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2、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继续社会化:成人期个体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过程
4、再社会化:有意改变原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5、社会角: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6、角丛:众多角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种情况成为角丛
7、角紧张:在角丛中,每个角都要求扮演着去按照自身的行为规范履行行为,从而出现的顾此失彼的现象
8、角冲突: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
9、图式:关于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
10、空间距离:显示交往双方在物理上的接近程度
11、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三要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12、人际沟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3、假相倚沟通:沟通着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按照自己的遗愿而不顾及对方反应的沟通
14、非对称性沟通: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15、反应性相倚沟通: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
不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
16、彼此相倚沟通: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对方的反映来调节自己的言行的沟通行为
17、社会促进: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的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
18、社会抑制: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其活动的完成,抑制其活动效率的现象
19、感染:个体对某心理状态无意识、不自觉、非强制地屈从
20、暗示: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刺激和信息迅速无批判的接受,并据此做出反应
21、时尚: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分为时髦、热、时狂三种类型
22、流言:广泛传播的有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23、归因: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二、简答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包括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的改变等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
(3)体心理:体对体成员行为的影响、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领导人的领导行为方式
(4)社会应用心理学
2、学科特点: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及其规律、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
3、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1)孕育时期:
即社会哲学阶段,特点是抽象、探讨人的本质、人性善恶;代表人物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哲学只是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2)形成时期: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诞生
代表事件: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民族的语言和神话;塔尔德《模仿律》,用模仿的概念解释社会行为;黎朋对众心理学和集行为的解释,以及个体间情绪影响的“匿名状态”
(3)确立时期:1924年,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出版,标志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
奥尔波特对“社会促进”和“他人在场”的研究,开创实验社会心理学;米德的微观研究和符号互动论,对社会角、社会标签等理论影响深远
4、社会化理论的分类
(1)精神分析学说: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由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2)认知发展理论:即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结构,出现同化和顺
应两种功能,将人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前世俗、世俗、后世俗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3)社会学习理论:引入自我调整、模仿等概念,强调有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4)正常成熟理论:人的社会化不单纯由社会规范等外部力量塑造,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成熟过程
(5)体社会化理论:强调儿童期与青春期同辈体的作用和影响
(6)解释理论:社会化是一个再生的过程,个体通过互动学习、使用并创造文化
6、社会角的分类和角间的关系
心理学复习资料(1)角存在的形态:
理想角: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社会角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
领悟角: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的行为模式的理解
实践角:个体根据自己对角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
(2)角扮演者获得角的方式:
先赋角:个体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
自致角: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
(3)扮演者受角规范的制约程度:
规定性角:角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
开放性角:个体可以根据对自己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自由履行角行为
(4)角和角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支配角:体中具有支配他人权利的角;受支配角:体中受他人支配的角
关系:二者出于动态变化发展的关系当中,他们必将形成针锋相对的非正式阵营,并且必然要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体
(5)角扮演者的最终意图
功利性角:该角行为时计算成本、讲究报酬、注重实际效益
表演性角:该角的行为是不计报酬,或者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
(6)角参与程度:0度参与、漫不经心参与、传统仪式性参与、生物性参与、神经质型深度参与、情迷意乱参与、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
7、缓解角冲突的方法:
(1)角规范法:明确规定角的权力与义务
(2)角合并法:将两个具有矛盾的角合二为一,发展为一个具有新概念的新角
(3)角层次法:将相互冲突的角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列,选择最重要的角
8、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帮助记忆、帮助自动化推论、增加信息、包含情感、启动效应(举例:刚刚听完大学教授关
于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缺乏执著精神的讲座,走出教室后遇到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同学,便认为其行为是与学习无关的、浅薄的;反之也成立)
9、认知者因素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1)原有经验(2)价值观念(3)情感状态
(4)认知偏差:
光环作用:个体被赋予了一个肯定价值之后,更易被赋予其他积极特征
相似假定作用: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观点的倾向
类化原则:按一定标准将他人分类并归入预设的体范围
积极偏见:积极肯定的估价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的倾向
隐含人格理论:将认知到的各种特性有规则的联系起来
首因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
息的解释。和近因效应:最近形成的印象,影响以前形成的印象。
10、中心特性的含义及作用
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信息往往是最主要的最有分量的,这些能够影响其它特性并改变整个印象的特性被称为中心特性
11、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平均模式:表明人们是以特性的平均价值来形成对别人的印象的
增加模式:表明人们是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形成对别人的印象的
12、归因偏差:
动机性偏差:通常会有自我防御性归因,将自己的成功归为内因、失败归为外因
非动机性偏差:(1)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分歧(2)高估内在因素:忽视一致性信息;高估外在因素
13、态度测量的方法:
生理反应法、行为观察法、量表测量法、问卷法、投射法(通过对刺激引起的想象来判断态度)
14、态度转变中得说服理论
(1)单面说服:只说明自身观点及其论据的正确性、合理性,被说服者原先态度一致、受教育程度和阅历低;
双面说服:不仅说明自身观点及其论据的正确性合理性,还说明自身观点的不足和缺陷,被说服者原先态度不一致、受教育程度和阅历高
(2)被说服者的因素:
原有态度:亲身经历、自愿形成、不存在矛盾的协调态度不易改变,反之容易
人格特点:自信心低者容易被说服、反之不易
被劝说者的信息加工:个体方式不同
(3)同化效果:说服者和被说服者态度差距过小,导致被说服者在主观上缩小两者态度的差异,因而无法引起对说服过程的重视,影响说服效果的现象(结果为接受)
异化效果:说服者和被说服者态度差距过大,导致被说服者在主观上加大两者态度的差异,产生逆反和防卫心理,影响说服效果的现象(结果为逆反)
15、人际沟通实现的基本条件:双方拥有共同经验、沟通的信息落入共同经验的范围内
16、人际沟通的基本环节:
编码:将意义符号化;译码:将符号还原为意义;解释:编码前后都要解释,是整理与再确定的过程
17、人际沟通的障碍:
社会障碍:身份地位的差距、社会偏见
文化障碍: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宗教、风俗
个性障碍:人格特点、价值观、个人喜好
18、非语言沟通
(1)无声:面目表情、眼神、身势
象征性身势:能够独立的表达某种信息的身体姿势;说明性身势:对语言的补充和说明;调整性身势:沟通中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方式
(2)有声:
辅助语言:非言语方面的特点,音调、节奏、语速等
类语言:无固定语义的发声
19、影响暗示的因素
(1)暗示者自身的特点、维新高低、人数
(2)受暗示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状态
(3)刺激物的特点:持久、广泛、特殊性、迎合性
20、刻版印象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刻版印象是对体的概括固定的看法
积极作用:简化认识、执简驭繁的参照
消极作用:过于概括化、僵化认识、产生偏见
三、论述
1、性别角差异形成的原因?
性别角: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个性和行为方面、智能和成就方面的差异
可从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习、认知社会化、性别发展理论等不同方面分别或均加以叙述,也可表明自己的观点
2、三度归因理论的含义及推断过程:
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人)、所处关系或情境。
人们任何一方面因素的归因,都综合使用了三方面的基本信息,即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和一贯性信息。
推断过程:
行为信息
归因类型
区别性
一贯性
一致性
刺激物
情境(关系)
实例分析p138
3、理论和原理应用于现实的讨论(开放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