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湖南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本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
A. 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 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 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 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1.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坚贞不屈,意志坚定,决不屈服;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第一空强调对梦想不动摇,应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生生不息,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没有终止。第二空强调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应用自强不息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第三空,新中国成立之初应是百废待兴奋起直追,振作精神,努力追赶;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谋求强盛。第四空紧承第三空而来,强调中国人民谋求强盛的心理,故应用奋发图强
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比喻 排比    B.对偶 比喻
C.排比 夸张    D.夸张 对偶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2.A 本题考查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三个面对……的使用,是排比修辞;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使用了比喻修辞。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shuò    曲折    山坳ào    石磴chéng
B. shuò    曲折    山坳yòu    石磴dènɡ
C. zhuó    曲折    山坳yòu    石磴chéng
D. zhuó    曲折    山坳ào    石磴dènɡ
3.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应读zhuó,曲折应读,山坳应读ào,石磴应读dèng
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薨绣槛
B. 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薨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
D. 渐向北边,雕薨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4.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描写的是进入石洞观察到的景象。AC两项的再进数步承接原文进入石洞,接着按照游览习惯,应先写目力所及的正前方北边,见其平坦开阔,然后是两边的景物,故选C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每小题3;翻译题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有是训矣                   :斥责
B.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 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愈:更好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B.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C.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D.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官如治家,凡事当知,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B. 官吏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几席。
C. 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D. 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
                                                                              
5.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教导。
6.B 本题考查理解常用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根据二者之间可知,后面应是指代了解这两种情况的人,所以第一个括号内应用容易,交流,前省略,由此可见第二空应用表示之意的介词审择的主语应该是人,所以第三空应用指示代词
7.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描述的是官员不作为。何预我事意为与我有什么关系,要停顿,排除BD两项;自苦奚为意为何必自苦吃,要停顿,排除C项。故选A项。
8.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两则都谈为官之道,前一则侧重担当责任,后一则侧重管好家人。彰显的为官态度不是勤奋淡泊,而是勤政廉洁。
9.(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3)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中,,使动用法,清扫之意;,堵塞,可据推导出。(2)句中,所以,固定结构,表原因;清白,形容词作动词,保持清廉。(3)句中,使,湖南2014高考假如;,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我救,宾语前置,救我
【参考译文】
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要做的事情)聚集在一起,像学校,像驿站,像粮库,像监狱,像田间水道,
像桥梁堤坝,所有的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如果说:他们自己不去整治,与我有什么关系,时间转瞬即逝,自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刚一产生,那么政务都会被毁坏。(所以)前辈认为(如果)对于公家的事务一点也不尽心,就是官吏无功而受俸禄,是要得罪天下人的。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就会侵扰老百姓,有的凭借打官司而收受贿赂,有的借助假装贷款,有的借助姻亲关系,宴请回馈,交子毫无禁忌,以至于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到干扰,威严没法施行。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老百姓却过得一天比一天劳累;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高兴,老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被捕入狱遭受羞辱的人,太多太多了。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来救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且自己尽力去做去完善呢?大概自己做到即使关门闭户持久淡泊,却想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紧跟着产生。(对于)这两种情况,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很难以与之言说。做官的君子,应该仔细思考选择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