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时期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其军事思维特点
关于不同时期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其军事思维特点

下面是关于不同时期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其军事思维特点,希望你喜欢。
摘要:技术决定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决定社会结构。在整个文明时代,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划分,我们又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与之相对应的军事活动也经历了三个社会形态变迁的过程,发生了三次完整意义的军事变革。每一时期的军事思维特点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在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中,体力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火力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在现在的高技术战争中,信息在军队战斗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信息和信息力则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军事现代化;人与武器;军事思维;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同时又指出,“思维永远不能从自身中,而只能从外部世界汲取和引出这些形式”[2].对应每个军事形态分期,军事思维作为主体把握
客体并与客体形成互动的方式与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必然发生变革,形成相应的军事思维特质。回顾几个时代的军事实践进程以及所折射出的思维,可以照亮军事现代化的前行道路。
一、农耕时代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军事思维特点
整个农耕时代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比较落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这个时期主要体现一种打破“主客二分”的特点,表现出淡化、忽略人与物、主体与客体之间对立,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融合和统一的朴素辩证的整体思维观念。“天人合一”“玄同彼我”“与物冥合”都是这种思维观念的体现。由于这种整体观念是以敬畏自然为前提的,因此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合一、融合,其实质是建立在自然客体的基础之上,把人仅仅看作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只是“天”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
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反映在军事思维领域,其思维认知是以直观体悟的方式,具有整体直观、原始综合的特点。而这个时期古代兵器的落后,导致突出强调传统人力的重要作用,即强调在人作用基础之上人与武器的结合。而由于把“人”看成是自然人,故而对人的重视并非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当然更未达到思维层面,而是集中在人的物质生理层面,即突dnfbuff集成系统
如何选择基金出人的身体素质对战争的决定作用。即便是有一定程度上对人非物质因素作用的肯定,也仅局限于将帅的天赋谋略和士兵的忠勇。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器的作用较为有限,成为战争中基本不变的“常量”,人力的多寡则成为战争的“变量”,因此“仁者无敌”的观念绵延于整个时代,争取人心成为农耕时代增强军事力量的主要方式与重要手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荀子·议兵篇》第十五).与中国相比,西方更强调人的精神作用。例如,拜占庭名将贝利撒留就认为,“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是数量,而是精神上的勇气”[3].但就总体而言,对人的理解还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注重人的生理叠加成为整个时代的主要倾向。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的“谋略”几乎代表着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最高水平,武器装备的思想很少进入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指挥者的视野。为此,人与武器的结合主要是,在自然人基础上的人与物的结合,而其实质就是物(人)与物(武器)的结合。另外,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十分强调“天道”的作用,所谓“天助我也”“替天行道”等说法,都是突出体现和强调了以“天”(自然)为基础的“天人合一”.
受这种思维观念影响的军事实践,人的自然生理因素---体力之间的对抗成为主要制胜因素。在“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取天下”(《孟子·公孙丑》上)的小范围战斗规模中,人员的身体要素显得至关重要,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体力对抗是制胜的关键所在,“短
兵相接”是战争的常态,“长兵以卫,短兵以守”的战斗样式比较常见。因而,对人的军事技能训练,多倾向于被动机械的经验性动作。以落后农业技术为基础的刀剑戟、斧钺钩叉等武器,仅为人力的简单延伸。以弓箭为例,其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已几近极限,也不过“杀人于百步之外”,很难形成大规模杀伤效果。况且,这个时代对武器的态度基本是:“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凡兵,天下之凶器也”.上述情形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低级社会形态的战争规律。
此外,由于这个时期的武器威力较为有限,大多依靠传统的“人”,故过多强调人的传统作战阵法的作用,并将其作用凝固化,从而还造成了军事思维的封闭、保守与僵化性特点。例如,即使到北宋火器出现之后,“霹雳炮”“震天雷”等武器开始运用于宋金战争之中,传统的“御制阵法”仍在朝廷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4],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能通过僵化的阵法体现出来。不仅中国如此,国外这样的事例也不少见,“直到18世纪初期,英国海军当局仍将其基本战斗教范改称为永久战斗教范”[5],甚至到了20世纪,法军的“马其诺防线”也可谓“御制阵法”的现代翻版,创新思维的缺乏可见一斑。
二、工业时代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军事思维特点
所有奥特曼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工业化与全球化相呼应,“贺风破浪,万里比邻,往来如织,举全球为一大市场”[6].这一时代,人的本质力量和自我意识得到了凸显,人们对物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清晰而精确地认识事物,科学发展进入到实验分析的阶段,将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细节从事物整体中抽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由此也形成了统治科学发展史三四百年之久的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工业时代大规模运用,尤其是机械化战争来临背景下的军事实践和军事思维领域,即表现为对军事要素的重视和对军事系统的忽略。
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在军事实践中,首先,由于现代工业的进步,电能、内燃机、航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对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的依赖性显着增强,军事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导致了坦克、飞机、潜艇、无线电电报、雷达等一大批高效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并投入战场,使战争进入到了的高级形态并逐步步入了机械化时代,由此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改变世界军事形态的变革;其次,军事活动范围随着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而逐渐扩大,从小范围的战争到世界大战,参与的人员、国家、地区越来越多,军队机动性越来越强;最后,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使人的分工也更加细化、专门化和职业化,在军事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军队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依然没有摆脱机械、被动地完成经验性动作
的命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对人员的条块性划分逐步模式化,功能趋向相对单一化,军事人员越来越成为军事有机体的构成要素。
另一方面,当“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的时候,战争必然是“机械化观念”与“骑兵心灵”之间的思维对抗,武器装备已经成了战争的变量,其作用也显得比古代重要得多。相应地,在军事思想方面,新兴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大行其道。当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确定了基本的战略原则之后,马汉的《海权论》强调海上实力,杜黑的《制空权》重视空中制胜,富勒和古德里安重视“坦克制胜”,摩托化步兵、装甲兵等兵种在机械化战争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等等,这些都特别强调了物力,尤其是作为战斗工具的武器在军事实践领域的关键作用。由于武器威力得到大幅度放大,武器特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其破坏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威慑力,使人在武器面前显得无能为力。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这一时期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军事实践相对应的军事思维,把人与武器看成是军事行动中的要素,将军事行动分解成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其分别研究和表述的分析方式。与此同时,武器威力的大幅度放大,带来了人与武器关系的“异化”,人的因素被极大地忽视,
武器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仿佛战争中凭借的仅仅是武器之间的物质对抗,而人则成了武器的附属物,人的因素不管体力还是脑力在战争中似乎都很难体现出巨大的威力,以致造成军事思维中“人”的缺失则显得十分明显,“技术决定论”“唯武器论”之类的思想十分风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