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I热点访谈
发现中国音乐的美妙
—
—访贵州音乐人龚琳娜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彭芳蓉赵相康向秋犍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赵相康
在贵阳出生的龚琳娜,7岁开始学唱歌,12岁就把贵州民歌唱到法国舞台,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歌唱家,把中国音乐唱到世界。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了几年的她,为了追寻心中理想,索性辞职,走上一条独属自己的音乐之路。随着《忐忑》被奉为"神曲"火遍全国,龚琳娜转身在全国各地开始教大家唱古诗词,渐渐发现中国音乐的美妙之处。
10月仃日下午,"流动的时光•龚琳娜24节气古诗词音乐会”系列活动之“龚琳娜与贵州日报《27°黔地标》读者见面会暨天下贵州人走进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活动举行。期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龚琳娜,听她讲述她的艺术心得。
"我唱歌是为了跟人分享"
辛穴溯、:今年您作为补位歌手去湖南卫视《歌手》栏目,唱了一首《庭院深深》,刚刚您也给我们带来了新作《别董大》。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中国飽古诗词音乐创作?
龚琳娜: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把席勒和歌德的诗谱成了曲,全世界都在传唱。我们国家有李白、杜甫、屈原等等,我们所拥有的文学宝藏,难道不丰富吗?如果我们把文学诗词谱成了曲,一样可以传唱。
诗词歌曲是宝藏、宝库,它代表了深度。古人说吟诗作画,孔子也说琴棋书画。但现在,大家一提到古典音乐,就会联想到西方古典音乐。大家不难发现,西方的古典音乐都是作曲家写的。我们的古诗词要是谱成曲,那就是中国音乐高级的艺术歌曲,所以我选择走这条路。
我自己填了一些词,比如老锣写的歌《自由鸟〉等,都是我自己填的。但我觉得中国古诗人用几个字、十几个字就能把一个场景描绘出来,比如我刚才唱的《别董大》四句,就把意境、格局全都唱出来7o
心泗、:我们知道,您当时选择辞职,可以说对未来也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您是怎么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
龚琳娜:我爱唱歌,我觉得音乐给我太多力量了。我唱歌我会很快乐,当你真正快乐的时候,你就会放下浮沉。我唱歌是为了跟人分享,它无关名和利,就只为了真正到你心中最爱的那份执著,然后你坚定不移地往下走,一直走,一直想尽办法走下去。
我现在很乐意教大家唱歌。比如,我会去教我的邻居们唱歌,邻居们全都不是唱歌的人,大家都五音不全。从两岁的孩子到70岁的老头老太太,我只要在家,就带着他们唱歌。我发现,唱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歌唱家,而是让音乐发挥它的独特之处,音乐让人快乐。
"给古典诗词赋予新生命"
听您唱《忐忑》很流畅,但这首歌很多人可能都唱不了。对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学习唱歌,您有什么建议?
龚琳娜:如果你能够按照"哼哈练气”10分钟不停地练,你的气息就会上去。《忐忑》的确有一些音准难以捕捉,因为里面还有上下跳跃的音程关系。如果你觉得很难,你把很难的东西拎出来,单独练100遍,慢速、中速、快速各来100遍,你就会到感觉。唱《忐忑》这首歌,我就是这样一句一句地唱,唱了不下万遍,唱了三四年才唱成。
:作为音乐人,对于外国的古典音乐和中国的民乐,您觉得这两种音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
龚琳娜:我觉得什么都要学,中国的韵味一定要学,行腔也要学。但同时,你也要去唱一些西方的作品,比如我会去琢磨席琳•迪翁、碧昂丝怎么唱。我
2019年”月第45期丨49
会去学很多很多音,你需要什么声
音就用什么声音,它是快的、慢的,
都是为了表达那个乐感,为了打动观
众,为了你的唱腔能够有变化。
牟穴沪您觉得中国的民间音
乐走上舞台面向大众的时候,遇到的
最大问题是什么?
龚琳娜:民歌不是表演,比如
劳动号子,是因为劳动的时候一力众
合,需要放松,不要那么累,所以不
是表演。
把民间文化中这样的东西研究
出来,再由作曲家整理改编,放在舞
台上变成一种表演方式,实际上是从
民间音乐到舞台音乐的一个过程。当
然,你把原生态音乐一模一样搬上舞
台的时候,观众对它来说是没有一个
视觉、听觉的美感度,他不了解那个
文化当然听不懂。所以我们要对它进
行艺术创新,在舞台上的时候才有根
基。再一个是要让它有艺术化的表
现,这种改编是很重要的。
民族民间音乐在慢慢消亡,可我们把这些古典诗词放在新的歌里,它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我们把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提炼出来再创新、演笔人们要听到当代的新声音,但这种声音是有灵魂和根基的,那就可以传承。
I你討、I您有没有考虑过结合近年来自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做一种独属于龚琳娜式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呈现?
龚琳娜:贵州少数民族比较多的是苗族、侗族、布依族,我是汉族,不懂苗语,没法唱好苗歌,但我可以把苗族、侗族的唱法、发声技巧以及音乐的精髓吸纳到汉语演唱的歌曲中,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
我虽然是贵州人,但我要立足中国,作为一个中国歌者,把中国的声音传到全世界。
"明年制作《中国声音地图》"
W穴討、您这次回贵阳来主要
10月17日上午,龚琳娜在母校贵阳
林城苗苗学校教孩子们唱歌。
是唱24节气古诗词,可见您对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修为是非常高小。现在
艺术高校大学生多数重专业轻文化,
请您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和意见。
龚琳娜:其实专业就是文化,
两者本身是不分的。我们现在是重声
音,不重内容。
我前一段时间看印度电影《合格
老师〉里说: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
师。其实老师在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发
这个声音的时候,一定是跟那个文化
相关联,就像我刚刚教大家唱"天下
谁人不识君”的时候,我没有教发声
方法,我只是说要用胸腔,因为是跟
这首歌的发音相关的。
举个例子,《明月几时有》这首
词,它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大部分
人都会说是婉约,因为邓丽君的歌曲
唱的是柔美的婉约版,但你想想这首
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何等的豪放?
我们唱古诗词,不是说唯一的版
本是对是错,而是我们要给古诗词定
位。比如它是豪放的,就得用豪放的
方式去唱,不然就会让人误解苏东坡
这首词。我们不要迷信谱子,不要迷
信名人。但是如果你唱"无言独上西
楼,月如钩”,这就是婉约的。老师
们教课的时候,要根据歌寻声音,
寻合适这首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
碧昂丝好听的歌文化。
:您一直强调我们要音
乐自信、文化自信,在推动中国人建
立音乐自信这条路上,您下一步打算
怎么走?
龚琳娜:我明年打算去全国各地
采风,做一个新的教材《中国声音地
图〉,就是以声音、发声方法为本,
研究这个地方有什么民俗、为什么会
出这个声音、他们的历史怎么样、当
地人的性格怎么样等问题。然后把这
套书做成音频、视频,教给所有的音
乐老师。最重要的是,也要教给山区
学校的留守儿童,比如说贵州山区的
孩子。
(责任编辑/李缨)
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