿童和退休的老人、以及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多子女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1991 年的3570 万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中,按人数算,白人比黑人多一倍,白人为2370万,黑人为
1020 万,其余为拉美和亚裔移民;但按人口比例算,黑人贫困率最高,相当于白人的3倍1991年美国有1360多万少年儿童(其中600万是6岁以下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下,占贫困人口的
39.1%,1994 年上升到40%(而在全国总人口中,儿童占27%)。1991 年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78 万生活在贫困中,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的12.4%。
大都市是美国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1992年城市人口为  1.97 亿,其中2737 万生活在贫困线下。1989年纽约市有近2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底特律有32.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芝加哥、休斯敦、亚特兰大、巴尔的摩、费城和新奥尔良等另外13 个大城市也都有20%以上的人属贫困者。1994年的统计表明,大都市的贫困率为14.6%。
人口统计数据还表明,贫困与家庭规模和结构有一定关系。美国有约一半的穷
人生活在家庭成员超过  5 人的大家庭中,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贫困率则高达34.3%,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穷人数目达1860 万。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本性就是榨取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使自身不断增殖。反映在分配领域上,劳动者总是处于受剥削的地位,而资本家
则力图限制广大劳动者的生活消费,从而扩大自己的财富。虽然在一定时期里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资产阶级会在分配领域做出有限的让步,但不可能根本改变分配领域不平等的关系。
除了制度原因外,70 年代末以来美国收入差距扩大,还取决于下列经济和社会因素。
(一)在经济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换、资本积累的加剧以及美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是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因素。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复杂劳动者,因此,缺乏专业技术、所受教育少的一般工人就业机会大大减少,收入不断降低。
战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进步自70 年代以来尤其明显。1971年微处理机问世,至今已发展到  3 万多种。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机器手、电视机、录像机以及各种通讯设备等。首先,打破了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同时也把大量工人和一部分管理人员变为剩余劳动力,使成本发生了变化。据统计,美国工作场所的平均雇员数,1990 年比1980年减少了8%。雇员人数减少最多的工业部门恰恰是信息技术费用开支最高的部门。信息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在扩大再生产进展缓慢,难以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失业人数会不断增加。在美国经济缓慢回升的1993 年,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失业人数仍超过850 万,
原因之一就是,劳动生产率因信息技术的采用而提高了3%,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了  2.2%,不足以吸收因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生产要素及生产过程日益趋向于智能化,因而
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自动化工厂车间里工作的劳动者,要经过特别的训练,要掌握自动化机器体系工艺流程原理,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等等。因此,有较高知识技能的熟练工人成为各家公司的争夺对象,抬高了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相比之下,技术不熟练的、年轻的和受教育少的工人的工资就降低了。在美国,自70 年代起直到80
年代末,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的周薪差距从大约40%扩大到了大约70%,
而完成中学学业所需的学费增加了30%以上。中学辍学者和其他几乎没有专业技术的雇员的实际收入不但与受过更多教育和培训的雇员相比有所下降,而且从绝对意义上讲也下降了不少。
如果美国有一套应变能力较强的合理的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那么,上述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将会大大减弱。遗憾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和各种社会政策没能起到帮助劳动力掌握竞争所必须的技能的作用。美国的中等学校通常只泛泛地讲授一点在劳动力市场中谋职的方法,大多数专门技能的训练都在企业中进行。而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的面往往较窄,不适应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结果,随着技术的
发展和竞争加剧,80 年代,许多企业进行了组织调整,工人的技能经常因企业的合并或吞并而变得过时,导致这段时期里约有200 万工人被解雇。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年轻人。1981年12 月美国的失业率为8.8%,而16〜19岁青年的失业率达21.5%。
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种族和年龄的原因,美国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面前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这也导致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对就业要求的变化。据1993年的统计,在美国,越富的家庭拥有和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越大。白人家庭的电脑拥有率是黑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家庭的  3 倍,而白人的贫困率恰恰约为黑人贫困率的1/3。目前2/3 的美国人还没有电
脑,但在年收入在7 万美元以上的富人中, 74%的人拥有一个以上的电脑终端。另外,在美国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里,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地址,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查阅西方各国图书馆的资料,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专家、教授通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洛杉矶的一所穷
人中学里,2000名学生只有30台计算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已使用了12 年到
13 年。“不懂电脑将会成为新的文盲。”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提供较高工资水平的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呈减少的趋势,呈增长势头的第三产业的平均收入偏低。
制造业生产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同一行业中劳动条件差不多,工人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