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工作室以《HD市名师工作室实施意见》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发挥指导、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带动并培养一批“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工作室以“着眼教师需求、巧在全程设计、重在实践研究、贵在资源建设、成在后续跟进”为研修理念,以“在提供高质量研修服务中培育优秀教师”为工作宗旨,以“引导每位成员享受高品质的职业幸福”为价值追求,以“高专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为专业标准,以“提出教师研修理念、创新教师研修机制、改变教师研修方式、创新教师研修课程、获得教师研修成果”为主要研修过程,为我市培养一支具备“服务型、实践型、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助力邯郸市小学数学教学健康、持续发展。
(一)带好团队发展。
通过工作室培养目标,有效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三年内使工作室成员围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信息技术2.0对教学、教研的支持”三个研修主题,通过“课例展示、课后访谈、教师反思、互动教研、教师再实践”五步走,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凝练出教师的有效研修策略,打造专业的数学团队。
(二)读好专业论著。
研读教学专著,写好专业论文。深入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小学教学的时代特征,紧贴最前沿的数学教学方法,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围绕工作室三大研修主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教科研记录。
(三)抓好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追寻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完成省课题《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同时,结合工作室的三个研修主题及教师的有效研修策略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子课题的研究。
(四)做好带头示范。
引领学科建设,以同课异构、双师同堂、专题研讨、读书交流、公开教学、现场指导、送教送培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科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五)育好青年教师。
工作室成员在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本区域内青年教师,引领其成长。积极开展教硏、科研活动等,力争使培养的中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校、本区县,乃至本市以上的优秀教师。
(六)建好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结合工作室“一个思路、两个目标、三个主题、四个原则”,从计划目标、成员风采、活动纪实、理念分享、读书交流、一课一研、成果展示等板块及时发送内容,使之成为发布工作动态、推广成果辐射和整合资源生成的中心。
(七)出好研究成果。
工作室围绕三个研修主题,遵循“课例研修五步走”的流程,以论文、专著、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在跨省市范围内推广,扩大专业影响力。
(八)筑好教研基地。
通过双向选择,工作室与各县(市、区)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建立名师工作室基地实验学校、名师工作指导站等形式,促进工作室成果转化,推动成果教学实践应用,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室任务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1.每学期同读两本专业书籍,坚持每周三、日两次阅读打卡。
2.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3.每学期上交2篇读书体会。
(二)根植课堂实践,凝炼教学风格。
1.通过“课例研修五步走”,开展“同课异构”、“双师同堂”、“模拟课堂”活动,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2.做好本区域内的示范课和理念培训。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上1节区(县)级以上公开课,听课不少于20节(每周一节)。
4.工作室开展教材解读、专题讲座、成果探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培训等系列研修活动,以活动促成长,以经验促交流。
(三)开展交流考察,拓宽成员视野。
工作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研修和教育教学考察,拓宽学习渠道,聘请王永春、牛献礼、崔海江等专家引领方向、点拨提升,争取能和已经取得成果的工作室(如吴正宪工作站、张黎辉工作室)进行结盟,学习先进地区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提高工作室整体建设质量,帮助成员们在教学风格和特上下功夫,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四)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修能力。
结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围绕工作室研修主题,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工作室成员要进行课题研究。
1.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公开发表。
2.周期内每人完成一项区(县)级以上课题研究。
(五)发挥辐射作用,推广研修成果。
1.工作室将与薄弱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工作室基地实验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
2.为工作室成员争取跨省市做示范课及理念培训的机会,提升成员专业能力,推广工作室的研修成果。
3.建立工作室。定期推送录制的微课、微讲座、单元教学设计等资料,为他人教学提供帮助,同时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
小学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四、规章制度
(一)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召开2次工作室会议,学期初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的活动安排等。学期末召开一次工作室阶段性成果总结会,展示本学期研修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等,做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工作室计划,逐项核查落实情况。
(二)学习制度
1.常规学习。工作室安排的学习活动,如外出学习、专家培训(线上、线下)、读书打卡等,通过反思,每月完成一次个人小结,字数不少于一千字。
2.自主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自我需求自主学习。
(三)研究制度
1.工作室围绕研修三大研究主题,至少在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2.工作室成员不断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出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