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3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一声①(mèn)雷惊醒了大地。草绿了,花红了……回首②(piě)见,树梢上的玉兰花已悄然绽放。远处那山被③缥缈的云雾环绕着,如同仙子一般④轻歌曼舞,阳光也穿过了云层,山上的云雾渐渐散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零星的山花、稀疏的树木、寥寥的炊烟……如此静谧的景象,经过画师妙手回春的点染,显得更加意境深远。   
B.在以“中学生手机的使用”为主题的辩论赛上,正方选手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现埸观众们阵阵掌声。   
C.遵义新蒲新区的天鹅湖,青山环绕,阳光和煦,鸟儿啼叫,俯瞰湖面,浮光掠影,鱼嬉戏,让游人流连忘返。   
D.如果你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目空一切,那么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3.(3分)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懂得了许多革命斗争的道理,从一个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2021年冬至时间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故乡》一文选自本集。   
C.《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所作,他与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三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4.(3分)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①        ;②          ;③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
①它曾引领中国人民白手起家改造山河,建设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②它也曾掀开改革开放大幕,谱写出一曲国富民强的奋斗赞歌
③它曾支撑共产党人浴血奋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兰海高速公路上,他以10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下一个服务区,车子在高速路上简直就要飞起来了。   
B.“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理想。   
C.张老师在《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主题班会”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学生主体性的文章,否定的人很多。   
D.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6.(3分)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若想得到同学们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B.看完电影《你好,李焕英》,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C.在社区领导的号召下,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抗疫工作,我也鼎力相助地投入到抗疫前线,帮助社区孤寡老人渡过难关。   
D.与老同学阔别好几年,但我的心里一直垂念着对方,仍记着我们十年后的约定。
7.(8分)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共沾巾。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④《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⑥来到梅园,看到被昨夜狂风暴雨吹落在地上的梅花,闻着满地落花散发的香味,不禁想起《卜算子•咏梅》中“                ”的诗句。
二、现代文阅读。
8.(16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糯米饺
卓国志
①我的老家霞浦,是福建东北部的一个沿海小城。东南沿海的冬夜,有着和北方不一样的味道。
②夜里八九点,在霞浦的城里乡下,家里会生火起灶做起糯米饺。不同于北方的白面饺子,糯米饺是用糯米做的,形状接近于饺子,而个头儿大几倍。
③以前在冬至这天,家家要吃糯米饺。那时正餐还不能保证有米饭,锅里常常是地瓜米掺大米。白气蒸腾掀起锅,翘头翘尾的地瓜丝下,掩着星星点点的白米饭。母亲把稀罕的一点白米饭,给了父亲和孩子们吃,自己全吃地瓜米。地瓜米不耐饿,母亲说,家里的全劳力吃点米饭才有力气干活儿,孩子们长身体,也得吃点。
④正餐都窘迫,零食就更没有了。母亲往往借着冬至节气,一口气做上可吃三四天的糯米饺,让全家人尤其是孩童们解解馋。夜里煮着吃,次日早晨蒸着吃。冬天天冷,母亲把做好的糯米饺用簸箕装着,桌柜里、房梁下、厨壁上一挂,一时半会儿坏不了。
⑤做糯米饺时,母亲和一家人都很认真细致,父亲干活儿会早些回,小孩出去玩也会早早归拢到灶台前。
⑥包糯米饺,皮是用不着酵母发的,就用糯米粉和着清水揉、搓、捏。母亲起最大那口锅的木头锅盖,平的一面朝上,往两条长凳上“啪”的一扣,舀上几盆粉,一点一点地往里加温水,边加水边揉搓。手臂左右抱推,前后揉压,“咔嗒、咔嗒”,那锅盖、凳子好像都在糯米粉团柔软的力量驱使下,合奏着夜里的温馨曲。
⑦摇摆揉搓许多遍后,粉就抱成了团,软硬适中有弹性,然后再掰开揉搓成圆柱形的条,一段一段拧下来用手捏成皮。捏皮时全家老小都爱干,各人手艺有生熟,有的捏太厚了,咬一口皮的里子还是生的,皮太薄的在锅里翻滚几个跟头,馅就散到汤里了。起锅时,端着碗筷围在热气升腾的灶沿,一边眼巴巴盯着锅里,一边取笑打趣:谁包的谁吃。但总是母亲把这些露了馅的“残次品”暗自盛在了自己的碗里。
⑧做这糯米皮也是需要些功夫的。我也试过两回,水多了加粉,粉多了添水,反反复复双手沾满黏糊糊的湿粉就是不成团,越揉越着急,越急越不成。母亲在一旁说:“心不要急,做这糯米皮呀,水加多了太软捏不出皮,水少了粉团抱不紧实,散了形,新手非得失败几回才能
到点门道,还是我来吧。”母亲揉粉团又快又有力,加水和揉搓速度恰到好处。看着母亲劳作,我心想:老话说得好,真的是流多少汗吃多少饭啊,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拥有的收获。
⑨现在生活越来越殷实,街上的小吃、零食十分丰富,但在我心里,最惦念的还是那糯米饺。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借物抒情手法,以“糯米饺”为线索,贯穿全文,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B.第③段运用插叙,交代儿时家境的困难,突出母亲善良勤劳的品质,表现母亲对家人的关心。
C.第⑥段加点词语,运用动作描写,描写母亲做糯米饺的场景,体现出母亲做事麻利、勤劳能干。
D.文章结尾段“最惦念的还是那糯米饺”一句,照应标题,设置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请概括本文讲述母亲的事件。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文学刊物《文苑》设有“人间真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几个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谈谈你的理由。
                                                                                 
                                                                                9.(12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源远流长的鼎文化
①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②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③早期的铜鼎,因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④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美繁缛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次分明。
⑤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晩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的铭文而出名。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⑥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⑦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缛逐渐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铭文内容涉及册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都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