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
1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划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2 策略教学的原则。
(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2)、生成性。即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3)、有效的控制。教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
(4)、个人效能感。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
3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与智力、人格有何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讲,创造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指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对人类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个体而言,创造的产品是新颖的,对社会而言是已知的,只具有个人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智力指的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2、智力与创造力两者的区别在于智力能使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创造力的功能在于产生出某种新颖的产品。因此,创造力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能力。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长期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高智力的人可能有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也就是说,高智商虽然不是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并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还揭示,创造力具有一般的智力测验无法测出的智慧品质,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品质的参与,才实现了单纯智力无法完成的创造。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推孟通过长
期追踪研究发现,高创造力者具有以下人格特点:有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好胜心强。
3、创造力的培养
(1)、影响创造力培养因素a、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b、提高教师的素质。 (2)、创造力的培养措施a、创设有利环境,保障学生心理安全;b、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保护儿童好奇心,克服学生怕犯错误的紧张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善于对学生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c、设置创造性课程,采用全新教学方法,集体讨论,广开思路,重视在语文、数学等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d、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类比推理、远距离联想、多中心注意等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相互关系。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
(1)、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所以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简略、高度简缩,甚至察觉不到它的进行。(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5、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而熟练操作具有以下特征:
(1)、意义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6、教育测验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1)、测验具有诊断和预测两项基本功能。从这两种功能出发,教育测验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四方面的作用:作为科学地选拔人才的工具;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诊断;为学校教育教学咨询、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或指导。
(2)、教育测验的局限性在于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信度与效度是衡量测验好坏的重要指标,而每个测验的难度与区分度直接影响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信度反映的是测验的可靠性,信度的高低说明测验对各种误差控制的强弱程度;效度反映的是测验的有效性即正确性;难度反映的是测验的难易程度;区分度反映的是测验的鉴别程度。
7、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教师的劳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教师对于个体的成长,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进步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2)、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一个社会与民族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劳动。(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为社会服务,是先进思想的创造者与宣传者。
8、教师的职业角和职业行为?
教师的职业角主要有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个方面。其中教书育人和行政管理的角,乃是教师的本职角。
(1)、教书育人的角  a、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一要“博”,即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二要“深”,即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钻研;三要“新”,即给学生以带有时代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知识。b、教师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和身教来实现的。
(2)、行政管理的角:a、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教师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分配集体的职务,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学习小组等。b、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督促全体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实施奖励或惩罚。
(3)、心理导向的角:a、教师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要处理师生关系、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等。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教师应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善于交往,促进相互了解。b、教师是心理卫生工作者。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学生的心理创伤。
(4)、自我定向的角:a、教师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作为教师,必须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b、教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者。教师往往具有家长特点,常常要以家长的代理者对待学生。
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的职业成分主要有三种成分:设计成分、组织成分和交往成分。
(1)、设计成分:包括对学期工作的设计、对一节课的设计、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对个别教育的设计。
(2)、一般地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组织自己的讲授,使自己的讲授具有准确性、条理性、系统性;组织好自己的课堂行为;组织好学生的活动。
(3)、教师的交往成分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家长、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的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a、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了解和研究学生;信任和尊重学生;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
b、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端正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动机;尊重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家长;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合作。
9、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教师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就是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热爱。
(2)、教师的知识水平
a、精深的专业知识。b、广博的文化修养。c、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教师的教育观念
a、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判断。包括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
b、教师控制点。指教师将学生的好与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的倾向。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c、对学生的控制。如极端家长制、民主制。优秀的教师会趋向于和学生建立民主友好的关系。
d、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职业的众多冲突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教师应当明确自己所处的角,减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与同事愉快合作,减轻工作压力和紧张感。
(4)、教师的能力结构
a、教学监控能力。即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具体而言,教师要具备处理教材、改造教材等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能力;合理评估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等等。
b、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确立符合实际的活动的预期目标,拟订周密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c、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要加强学术研究,以保持对教学的热情;还要研究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
(5)、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进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