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之⼀)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译⽂]  春风吹暖了泥⼟,泥⼟融软,春归的燕⼦飞来飞去忙着
衔泥筑窝;春⽇照暖了沙洲,鸳鸯出⽔静睡,暖和地享受着春
天的阳光。
[出典]  杜甫《绝句⼆⾸》(之⼀)
注:
1、《绝句⼆⾸》杜甫
迟⽇江⼭丽,春风花草⾹。他都不会理会我的感受是什么歌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2、注释:
迟⽇:“迟⽇”即春⽇,语出《诗经·豳风·七⽉》:“春⽇迟
迟”。春天⽇渐长,所以说迟⽇。
  泥融:这⾥指泥⼟滋润、湿润。
  鸳鸯:⼀种⽔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3、译⽂1:
 江⼭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燕⼦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译⽂2: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然⼀⽚⽣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变得潮湿⽽松软,引得燕⼦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上还偎依着⼀双双的鸳鸯。
译⽂3:
江⼭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飞翔的燕⼦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4、杜甫(712-770),字⼦美,祖籍河南巩县。祖⽗杜审⾔是唐初著名诗⼈。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东⼀带,并两次会见李⽩,两⼈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年他参加了由唐⽞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录取。从此进取⽆门,⽣活贫困。直到天宝⼗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投奔在灵武(今⽢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和百姓的苦难。直到⾄德⼆年(757)四⽉,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他对现实政治⼗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历五年(770),诗⼈病死在湘江的⼀只⼩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雄浑奔放,时⽽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今的有⼀千四百余⾸。有《杜少陵集》。
5、明⼈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上⼆句两间(指天地间)莫⾮⽣意,下⼆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以感发吾⼼之真乐乎?”王⽒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画⾯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出⾃《诗经·七⽉》:“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趋暖,正所谓“天初暖,⽇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以“迟⽇”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体,构成⼀幅明丽和谐的春⾊图。你看:阳光普照,⽔碧⼭青,草⽊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送来百花的芳⾹,带来春草的清
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潮湿⽽松软,燕⼦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分娇慷可爱。燕⼦是侯鸟,诗⼈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句的“迟⽇”、“江⼭”、“春风”、“花草”组成⼀幅粗线勾勒的⼤场景,并在句尾以“丽”、“⾹”突出诗⼈强烈的感觉;后⼆句则是⼯笔细描的特定画⾯,既有燕⼦翩飞的动态描绘,⼜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动⼀静,相映成趣。⽽这⼀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优美,确实给⼈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陶虞开称杜甫笔法⾼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五绝之妙并不⽌于“以诗为画”,诗⼈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迟迟、江⼭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鸳鸯,都是诗⼈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感受⾄深,诗⼈⽆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使诗⼈的整个⾝⼼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