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座大山——我国的民生问题
08生本一
李 灿
200857414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影响民生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灾害,生活必须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物价上涨),税收的影响,GDP的影响等。
当下老百姓最关心的应该是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大民生问题,被百姓形象地比喻为“新三座大山”。
一.民生之住房问题
住房问题主要反映在房价。当今社会可能连小学生都知道房价奇高这一社会问题。
2010年7月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
排行 | 城市 | 新房均价(元/平方米) |
1 | 杭州市 | 25840 |
2 | 北京市 | 22310 |
3 | 上海市 | 19168 |
4 | 温州市 | 18854 |
5 | 三亚市 | 18319 |
6 | 深圳市 | 16978 |
7 | 宁波市 | 13438 |
8 | 广州市 | 12560 |
9 | 南京市 | 12016 农村十大暴利行业 |
10 | 舟山市 | 10500 |
以上是中国排行前十位城市的房价,我只截取了一小部分可能有人会说这个离我们太远了,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所在的湛江市,排行第69位,平均房价为4772元。我们再看一下排行榜最下端排行第100位的新疆省克拉玛依市,每平米3200元。这两个城市基本就代表的我国二三线中小城市的房价。
近几年来,商品房价格突飞猛涨,始终居高不下,国家虽多次出台调整政策,而收效甚微。
在房价暴涨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边是市场上不断传出土地紧缺,商品房供不应求的风声,另一边却是大片被拍卖的开发用地晒太阳,长荒草。商家唯利是图,直接制造供不应求这一现象抬高房价。这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再来,地方政府把房地产当作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销售的商品房价款中,地方政府拿走了七成左右。开发商要建造一处商品房,需要申请建设立项,申请用地规划,申请批准用地,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申请批准建设规划方案,申请批准房屋拆迁,委托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拆迁,申领建筑工程许可证,等等。每经一个衙门,都要缴上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是原因之二。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无论是受让土地,拆迁补偿,还是建筑房屋,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离开银行贷款,开发商就寸步难行。而银行是愿意给开发商贷款的,因为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与此同时,银行又愿意给购房者贷款,因为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收益,还为房屋按揭设定了两项担保:一项是房屋抵押担保,就是要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另一项是开发商回购担保,就是当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由开发商清偿贷款,购回所销售的房屋。总之,银行两边收益,只赢不亏,是大赢家。既然维持了这种表面的三方有益,房价自然降不下来了。
不过现在在政府强烈政策、资金救市后,全国好多地方,已出现一片楼市回暖现象。在这次救市中政府也拨出9000亿资金用来保障房建设,今后3年,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完成约220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总投资将超过9000亿元,平均每年3000亿元。
这是因为民生地产的健康运行是我们国家房地产发展的方向,也是政府为了保护中低收入人所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民生地产已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话题,老百姓对于高企房价的无奈的叹息,政府宏观调控的鞭长莫及,都给以往的的楼市留下了遗憾。然而任何
事物都是有它的独特规律的,一味的强调、一味的夸大,违背市场规律做事,到头来要成为经济规律的枷锁。所以只有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才是解决目前住房建设的实际问题,才能确确实实缓解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人们的“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二.民生之教育问题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我们所说的民生教育问题主要就是指学校教育。今天我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体牵扯到里面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讨论最多的几点是:一是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二是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三是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四是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
教育生均经费存在严重差距也是一个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
高等学校:最高北京30600元,最低贵州8103元,相差3.6倍;
普通中学:最高上海11547元,最低贵州1290元,相差9.4倍;
小学: 最高上海9088元, 最低贵州819元, 相差11倍。
好在当下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率农村高于城市,生均拨款的城乡之比有所缩小。农村校舍增长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等均有提高。
除去农村教育问题,争议比较多的就是高等教育问题。主要反映在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10年大学生就业率粗略估计本科生为45%,而专科生为60%。让我们不禁质疑:我们的大学教育怎么了?
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实际上直接影响高等教育问题并非国家政策,而是潜在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文凭,要证书,大学生所看重的自然就是文凭证书了。用人单位要经验,要技术,大学生就会去积累经验,培养技术。但是可惜,我国的用人单位现今太看重大学生的硬件了。
三.民生之医疗问题
犹记得有人玩笑的说过:没钱还真不敢生病。
在 “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而要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高强分析说,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病因”有如下六个: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高强认为,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的老百姓就医困难不同,现在看病不容易更多的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强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
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高强说,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的贡献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据了解,2004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占到GDP的5.5%,但是它的构成却很尴尬: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强,而老百姓的支出则占到55%。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农民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
高强还提到,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这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
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高强说,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
高强说,既然是公立医院,就应该保证对他们的财政投入并且加强监管。“但是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医院院长,自然要追求利润。“有了钱大家分,自然上下都高兴,但是众的利益受影响。”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则让这种情况有可能发挥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高强坦言,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现在我国开始施行医疗改革。长期以来,各界对药价高、看病难、个人负担重、公立医院现行机制弊端多等“痼疾”反映强烈,新医改方案在推行中能否准确命中这四大要害?2009年1月21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即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99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医疗确定为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这纠正了10多年以来一些人主张的医疗服务等同于商品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