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传统美食文化
惠州传统美食文化
%e6%83%a0%e5%b7%9e%e4%bc%a0%e7%bb%9f%e7%be%8e%e9%a3%9f%e6%96%87%e5%8c%96
下载的文档如不能正常打开,右击文档打开方式选择浏览器即可
  惠州自隋代设循州府以后,一直是岭南名都”“粤菜重镇,其历史文化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近代以来,惠州又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此,惠州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民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其内容之丰富,而又多姿多彩;各种风味兼容并蓄,应有尽有。惠州的发展史和其特殊的地域条件,形成了惠州民间传统的风俗文化与饮食习惯。应其地理位置来分析:一是古代的北方军旅流落定居,客家人南迁循州一带;二是惠州又处于粤东中南部,恰好是广东三大方言语系(粤、客、闽南)的夹缝之间,惠州深受三大语系的影响,使惠州风俗文化和饮食习惯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风姿独异的特征。

  东江菜以惠州菜为代表,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东江菜偏重于肥、咸、熟、香,具有下油重,口味偏咸,用的酱料较为简单,一般用生葱熟蒜、香菜调味,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但东江菜主料突出,喜用三乌,很少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用。这与东江人以往的生活水平与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惠州人勤劳耕作,劳动强度较大,平时一般很少荤食,而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再者,客家人有勤俭的习惯,菜咸即
节俭又可增加体内的盐份,加之东江惠州一带产品,所以,即经济又实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东江菜也在不断的创新,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注重原汗原味、美味可口、回味无穷。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料讲究本地家养粗种的食物,没有任何污染的本地家禽与菜蔬,这与惠州一带保持生态环境良好,有着重要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多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居多,即保持原有的香味,又使人口感舒适,还不会轻易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和纤维组织。

  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东江美食也逐步趋于完善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东江菜也开始更具有内涵的文化品味,全国各大中城市乃至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品尝独树一帜的东江菜。下面介绍几个富有东江风味的东江菜。
著名东江菜谱 

  1、东江盐焗鸡
  鸡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而盐焗鸡可以说是最富有特的一种。东江盐焗鸡是东江菜肴
传统特的一大名菜,它的特点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浓。传说它来源于东江惠阳盐场。当时人们用盐储存煮熟的鸡,为的是使其不变味,能较长时间保管,家里有客至,随时可拿来招呼款待客人,食用方便。后为人们发现经过腌储的鸡味道不但不变,还特别甘香鲜美。

  东江盐焗鸡始创于东江地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有一次,当地盐商设宴请客,厨师以盐焗取代了习惯上的腌食方法,其味特佳。以后很快便传开了,使之成了一道名菜,叫盐焗鸡。由于制法源出东江,因此,盐焗鸡与东江二字常常联在一起。盐焗鸡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方法,食味各有千秋,但传统的制作方法更为市民所接受。首选家养或山上用虫草谷物养的鸡,将鸡剥净,凉干水份,用精盐35克擦匀鸡腔,加入葱八角。先用刷油的沙纸包裹鸡身,再包上一层素净沙纸。旺火烧热炒锅,下粗盐炒热至略呈红时,填入砂锅约占四分之一,把鸡放在盐上再填热盐盖满,用文火焗二十分钟。这种制法是正宗的传统方法,上碟时,还必须注意砌回鸡形,上席时,还要摆上佐料,用盐炒过的沙姜末9分,加入猪油,分三小碟上台,味道更加香美。

  2、东江酿豆腐
  东江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逢年过节,东江人便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

  东江酿豆腐的制作方法精细,选料讲究,首先是选用嫩滑的东江山水豆腐,将豆腐切成长约五公分,宽约4公分,高约2.5公分的小块块。把猪肉、;鱼肉分别剁成黄豆大小的粒,把虾米切成细粒状,在粘板细剁肉馅,然后再将馅肉放入盆内,加上鸡蛋、葱、左口鱼未等配料,拌挞数分钟成肉馅,取每件豆腐在中间挖一小洞,随后将每件豆腐酿入肉馅,然后用中火烧热炒镬,把酿豆腐逐件煎至两面金鱼黄取出,放入砂煲,再次加入上汤、配料加盖,用中火焖约两分钟至熟,下老抽调加葱花,左口鱼未等便成。
东江盐焗鸡的做法东江酿豆腐也作为东江人喜庆日子必备佳肴。

  3、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传统特产,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据说它与盐焗鸡、酿豆腐同时被称为惠州三件宝梅菜扣肉据传还
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世,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深受广大惠州市民的欢迎,一时,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梅菜扣肉精选横沥土桥梅菜芯,在清水中浸泡至爽口、淡口,把梅菜切成若干段备用,选五花肉,将五花肉皮刮干净,上汤锅煮透捞出,趁热在皮上上一层老抽,皮向下,入烧热的花生油锅里炸,炸上捞出,放净水盆内泡软,然后切成三至四毫米厚的大肉片,洗干净锅注入花生油,下葱、姜、蒜、八角未炒出味后,放了五花肉炒片刻,然后再下汤、白酒、盐、生抽、白糖,待汤开后,挪到小火上去,一直焖烂为止。然后把烧好的五花肉拿出来,遂件将内(有皮的在底)平整地放了碗里,上面铺上一层梅菜段,再倒入原汤,上笼蒸透。走菜时滗出原汤,把肉反转扣在盘中,原汤尝好味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浇在肉上即可。这道菜的特点是: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4、冬季狗肉煲
  烹狗,在我国东南大部分地区都不足为奇。狗肉吃法很多,可焖可炒、可炖。而惠州人的习惯,却以开煲狗肉最受人们欢迎,在秋风萧瑟的深秋,北风凛冽的严冬,春雨的寒春,尤其夏至时节的夏至肉,惠州人喜欢用禾草先将杀好的狗烧至金黄颜(使狗肉带有禾草香味),然后斩件,将狗肉放入热锅中炒干血水,盛起待用,再次将锅清洗干净,放入花生油(1斤狗肉3两油),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汤味以及广东老陈皮、老姜,再用瓦煲慢火煲至 。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都企不稳(站不稳),煲狗肉时阵阵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所以,惠州人称狗肉为香肉。人们围座火炉,品尝着开煲狗肉,身热胃暖,香味之浓,为其他肉所无法比拟,惠州人亦有吃狗肉裆棉被之说。

  狗肉,一直为惠州民间冬季的佳馔,近年来,逐步登上大雅之堂,很多酒家、宾馆、风味餐厅争相出售,狗肉王馆,比比皆是,一入夜,满城的狗肉香味,让游人流连忘返,总是要踏入狗肉店品尝一番。

  5、八宝窝全鸭
  八宝窝全鸭与盐焗鸡堪称东江菜中的双绝。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莲子、虾米、鱿鱼、
肉粒、咸蛋等各种原料作馅,填入鸭腔内,经过氽、煲、蒸的手续巧制而成,以上汤佐食,浓郁芬香,软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欢迎。

风俗礼仪专用食品======================================================

  1.沙糕板
  其制作时,往往将米粉和糖混合后,作两手相擦过筛,故又称作擦板。小孩出生做半月,外婆要做沙糕板挑来,以分发邻里众亲,此为定俗,不成定俗但颇有习惯的是用于丧事及年节之中。

  沙糕板的制作讲求粘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搭配,一般为三成粘米粉七成糯米粉,行话称三破七。制作是将上述米粉和白糖混合,两手相擦过筛,然后平铺在有一块纱布的木板隔内,蒸熟,而后切成两寸见方的方块。沙糕板在惠州以外的地人都极为少见,而惠州尤其风行。其松软可口,被视作者人和小孩的上好食品。基于些,惠州民间历有上市的沙糕板,旧时卖者往往习惯将板隔顶在头上沿街叫卖,为古城风情一景。民谣唱道:沙糕板,卖死(怎么卖)
无转本(赚不回本钱),头拿(头)顶到损,脚趾仔行到短。

  2.敛(音)糕
  惠州话读作敛校,是比之沙糕板在传统风俗礼仪中更为常用的礼仪专用食品。惠州风俗,出生 、婚仪、寿诞等喜事,要蒸红敛糕;丧事,蒸白敛糕;出生满月礼,外婆要蒸红敛糕至;婚事的三朝回门,外家要蒸红敛糕作为回礼。此外,寿诞、丧事及年节的观音做会,亦多有做敛糕的习惯。

  敛糕的制作与沙糕板不同。首为原料的比例,敛糕一般  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行话称四破六,混合时用水调匀,  且要加上糕种(发酵物),而后制饼饼状蒸熟。红敛糕是米粉用水调匀时另加了花红粉,使敛糕呈红。  敛糕被视作专门的礼仪食品,除了礼仪用外,少见有当作商品买卖,这和沙糕板可谓大不相同。

  3.发糕
  因其制作的成品往往混有花红粉且规模巨大,故又被称作大红发糕。大红发糕取其字,
普遍用于人生各种礼仪的喜事当中,可视作是喜事专用食品。在惠州,寿诞、出生,婚嫁诸俗中对之颇有讲究。一般是将大发糕切成小块、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或分发邻里乡亲,今城中居民在近郊农民仍甚讲究。 制作发糕一般使用纯粘米,加糖、发粉或糕种,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规模,蒸好的糕点如发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发糕亦是专用食品,在惠州十分风行,但平时也是不上市的,所以平时并不常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