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生活之镜,呈现出来的影像或形象是在一定语境或环境下对创作主体观念、社会心理甚至民族姿态的一种彰显。”①好莱坞作为美国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一部分,有着漫长的建构“中国奇观”的历史。同样,在中国大陆电影(以下简称大陆电影)中,我们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反映出的也是特定时代的政治诉求、大众心理和社会氛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几经波折的复杂关系,更是巧妙地完成了与电影形象传达的对话。本文选取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梳理并总结美国及美国人在特定阶段的形象特点,进而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动因。
一、冬去春来:单一维度的敌友转换(1949—1988)
“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寒冬期:美国出兵助蒋、挑动内战的行为,初步激化了中美矛盾,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让双方完全陷入对立僵局。这期间,伴随着“清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运动”②的开展,大陆电影对美国及美国人的构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作为缺席的在场者,他们是隐藏在蒋介石反动派背后、自始至终没有露面的幕后黑手。如影片《南征北战》《无形的战线》《逆风千里》,都是通过角之间的对话来揭示美国的伪善面目,即使有短暂的人物出场,也完全是奸诈狡猾的反面符号。其次,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导向下,电影创作者纷纷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寻灵感,塑造了一批美帝国主义分子像。革命历史片《上甘岭》取材自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导演沙蒙先后用几十个远景、全景、移动镜头来表现美国鬼子对上甘岭阵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场面,这种视觉上的像展示与个性鲜明的中国战士形成了巨大反差。
同样,在影片《停战以后》中,导演成荫四次利用平行蒙太奇,对美方人前虚伪卖善、人后扩军备战的行为进行交叉剪辑,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女记者与后方的美国大兵构成了两面三刀的“流氓像”。
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大陆电影中单一且反面的美国形象是这一阶段中美关系对峙与隔绝的必然结果。1979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年2月28日,“中宣部批准中共文化部党组所作的决定,对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外国死人部’这一错案进行公开的彻底平反”③,以上政治风向的改变,无疑对美国形象在大陆电影中的塑造产生了极大影响。
1980年摄制的影片《一个美国飞行员》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这与十七年时期“美国”在抗日题材片中的反派形象相比,发生了历史的吊诡。影片中,中美联合抗日的情节设置和数次闪回的叙事手段完成了对建交前中美“伤痕”的首次修复。同年,《庐山恋》上映,影片讲述了两代人情谊重建的故事。一是“”时期,旅美华裔周筠与有志青年耿桦的爱情因“四人帮”的审查而被阻碍,中美建交后,周筠故地重游,二人终成眷属;二是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军官周振武与共产党将领耿烽在革命战场上曾是兵刃相向的敌手,现因儿女亲事,终于变冤家为亲家。在这里,华裔象征了美国,两代人之间的跨洋重逢其实也是对中美两国始建友谊的现实关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美国”从反派敌人变成了正面友人,但是,这一转换并没有改
变其形象单一化和扁平化的特点。创作者使用缺席和置换等一系列策略,完成对国家民族主义立场的表达,这种受政治意识主导的形象塑造在80年代末迎来了首次变奏。
二、天堂地狱:赋魅的美国与祛魅的美国(1989—200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西方思潮、文艺作品涌入中国,国人对海外的认知不再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而是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带着对未来生活极度美好的想象,很多中国人决定移民国外。从《最后的贵族》(1989)起,电影创作者就开始注重表现这一时期的出国热潮。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美国形象既是诱惑着人们去实现梦想的成功之地,又是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融入困难的尴尬空间。
1994年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段描述当时美国的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作为天堂,美国代表着时尚、富裕,在那里好像谁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留守女士》中,乃青的丈夫去旧金山是为了完成音乐梦想,而乃青也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一心等着美国签证的到来。《冬春的日子》中,春之所以背着丈夫与远在美国的前男友保持联系
,
单一·两极·多元:
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阴辛亚奇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战略对抗、言和建交、合作竞争三个阶段。作为时代的晴雨表,中国大陆
电影对美国形象的建构顺势缝合进这一曲折转变中。改革开放前后,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阴晴变幻,美国形象在影片中
完成了从敌人到友人的转型;90年代,伴随着国内兴起的“出国潮”,大陆电影开始聚焦这些移民体,向观众呈现出一个
矛盾对立的美国空间;新世纪以来,中美力量此消彼长,关于“美国梦”的想象也随之被重新改写。
关键词:美国形象;中国大陆电影;中美关系;社会氛围
123
视听2021.3|
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时刻准备着抛下一切,远赴异国他乡开辟一片新天地。《大撒把》中,林周云的丈夫为了赶上飞往美国的航班,不惜将怀孕的妻子甩手给一位陌生人照看。这些角的出走,并不是在切身体验到美国新生活后做出的决定,而是在对美国进行想象后表现出的盲目崇拜和狂热追求。所以影片中并没有直接刻画美国空间,而是以人物的匆匆离开暗示来自美国的巨大魅惑。
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和早期移民者的异国体验,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社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它现代化的外衣下,也有不可避免的阴暗面:乃青的丈夫在美国的腐化下有了外遇,而乃青到美国后对故土的思念也暗示了她在美国生活的无助和孤独。当然,影片《留守女士》只是对“人物出走后怎样?”做了一个简单构思,它并没有从视觉上直观呈现出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而当镜头转向美国空间,开始从人物的工作和生活上描绘一个“真美国”时,曾经在乐观情绪下滋生的美好想象瞬间被无情打破。《不见不散》中的刘元移民洛杉矶多年,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能生活在空间狭窄的房车上。同样境遇的李清,也因为临时帮别人看房子而遭遇抢劫。虽然该片的喜剧定位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在美生活的残酷性,但是从两位主角的历险故事中,观众还是可以感受到去美国求生存的不容易。
如果说《留守女士》《不见不散》表现的是移民者在生存上的苦恼,那么《刮痧》则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入思考,将叙事视角对准在美国已经站稳脚跟的主人公,揭示他们在融入美国文化过程中的艰辛与
无奈。男主角许大同曾对美国同事说:“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然而,事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乐观,老父亲为孙子治病的传统刮痧疗法,在美国人看来,却是虐待儿童的手段。由此,许大同被迫与儿子分开,甚至被告上法庭,在美国法律面前,他根本无法为中国文化做出合理辩驳。影片以文化冲突为叙事焦点,向观众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可以在美国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但是却很难融入其文化之中。在由“刮痧”引发的冲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既有追求绝对公平、拒绝靠人情办事的一面,也有带着种族歧视、傲慢和偏激的一面,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和完美。
总之,这一时期,大陆电影中的美国形象已经摆脱了单一化和扁平化的特点。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和中美交流的不断深入,电影创作者开始以不同视角重塑“美国”,在亲人留守、异国生存、文化冲突等问题上,向中国大众呈现出一个矛盾、对立的美国形象。
三、价值重建: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表达(2003—2019)
进入新世纪,美国深陷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的漩涡,而中国的经济实力则不断攀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中美关系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失衡的态势,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大陆电影对美国形象的塑造也有了新的思考。
(一)“没落的贵族”
随着中美力量的此消彼长,人们认识到美国并不是唯一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天堂,在中国同样可以实现梦想。《非诚勿扰》中的秦奋,在美国漂泊多年,一事无成,回国后,他抓住国内的商业机会,凭借自己的天才发明一夜暴富。《致青春》中的陈孝正,为了出国深造,毅然抛弃女友,慢慢地他意识到今日的中美力量对比已不同往日,在国内同样可以事业有成,而且不必放弃爱情。
如果说以上两部电影是以主人公在中国的成功来暗示美国经济的没落,那么当画面切换到美国空间,其华丽外衣下的面目则被暴露得更加真实。如《同桌的你》,一开场展示的就是美国的繁华街景和主人公的高档生活,然而随着叙事的进展,我们知道这只是主人公林一的想象,而他在美国实际面对的是毫无人情的上司和出轨的未婚妻。在这里,导演运用声画对位的蒙太奇,揭示了美国时尚外表下的冷漠和落败。同样,《中国合伙人》一方面通过“新梦想”在美国的上市,确认了美国在当前资本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以“商业谈判”这场戏,揭示出美国“虽然表面上十分强大和傲慢,但其实已经失去往日的实力,不得不在中国咄咄逼人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④。
(二)中产阶级生活的乐土
在当前这个时代,很多人已经不把美国作为奋斗事业的地方,但是美国所代表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健全的福利制度,逐渐使其变为一个中产阶级享受生活的乐土。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文佳佳,虽然在国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婚恋并不完美,不能给未出生的
孩子更好的生活。于是,她开始追寻另一种美国梦,一心想在美国待产生子,让孩子享受美国身份及其各项福利。因为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只要是在美国出生都算是美国公民。所以影片中在月子中心待产的几位中国孕妇,都认为身份和安逸的生活远比“他”更重要。对于男主角Frank,在中国作为一名心脑血管医生,他的工资却没有妻子高,而在美国,他不仅可以照看好女儿,还能同时拥有医生和出租车司机两种职业,美国为他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所以,随着主人公追求目标的改变,影片中的美国形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华人看来,它不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而是恬淡宁静的田园郊区、闲适舒服的别墅生活。
(三)“荒诞”的美国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蔓延,美国为了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无端插手别国内政、试图挑起地区争端,这些行为不仅与其标榜的自由、民主形成一种反讽,也使其国际信誉在当今社会大打折扣。因此,大陆电影中的美国形象也就成为了虚伪和荒诞的代名词。
《战狼2》中的美国不仅不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且在危急关头逃之夭夭。影片中,美国女性Richael认为美国领事馆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那里的海军陆战队一定会救助他们,但是事实呢?美国领事馆早已关闭,美军舰队也全部撤离。这时,冷锋借用迎面走来的一头狮子调侃道:“看,海军陆战队来接你了。”当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或许有撩拨民族情绪之嫌,但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美国虚
伪、善变的面目。再如《唐人街探案2》,表面上信仰科学的美国医生,实际上却是一个沉溺于练就长生不老之术的杀人狂魔。在他看来,要救人必须先杀人,这种荒诞的逻辑,或许只有主角唐仁能够解答吧:“你不是神,而是神经病。”
还有124
|RADIO&TV JOURNAL2021.3
《疯狂的外星人》,它把美国人骄傲且愚蠢的样子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首先,在查外星人下落的情节中,美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在全世界搜寻,最后却发现外星人原来在中国耍猴儿哥的手里;其次,在交换基因球时,美国航天员通过直播告诉世界:“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美国特工舔的其实是被耿浩当作粪便拉出来的基因球。而且,影片结尾还暗示观众,今后开拓宇宙市场的并不是自命不凡的美国,而是中国。至此,美国强大、神圣的高贵形象在大陆电影中被无形瓦解。
“电影表现出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可以作为意识形态氛围的观测站”⑤,这一时期,美国形象之所以在大陆电影中变得如此复杂多样,其实是中国商业力量、社会心理、中美关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结语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陆电影中,美国一直是异域想象的重要对象。改革开放前后,美国和美国人的单一化形象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彩。90年代,伴随着国内兴起的“出国潮”,大陆电影开始从中美两个空间聚焦这些移民体,在满足观众对美国好奇心的基础上,深刻揭示美国形象的矛盾和对立。进入新世纪,中美之间的差距变小,双方陷入一种相互比较和竞争的状态,由此,大陆电影中的美国形象也渐趋多元化。在中国人看来,美国虽然不是唯一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但是它却可以为富裕的中产阶级提供安逸的生活空间;虽然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但是也可以成为被调侃和戏谑的对象。总之,建国以来,美国形象在大陆电影中的几次重要变化,不仅反映出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而且真实地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氛围和中国人面对美国时的心理态度。随着中美之间的接触日益加深,美国形象在大陆电影中的呈现将会更加复杂多面。
注释:
①葛金松,虞吉.“大国情结”与传奇叙事策略: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J].电影新作,2014(04):74-78.
②孟黎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1949—1965)[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5.
③陈播.中国电影编年纪事(总纲卷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60.
④王笑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J].中州学刊,2016(05):162-167.
⑤宋法刚.分裂的美国想象与片面的文化立场———反思当下中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与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J].电影评介,2016(05):16-1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一、网络青春电影的概念及表征谷歌街景 中国
网络青春电影是指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征,大多由网络青春小说或文学IP改编而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和新奇性的电影。网络青春电影主要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基于网络青春小说或文学IP改编。当网络青春文学改编为电影时,小众文化登上银幕转变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原著党”平移为电影观众,在强大粉丝经济催化下,网络青春电影消费市场风生水起。二是具有显著的网络文化特征,譬如多元性、商业性、娱乐性。
二、网络青春电影主题类型化趋向
(一)青春时代的爱情彰显执着与美好
在快节奏的生活图景中,网络文化的兴起解构着人际关系,现实负担的激增瓦解着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和向往。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人们开启了对“爱情”的集体回忆。网络青春电影中的爱情主要有以下三种呈现形式。一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爱而不得的爱情。在每一个男孩的青春记忆中都存在着一个鲜活的爱情“符号”——
—沈佳宜,曾对她神魂颠倒,为她奋不顾身,纵然与她还隔着无法逾越的“情感鸿沟”,但存在即美好,这都是独一无二的青春回忆。二是《失恋33天》中历经情感升华的爱情,王小贱一直默默承担着守护者的角,他的执着与真挚也终于感化黄小仙,迎接友情,走向爱情的升华。三是《何以笙箫默》中至死不渝的爱情。赵默笙消失七年,何以琛对她“过尽千帆皆不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有增无减。两人久别重逢后惊觉依然深爱着对方,于是重拾旧梦,相伴终生。
(二)青春时代的梦想诠释奋斗与拼搏
青春题材电影最突出的关键词是奋斗与梦想。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平凡女孩杜拉拉从前台跃升为
人力
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探析
□甘畅
摘要:近年来,网络青春电影片量不断增多,屡造票房奇观,观影人年轻化趋势凸显,昭示着网络青春电影已踏上阔步发展的进程,类型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显现。然而,有关网络青春电影的研究依旧是学术领域的一片“荒漠”。本文从现阶段中国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中总结经验,尝试对网络青春电影的概念进行界定,立足于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元素——
—主题、人物、情节,探究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主题;人物;情节
125
视听202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