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硕士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部分
心理学简答
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3、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    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    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④    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
5、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
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定比间隔强化定时间隔强化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6、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
1)相同: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
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2)不同:二者也有不同之处: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只好说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工具性条件反射。
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①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具备观察事物
或现象的必要知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8、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活动的内容与性质;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9、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的合理运用: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
10、简述记忆表象及其特点。
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但不能把表象看成是知觉的翻
版或重复。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多次感知过的一般特点,因而它比知觉形象有更高的概括性。模糊片断性:表象的形象没有知觉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11 简述巴甫洛夫的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的理论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旦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
12遗忘规律的内容。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以后的很多研究又丰富了遗忘过程的规律: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13、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点感知和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感知和思维都是人的认识活动(过程)。
2)、不同点 ①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反映,具有直接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事物;思维不仅反映当前,还能反映过去,并能预见未来。
3)、联系 感、知觉所提供的信息或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必须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14、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两者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够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是肤浅的。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分析的材料将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也不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全面的认识。
此外,分析为最初的综合所指引,分析又是进一步综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15、常用的比较方式有哪几种?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  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  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 
1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人的知觉特点,主要是知觉的整体性  定势,包括知觉定势和思维定势,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  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动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与问题的解决。解决比较容易问题时,动机强度应该偏高;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效率,动机程度应偏低。  个性差异,表现在个性倾向性性格特征以及智力等方面。 
1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18、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  思维的批判性,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是以思维的广阔性为基础的  思维的深刻性,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以批判性为前提的  思维的灵活性,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  思维的敏捷性,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准确意见。敏捷性是思维其它品质发展的结果。
20、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但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愈简单,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高;作业愈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其它各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需要;而后产生安全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自我实现需要占优势。
22、简述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态度的反映。意志过程是人脑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属性(本质属性)的反映,情感过程是对自身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 联系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基础,离开认识,意志无法产生。情感对意志有重要作用,它既可能是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能是阻力。人的意志能影响或调节人的情感。 
23、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它具有以下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它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的机制,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运动分析器的活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人在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点,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 
24、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P21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比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等。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时的需要;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
25、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它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具体说来,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②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26、简述如何培养集中而稳定的注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持续时间。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的目的。 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是进行学习和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怎样培养集中而稳定的注意呢?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当一个人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得越清楚,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和决心越大时,他的注意就越能集中和稳定。要有对学习和工作的浓厚兴趣。对
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人,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与分心现象作斗争。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引起分心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环境嘈杂,二是任务繁多。面对这种情况,要分出轻重缓急,统一安排,逐个解决。
27 简述兴趣与爱好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区别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想熟识某种对象、积极探究它、领会它的一种认识倾向;爱好则是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如某人对足球感兴趣,不一定爱好踢足球。 (二)联系兴趣和爱好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时,就成了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兴趣和爱好经常是一致的,其兴趣所在,也就是其爱好所在。
28、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