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四下三单元任务下的整体备课
单元主题 | 第三单元 诗歌 | |||||||||||||||||||||||||||||||||||||||||||||||||||||||||||
单元解读与分析 | 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 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本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过度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度拓展,独特的语言表达不要过多分析理解,不应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教学要贴近儿童的鉴赏水平。 二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现代诗不同于散文,其语言及语言形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现代诗歌教学要区别于散文教学,一定不要逐句讲解和分析。 三是要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推进。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承接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尽管学生此前已初步具备查资料、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但因为研究内容和具体活动的变化,且本次综合性学习在三年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整理资料”的要求,所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一些方法,并围绕活动提示及要求整体规划,适时指导。 | |||||||||||||||||||||||||||||||||||||||||||||||||||||||||||
单元目标 |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 3.能初步体会现代诗的特点。 4.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韵味。 5.能多途径收集现代诗,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诗歌。 6.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7.能尝试创作现代诗,与同学交流。 8.能根据合作编小诗集的分工要求,对自己收集或自己写的现代诗分类整理。 9.能和同学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10.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11.能积累描写颜的句子。 12.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 |||||||||||||||||||||||||||||||||||||||||||||||||||||||||||
单元设计思路及安排 | 教学调整及反思 | |||||||||||||||||||||||||||||||||||||||||||||||||||||||||||
教学安排及设计 | 任务一 轻叩诗歌大门 (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3.了解单元主题 【教学流程】 1.阅读园地三中的识字加油站,正音。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朗诵哪位诗人的诗?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诗和他们不同。 4.阅读单元导读页,请生关注单元要素和目标,圈画关键词,请生提示 5.询问:本单元要学习什么?学习场景是什么? 6.出示三单元诗歌内容,生对比,与刚才古代诗人诗的不同点。 7.展示优美的诗歌片段 8.出示书37页活动提示内容,出示图片,教生摘抄。 9.生总结要点和方法 10.出示园地日积月累部分,生自读,齐读,停顿,读美。 11.说说对诗歌的新认识。 12.思考收集诗歌可以如何分类 13.出示综合性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收集诗歌,包含诗歌、诗人背景、诗歌主题 任务二 倾听诗歌的声音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掌握本文8个生字的正确写法。结合上下文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通过停连读出诗歌的韵味。背诵诗歌。 3.借助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尝试仿写,创作诗歌。 【教学流程】 板块一 积累词语,朗读诗歌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2.分组识词。 第一组词语:繁星藤萝 波涛 (1)熟读词语。 (2)这三个词语都是事物的名称,你认识它们吗? 提示:借助图片认识事物。 遇到这一类型的词语,我们可以查图片帮助理解。 第二组词语:永不漫灭思潮清响 (1)熟读词语。 (2)这些词语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永不漫灭”即永远不会忘记;“思潮”即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清响”即清脆的响声。 3.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1)我们学过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朗读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 (2)古诗诵读中的哪些技巧可以用在本文的诵读中?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诵读三首诗歌。 要点:《繁星》(一三一)押的是“ang”韵,语气要高昂;《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中的“永不漫灭”“只”需要重读。 (3)古诗句式十分工整,现代诗有长有短,读的时候节奏变化更丰富。 请生读出节奏上的变化。 引导生读美。 板块二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繁星》(七一)。 (1)这首诗歌回忆的主要是事还是景?说一说你的理由。 (2)读一读“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边读边想象,你觉得在这样的场景里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 提示:“母亲的膝上”,说明回忆的事情里必定有母亲。 要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听母亲讲故事,和母亲一起数星星,跟母亲撒娇等。 (3)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和母亲聊天、听母亲讲故事,这样的场景,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要点:这些事情都是温馨的、温暖的,饱含亲情的,有温度的。 (4)月亮、藤萝本身是不会让人感到温暖的。想一想,是谁让这景有了温度? 要点:因为和母亲在一起,所以普通的场景也让人温暖。 2.学习《繁星》(一三一)。 (1)这首诗一共四句话,后三句都是问句。请你改一改,把作者要说的意思说得直白一些。 要点:每一颗星都有光,每一朵花都有香,我的每一次思潮里都有大海波涛的清响。 (2)读一读,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式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要点:原文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对大海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3)读一读下面的材料,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的思潮里一直会有大海的涛声?想表达什么意思? 讲述冰心的童年生活 要点: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童年的许多经历多与海有关。大海,已经融入了作者的生活。因此,本文要表达的是对大海的眷恋之情。 3.学习《繁星》(一五九)。 (1)一,文中哪个词反复出现了两次? 要点:风雨。 (2)两个“风雨”的意思不一样,请你联系课文,说说两个“风雨”的意思。 要点:第一个“风雨”就是指自然界中的天气现象,第二个“风雨”指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3)自然界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巢里意味着什么?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到母亲怀里又意味着什么? 要点:鸟儿归巢,就获得了生命的安全;“我”躲到母亲怀里,就获得了心灵的安全。因此,本文要表现的是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板块三 发现抒情方式,迁移仿写 1.你要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会怎么做?诗歌也是表达情感的,和你对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方式一样吗? 要点:平时我们要表达情感很多都是直接说;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藏起来的,借助意象委婉表达。 2.三首诗歌,作者将情感藏在了哪里?你能读出来 要点: 《繁星》(七一),无中生有,只写场景不叙事。作者真正要回忆的事,是读者从文字构建的场景中生发出来的。 《繁星》(一三一),事物类比,作者要赞海,却先说星和花。海对于作者的重要,就像光对于星的重要、香对于花的重要一样。 《繁星》(一五九),以实写虚,作者将生活中的坎坷、困难,比成看得见的风雨;将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具象成鸟儿归巢。 3.迁移仿写。 (1)读一读一年级学过的诗歌《家》,你知道作者把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藏在哪里了吗? 要点:运用类比,祖国对作者的重要就像蓝天对白云,树木对鸟儿,泥土对种子的重要一样。 (2)照着诗歌的句式,再写一两句替换诗中的原话。 (3)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请你照着这几首诗歌抒情的方式,也来写一首小诗,表达一下自己的某种情感。比一比,谁能把情感藏得恰当。 板块四 收集现代诗,摘抄积累 1.这篇课文的三首诗题目都是“繁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点:都摘自诗集《繁星·春水》,里面的诗很多都是即兴创作的,并没有题目,因此都以“繁星”为题。 2.回家认真读一读诗集《繁星·春水》,把你喜欢的诗抄下来。 提示:准备一本摘抄本,抄写的时候字要写工整,写清作者和出处。 3.除了课本、诗集,你还在哪些地方读到过诗歌?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要点:报纸、杂志、电视等都能读到诗歌,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 4.生活中到处都会读到诗,以后请你把遇见的喜欢的诗歌记录下来,时常拿出来读一读。 板书: 反思: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压”2个生字,会写“瓶、挤”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聚焦工整的句式,读出节奏上的变化。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绿”的感受。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把握诗的韵律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要点:读准多音字。“倒翻”的“倒”这里读作“dǎo”,“交叉”的“叉”读作“cha”。 2.根据句式特点,把握诗歌韵律。 (1)短句的诵读。第2小节列举了6种颜,诵读时要把握好节奏。 要点:5个“、”要读得快一点,“……”延长语气。 (2)整齐句式的诵读。第3小节,句式工整,读的时候要注意变化。 要点:“刮的风是绿的”起句应轻轻地读,“下的雨是绿的”第二句要缓缓地读,“流的水是绿的”要轻快地读,“阳光也是绿的”要响亮地读。 (3)长短句的诵读。第4小节,长短句共同构筑了一幅绿集中起来的画卷,需重读关键词。 要点:“挤、重叠、交叉”等动词,要强调,以表现“绿”的活力。 3.生自由练读。 4.比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诗歌的韵味。 板块二 再读课文,把握诗的情感 1.课文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再读课文,画出每个小节最核心的语句,并完成结构图。 要点:第1小节,到处是绿的;第2小节,有各种各样的绿;第3小节,所有的事物都是绿的;第4小节,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第5小节,绿在风中有节奏地飘动。 2.“绿”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文中的“绿”会有很多不常见的表现,自己读课文,把那些不常见的表现出来。 要点:风、雨、水、阳光是绿的;绿能集中起来;绿能按着节拍飘动起来。 3.如果诗歌中的“绿”不仅仅指颜,还指具体的事物。那么,请你猜一猜,它会是哪样事物。 提示:能够结合画出的“非常”处猜测一样具体的事物,然后结合文本叙述,说清事物相应的形态。 要点:可能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地,可能是一块翠绿的麦田,可能是抽出了新芽的树林。于是,落在上面的雨、水等就可能被映绿,于是,那些叶子就能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于是,风一吹就能舞动起来了。于是,那么多不常见的表现就都显得合情合理了。 4.一般人描写这些景物,侧重于颜的深浅、形态、带给人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描写。这些方面本文都没写,本文着重写了什么?为什么? 要点:着重写“绿”的动态,染绿了风、雨、水、光,集中起来,飘动起来的场景。作者其实要歌颂的是春天里,万物表现出来的生命的活力。 板块三拓展阅读,把握不同文本的差异 1.读一读“阅读链接”,同样是反复写“绿”,看看“阅读链接”中宗璞的《西湖漫笔》,与课文有何不同。对比着读一读,把你的发现填人表格。
提示:宗璞的《西湖漫笔》描写的“绿”,就是植物之绿。比较不同时,就是要梳理课文中的“绿”与众不同的地方。 要点:动与静的不同。课文中写了动态的绿,《西湖漫笔》中描写的是静态的绿。 “大”与“小”不同。课文写的是全世界的“绿”,《西湖漫笔》着眼于一小处的“绿”。 2.读李钢的《小纸船》,这里的“纸船”也不是真正的纸船,猜一猜作者借小纸船,具体要说什么。 要点:小纸船是童年的象征,作者借小纸船表达了对童年的赞美和怀念。 3.搜集、整理同类的诗。很抽象的诗歌还有很多,做个有心人,把读到的、看到的这类诗搜集在一起,再比较着读一读。 板块四 欣赏诗歌 仿写诗歌 1.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中哪一节写得美呢? 2.同样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颜的句子,出示园地三词句段运用部分。 3.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描写颜的,都用了排比的手法 4.请生仿照写 小结 板书: 反思: 《白桦》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2.通过优美的语句,想象画面,感悟白桦的形象美。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把握节奏与押韵,读好诗歌 1.初识白桦的形象。 (1)(出示白桦图片)在你眼中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树? (2)都说诗人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眼睛,他们总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今天,我们要走进诗人叶赛宁的《白桦》,欣赏诗人眼中的白桦树与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习词语:齐绽、朦胧、金晖、徜徉、姗姗来迟、白雪皑皑。 (1)你能读准确这些词语吗? 提示:这是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把握读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2)说说你对“姗姗来迟”“白雪皑皑”“徜徉”“朦胧”的理解。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朦胧: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3.诗歌朗读。 (1)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每一节诗句的字数相同吗? 提示:整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每一小节的字数都不相同,读来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2)出示: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读一读这一小节,关注加点的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桦”与“花”押韵。 (3)读一读全诗,你还能发现这样的字吗? 提示:洒、画、桦、花、霞、华。这些字都押“a”韵。 (4)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把握节奏,读好韵脚,读出诗韵。 (5)指名朗读,师生共评。 (6)师引读: 诗人打开窗户,窗外刚下了一场雪,他一抬头看见 雪花挂满了白桦的枝头,你看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写道天渐渐亮起来了,此时 提示:在读准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板块二对比阅读,借助资料,读出白桦之美 1.(出示课文插图)看一看图,读一读诗,你发现诗人笔下的白桦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2.在诗人的笔下,洁白的白桦树站立在雪地中,是那么美。这是一首外国翻译来的诗,它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有一株白桦,立在我窗旁,覆盖着积雪,像披着银霜。毛茸茸的枝上冰凌儿挂满。像雪做的衣边流苏闪闪。白桦笼罩着梦似的寂静,金的火星,在雪花上跃动。朝霞懒懒地照在它四周,将更多的银屑洒遍枝头。 这两个版本都写出了白桦的美,对比着读一读,在书上圈一圈最能体现白桦美的词语或短语,写下自己的感受,想一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资料二:《白桦》写于1913年。1913年前后,正是诗人离开家乡、四处漫游的时期。他长时间离开家乡,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 资料三:“白桦”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在诗人其他的作品中,叶赛宁被称为“白桦诗人”。 提示:白榫是一种意象,象征着像白桦一样有着高洁品质、高尚人格的人,诗人赞美白桦也是在赞美这一类人。 板块三 古今诗歌比较,体会现代诗的特点 1.读一读下面两首写梅花的诗,同样是赞美梅花,感受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梅花赞 你是冰雪世界的精灵 盛开在凄冷的节令 凛冽的寒风 将你凝练成朵朵血红点缀在胭脂殆尽的隆冬刚直倔强的性情 呈现你旷世的绝艳 冰雪般洁净的品格 造就了你高雅淡然的心灵你是傲然挺立的奇葩 你是风雪中绽开的生命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你能说说诗歌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诗歌能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诗歌总是借助意象,表达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抒情言志;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歌的语言优美凝练,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歌具有音乐美。 3.为你写诗: (1)出示教材41页活动提示,请生读。请生总结要点。 (2)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在他们眼中,植物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植物,而是朋友,或者是他们自己,他们借助笔下的这一植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你能仿照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植物吗?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记得分行。 (3)写好后,誊抄在你觉得精美的纸上,可以增加图片或装饰。 板书: 反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自主阅读,说出感受 【教学流程】 板块一朗读诗歌,读顺读熟 1.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词串,指名学生朗读,将陌生字词读正确。 炫耀 尘垢 曝着 阳光 胆怯 晕皱 涉过 溪流 “炫耀”的“炫”读xuàn,“尘垢”的“垢”读gòu,“胆怯”的“怯”读qiè,“涉过溪流”的“涉”读shè (2)自由朗读,将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再读:读出节奏、韵味。 (1)选择节奏,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从诗歌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看,下面哪种节奏比较符合这首诗歌,为什么? 明朗轻快 凝重低缓 平稳有力 激昂急促(请生选择) (2)比较朗读:发现韵脚,感受诗歌自然和谐的旋律。 读读这两段诗歌,想想“绽透”能否改成“绽放”,为什么? 要点:“绽透”与“绽放”一字之差,语义上差别不大,但是在朗读时,“绽透”节奏更为流畅,且有旋律的回荡。全诗压“ou”韵:“候”“走”“手”“柔”“垢”……读起来朗朗上口,能让读者产生一种愉悦舒服的阅读感,体现了诗歌的音律美、意境美。 (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韵味,教师相机点拨。 板块二 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1.创设情境,分享“雨后漫步”的经历。 雨过天晴,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后漫步,也是一种很日常的生活经历。配上舒缓的音乐,请你分享自己雨后天晴漫步的体验。 要点:引导学生围绕自己雨后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来谈。 2.比照阅读,感受独特的想象。 (1)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到小径中去走走,诗人笔下的雨后天晴的世界是怎样的?请你边读边圈画出诗人漫步小径时看到的景物。 要点:第1小节: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第3小节:新阳、溪水、暗绿、云脚。 (2)作者所写的事物与我们雨后漫步所见大同小异,但细细读来却又不一样,你能发现吗? 提示:选择自已最有感触的部分,用“或许我们看得见……,但看不见…的句式来批注。 (3)为什么诗人看得见而我们却没有发现,是什么遮蔽了我们的双眼? 提示:再读读诗歌,圈画出描写事物的动词,或许你能有所发现。 要点:“炫耀”“抬头”“试试”“抖”“绽透”“推开”“闲游”……诗人启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动词,使得雨后的生命充满了活力,而且洋溢着温暖的生命气息。这些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必须用心灵去感受。 3.联结背景,了解诗情。 (1)诗人在天晴了的时候,漫步在这样的小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哪个小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要点:“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诗人用一种最为质朴的方式亲近自然,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自在的心情。 (2)去掉第2小节,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歌,你还能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要点:作者的轻松、愉悦、自在的心情还藏在描写的事物中,诗中每一种事物在雨露的洗礼下展现出一种自在休闲的情态,悠闲自在的凤蝶儿,闲游的云脚,还有温柔的泥路,炫耀的小草……无不与作者的心境吻合。 (3)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想想:其实作者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资料链接: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小草”“小白菊”等事物象征中国人民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展现出坚强、尊严的一面;“新阳”象征着胜利的曙光,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 要点:诗人以拟人和象征的手法,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板块三 背诵诗歌,训练写话 1.背诵诗歌。 (1)根据描写的事物,把这首诗歌背出来。提示:分段抓住景物来背诵。 (2)戴望舒的诗很美,美的诗歌应该配乐诵读。 要点: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示范诵读,学生齐读,推荐学生诵读。 2.分享“雨后漫步”经历,用诗的形式写写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写2~3个事物,写出当时的心情。 提示:(1)运用诗的形式来写,一定要将真实和想象结合起来;(2)选取的事物及其表现情态,要与自己的心情吻合; (3)注意押韵,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板书: 反思: 任务三 我来做诗人 【教学目标】 1.在对比中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根据需要搜集相关诗歌和资料。 2.了解诗歌特点进行归类,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 3.小组合作创编诗集,在分享交流中学会整体构思、有序表达。 4.体会诗歌情感,在多样的朗诵中感受诗歌魅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 了解现代诗特点,根据需要搜集资料 活动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几篇现代诗歌,有颂唱爱的赞歌《短诗三首》,有尽显自然之美的《绿》,还有满怀炽烈爱国之情的《白桦》。下面让我们再读一读,比一比,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1.对比阅读(一),感受诗歌特点。 (1)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艾青的《绿》与“阅读链接”中宗璞的《西湖漫笔》,思考:都是写大自然的绿,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从内容表达、思想情感、格式三个角度说一说。现代诗的形式更为自由,更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诗人常常注重中心意象的创造,从而抒发真挚情感。 2.对比阅读(二),体会时代特。 (1)自由读艾青的《绿》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思考:这两首诗都是艾青的作品,但是情感基调完全不同,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绿》这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绿是生命的颜,是生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与向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歌创造了风和雪两种意象,既表现大自然环境,也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 (2)同一位诗人的作品,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提示:诗歌的创作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写作故事等息息相关。 (3)如果你想要更好地读懂一首诗,读懂一位诗人,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借助时代特征与写作背景。 3.再次强调搜集相关资料,书写完整。 板块二 根据共性,学习归类整理的方法 1.观察目录,了解归类。 同学们,在一个学期中,我们要学习这么多篇的文章,如果打乱放在一起,我们的学习就没有了秩序性,所以编者会把文章分一分,成为一个单元。思考:为什么编者会把《乡下人家》《天窗》放一起? 提示:因为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就是文章之间存在的共性,所以编者把它们放在一起。 2.出共性,试图分类。 (1)当你想要把自己所摘录的内容做成一本诗集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分类。出示学生搜集到的部分诗歌题目并提问:你能给这些诗歌分分类吗? 提示: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到诗歌之间的共性。 (2)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分类角度。 总结:同样的诗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3)统一格式,认真誊写。 提示:纸张大小要一致,根据内容制作目录。 板书: 反思: 任务四 诗集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创编诗集,在分享交流中学会整体构思、有序表达。 2.体会诗歌情感,在多样的朗诵中感受诗歌魅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合作创编诗集,交流分享作品 1.分工合作,发挥所长。 (1)教师出示一本诗集,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一本诗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提示:封面、序言、目录、内容、后记。 (2)制订计划,想一想编写诗集的步骤,组内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 提示:为诗歌配上插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丰富内容。 (3)共同探讨诗集名字。绘制封面,装订成册。 提示:诗集名字需要根据内容决定。 提示:诗集要包含封面、目录、摘抄的诗歌和自创的诗歌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2.交流分享,师生共评。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诗集作品。 提示:在介绍作品的时候要说清楚诗集 创编的整体构思,清楚、有条理地表达。 (2)师生共评,对小组的作品给予赞赏鼓励,也可以提出建议。 提示: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诗集作品的内容、美观等,也要考虑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言语表达是否清晰有逻辑性。 板块二 举办诗歌朗诵会 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指导朗诵。 1.出示《繁星》(七一),学生试着读一读,到诗歌营造的温馨动人场面。 提示: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调节。 2.朗诵需要在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把控,尤其是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 3.多形式朗诵。(分组、分段、配乐、手势、眼神、表演等。) 4.好的诗歌需要大家一起欣赏,接下来,我们要举办一场朗诵会,让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在悦耳的朗诵声中感受美好与快乐。 (1)小组讨论:开展诗歌朗诵会需要些什么?完成表格。
(2)分组准备,自由练习。 (3)朗诵表演。师生共评,分享快乐。 板书: 反思: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