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萃 孚fóu 佳 恪gé
B. 粹 负fú 佳 恪kè
C. 粹 负fù 嘉 恪gé
D. 萃 孚fú 嘉 恪kè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A. 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 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 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1.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粹”,指纯粹、精华。由成语“出类拔萃”之意(超出同类)可确定第一个括号内应选填“萃”。排除B、C两项。“深孚众望”,指很使众信服;“深负重望”,指辜负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第二个括号内应选填“孚”,读音为fú。“恪守”的“恪”应读kè,排除A项。故选D项。
2.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A项“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搭配不当,应改为“影响力大,美誉度高”。B项成分赘余,应删去“的要素”。D项“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语序不当,应为“一个家族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B. 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 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
D. 诗书门第,勤俭人家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A 本题考查理解语境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加点的“人家”和A项的“人家”都是它的本义,即指住户。B项“人家”,指女子未来的丈夫家。C项“人家”,指“我”(有亲热和俏皮的意味)。D项“湖南2014高考人家”,指家庭。
4.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所填句子应能体现《江山万里图》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A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是虚写,意境和画面内容均不合。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传达的是信心和展望。D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在写瀑布之高,运用的是夸张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
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 非独以其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 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简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 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 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 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5.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造”,到,拜访。
6.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作者是要表达“圣人”修建房子定居,是为避免“木处而颠,土处而病”这两种情况,故第一空填“以”,表目的;第二空填“乎”,相当于“于”;第三空填“之”,助词,的。
7.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中,“而”为转折连词,前后无须断开,排除B、C两项。“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中间无须断开,排除A项。故答案选D项。
8.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由原文“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可知不是指雪“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而是指雪。
9.(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中,“既”,已经;“适”,恰巧;“雨雪”,名词作动词,下雨雪;“名”,命名。(2)句中,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动词,作;“征”,征求。(3)句中,“木处”和“土处”,均为状语后置;“颠”,跌落;“病”,生病。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个儒生叫徐孟祥,善读书写文章,志行高洁,家住在光福山中。跟随他求学的人很多,他的名声在郡国内悄悄传播开来。缙绅士大夫在西山游玩的,一定会到他的家去拜访。徐孟祥曾经建造了几间房子,上面盖上白的茅草,不装饰华丽的外饰,只在屋子内部用白粉涂刷,就好像一个雪屋子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书在门户上题字,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水神下达命令,在草木枯萎凋零的日子,就是冬季来临的时候。天地积聚阴冷的气息,空气潮湿而形成雨水,气温低寒而形成雪花,缓慢地飘下,千里之地全变成白,将山林大地全部覆盖。万物被埋在底下而无从看到,那万物的生机不是要被窒息了吗?谁料想(万物的)生机反倒寓含其中。因此冬至这个节气,处于小雪这个节令之后,大雪这个节令之前,而一阳已经产生于五阴之下了。因此腊月有雪,那么来年春天便有好收成,人们也不会有疾病缠身的困扰。这种雪,不仅
仅是因为它的颜洁白而值得推崇,大概还在于它蕴含生机,能有消弭灾祸的作用吧。上古时候的人,有的住在树上,有的住在洞穴之中。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圣人修建房子定居,(只是)希望能免除这两个方面的祸患罢了,最初并没有后世那样奢华的装饰。徐孟祥读书学习古人的做法,编织茅草修建房子,不追求华美奢侈,也许他就是像古人那样的人吧。现在又加上(房子建成之时)下了雪,难道是在表彰他的高洁的操守德行吗?难道仅仅是这样?徐孟祥隐居在深山,不被世俗所重用,处境困顿、身份卑微就如同冰雪在天气严寒的冬末出现一样。至于他把善行施予别人,有成就他人的心思,却不占有成果的情形,就有如同雪有滋生万物、消弭灾祸的功用一样。把屋子命名为雪,难道不是很正确吗?至于打开屋门,就能看到屋外雪景的情形,就表现在各位作者描绘雪屋的文章之中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