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体、电视媒体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以及手机端的短音频平台共同交织,构成了多平台互动传播的新系统。
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大鱼海棠》这部动画影片在前期制作时,从庄子“逍遥游”的观念中汲取创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等思想融入动画中。此外,在后期进行宣传推广时,均在微博、等平台上进行众筹募捐,受到了光线传媒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了影视公司的大量资金支持,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比如,可以借助抖音直播平台,借助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普及,让影片更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的运行,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最终实现中国的传统美术作品和动画影片的广告收益最大化。
另外,随着三维技术逐步走进中国的电影行业,3D动画也对中国动漫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3D动画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动画人才也越来越多,3D动画也随之出现,例如田晓鹏导演的3D 动画《大圣归来》,对中国的动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动漫的代表。随后,中国动漫产业也逐步出现了与之相关的3D动画。2018年刘阔导演《风语咒》,2018年王微执导《猫与桃花源》, 2019年饺子导演《哪咤之魔童降世》,让中国动漫走上了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动漫。在大量的动漫作品中,新媒介技术对中国动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动画影片的制作,不仅需要注入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而且更需要各种媒体平台进行相对富有特的宣传。因此,多个平台的战略合作、互动宣传等方式的注入可以极大地提升传
统动漫的宣传效果。基于此,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动画影片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媒体平台、一种新型的互动传播系统,在传统影片上线后,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从而扩大观众体。
(二)新媒体平台对中国传统动画影片传播的意义
多媒体平台的兴起和联合,给我国传统绘画类动漫电影带来了庞大的市场,动画形象与作品的广泛传播,是获得投资回报的根本。在动画图像与作品的传播上,“新模式”跳出了电视台单一的传播渠道,更注重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电视、手机、互联网、IPTVP2P等新媒体的立体结合,使动画作品向目标受众的传播达到最大化。聚合动漫形象和作品在消费体中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其文化消费需求。
在多媒介时代多平台互动发展的大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将顺应时代趋势进行多方面的联合协作,通过在院线、视频、网络、微博、、电商、音乐等网络平台上实现多维的后续推广服务。将有关我国文化艺术的内容,经由动漫影视媒介迅速扩散至各市场中,促进影视、互联网视频、文化产业、艺术衍生品及其他行业的共同成长,并促进内容在传播流量、聚集受众、粉丝的变现能力等领域,实现传播模式的合作共赢。
新媒介时代的来临,对动漫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动画制作软件不断更新,降低了制作成本。这为动漫的制作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更多的创作内容。新型媒体传播方
式更为贴近现实,更加贴近众,能够对传统媒体进行有效补充,为动画艺术创作及发展提供诸多契机。
四、结语
中国传统的动画影片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创新创变、趣味横生的艺术特。那么,作为新媒体的融合师或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切勿直接复制照搬“拿来主义”,需融合中国历朝历代的绘画观念精髓于现代动画影片创作中,打破常规的塑造方式,突破时空与地域的限制,达到内容为王、发展多平台的联动传播、扩大受众范围的目标,充分将水墨写意、青绿山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纸、皮影木偶等的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增强动画制作、叙事技巧的表现力,赋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崭新的“当代审美诉求和中华美学精神”内涵彰显,进而为创作出异彩纷呈的、独具中国味道的动画影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成帅,赵琪琪,刘珊.绘画“六法”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艺术共通[J].城市建筑,2022,19(17):159-163.
[2]邵雅楠,王梦.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8):254-255.
[3]张菡.传统美学观对儿童绘画的影响: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及其影响下的创作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8):124.
[4]王燕妮.国画在中国动漫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22(14):103-105.
[5]胡晓筱.从高居翰的《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看中西方传统绘画史研究之异同[J].书画世界,2022(7):51-52.
(作者为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
编校:郑艳
71
一、新媒体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多元个性化传播:内容丰富新颖
新媒体背景下,传播渠道多元开放,传播主体全民化,旅游文化被大众广泛收集,内容更加丰盈,各具特,包罗万象。一是旅游文化涉及各个层面。可以包括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名城、历史文物、武术文化、红文化、自然景观、城市地标、文化节日等各个层面。二是角度更为多元。旅游者在介绍旅游文化时,不再延续既有介绍模式、既有优美风光与厚重民俗的推介,更有风土人情、城市环境、地标建筑、民间手艺、美食小吃、现代科技、内心感受的呈现,引导人们全方位感受旅游文化。三是个性化十足,形式多样。旅游者可以借助新媒体,采用慢直播的方式,以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传播旅游文化,辅之以必要的表情、动作、声乐等,使旅游者个人的感受与美景展现完美融合,重构“行为在场”,使欣赏者耳目一新,体悟旅游文化的魅力,打造沉浸式视听触觉情境。
(二)去中心化传播:拓宽覆盖面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日益成熟,普通公众逐步拥有了编辑传播内容与传播权利,即信息赋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旅游信息。这使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深度参与并卷入信息洪流。[1]多个旅游者各自分享自己的信息,传播自己的信息,网络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必然多元化、立体化,既有的旅游文化宣传格局被逐步消解,新的传播格局逐步建构。旅游文化的编辑及传播由单渠道向多元化渠道演进。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传播的频率更高,内容更加多元,视角更新,更具社交性与娱乐性,公众参与性更强,有利于拓宽旅游文化的覆盖面,提升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三)在线社交化传播:造就旅游网红打卡地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它推动“人际交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大拓宽,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边界变得模糊”[2],公众通过社交平台开展线上社交,使社交脱离物理空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分享感兴趣的信息,交换意见,传授经验。从旅游层面来说,旅游者也是社交媒体的忠实拥趸者,把社交媒体作为自己生活经历的分享平台,如在火山、抖音、知乎、QQ、微博、、旅游APP(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等)分享旅游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旅游感受。2020年河南老君山景区以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蜂拥而至。
(四)短视频化传播: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日益大众化,公众对旅游文化信息的需求,由文字、声音与图片逐步发展到流媒体视频阶段。在旅游文化传播层面,短视频逐步成为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托方式,其作用不容小觑。依据抖音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年,抖音活跃用户日均超4亿人次。同时,抖音通过文旅融合的打卡经济,促使美景走红,让旅游文化吸引力更强。短视频迎合了人们的心理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有效融合了视觉与听觉,整合了编辑与分享功能,传播力更强,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旅游文化的传播。
二、新媒体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传播存在问题分析
(一)公众参与度较低,传播主体单一
后疫情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其传播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河南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参与人员及传统媒体为主。其主要宣介内容是以网站形式呈现景点介绍、特线路、景点价格、游玩注意事项、自身荣誉等相关信息,网站内很多都没有设置与游客互动交流的板块。在“携程”“去
新媒体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窦梓雯
【摘要】新媒体为河南旅游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契机与新挑战。依托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了疫情背景下河南旅游文化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平台影响力低、内容创新性不
福建旅游景点介绍足、消费者视角缺乏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打造立体式传播渠道、开展“云旅游”、游客参与创
意、打造旅游精品项目等途径,来提升河南旅游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河南;旅游文化;传播
72
哪儿旅行”“同程旅行”“马蜂窝旅游网”“途牛”等专门旅游网站,景区与游客线上互动性不强,游客点击率不高,特行的文化推荐力度不大,互动性及公众参与度不高。后疫情背景下,旅游者的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人人都是编辑与传播信息源,但景区这种单一的传播路径,难以适应网络新媒体的多元传播模式,旅游文化也难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传播辐射力不强,影响力有限,亟须改变。
(二)新媒体渠道匮乏,传播平台影响力低
疫情下,河南省旅游文化传播还是依托《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及景区的网站。《河南日报》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属于传统类型的媒体,信息容量有限,受众面积较小,资源有限等,在与各类新媒体竞争中优势不再,知名度不高,难以适应云旅游发展的趋势。景区专业类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优化推广措施较少,公众浏览不多,其辐射力与文化传播力低。笔者在百度上以“河南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首页是国内主要旅游网站“携程网”与“马蜂窝”对河南旅游景点的推介与贵州主要景点的介绍,第二页才有“河南省旅游文化厅”、“河南旅游文化网”、“河南省旅游资讯门户网站”等相关官方权威网站。后疫情下,网络新媒体成为河南旅游文化宣传的主要平台,河南省各方也开始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宣介旅游文化,推介旅游景点,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微、与抖音号,“河南乡村旅游”“河南旅游网”等,数量不多,内容相对单一,资讯更新较慢,订阅量不大,传播范围与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传播渠道的丰富及通畅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信息与文化的辐射面,提升传播效果。河南旅游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相对狭窄,传播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仍需提升,传播的受众面与影响力也需要大力拓展。
(三)内容创新性不足,缺乏个性化表达
内容是传播核心,也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内容”是基础、是根本。[3]但云旅游成为新旅游方式下,河南旅游文化在这方面仍存在内容陈旧、话语单一,创新性不强,个性化传播不足。一是信息量小,涉及面不大。河南旅游文化涉及的网站、、微博、抖音等主要介绍旅游的自然景观,对旅游相关的历史渊源、文化特、有趣民俗、特美食等宣讲较少。“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旅游意识、旅游活动及其精神产品”。[4]二是内容模式化。大部分平台仍旧以“概况”“景点”“游记”等模块进行传播,缺乏创意性信息与针对性服务,内容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三是内容雷同现象严重,优质内容缺乏。传播者由于创新意识缺乏或出于经济成本考虑,大都是对旅游景点、住宿、行程、价格等进行简单的介绍,创意故事、个性化体验、互动分享等原创性较高的信息较少。四是内容呈现方式陈旧,仍然以文字、图片为主,个性化短视频缺乏。河南旅游文化传播单一、陈旧的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游客对旅游信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较大程度制约了河南旅游的发展。
(四)消费者视角缺乏,传播话语生硬老套
从旅游传播维度来说,旅游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交易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生产与文化分享活动,是经济、文化价值的传播过程。旅游文化的传播不应当是一种旅游产品的推介或者是一种外宣方法,而应当是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旅游者等多种主体协同参与、协同分享旅游文化信息的协作模式。河南旅游文化传播当前仍是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掌控传播主渠道,以管理者视角对社会大众开展旅游政策、旅游成果、旅游特的官宣,或以提升经济收入,增加旅游者的人流量为出发点,宣介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营销意识明显,经济牵引力强,以消费者为本的意识被旁置。此种宣传模式,让旅游者无法体验景区环境之美,文化之魅力,难以实现情感共鸣、产生旅游的意念。
三尧新媒体环境下河南旅游文化传播策略
(一)资源整合:打造立体式传播渠道
针对河南目前新媒体传播渠道较少、传播平台知名度不高的困境,河南省旅游业参与各方应当整合资源,构建各种媒体融合的大格局,这样“推动旅游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疫情让旅游行业意识到了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5]。推动体互动,扩大河南旅游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一是需要河南相关部门与旅游参与各方联合构建线上与线下旅游文化宣介平台。在依托传统媒介(电视、广播、报纸)的基础上,大力利用新媒体构建宣传新格局,即“一站三微一社区”旅游文化宣介模式,打造“新媒体+线下体验”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方式。“一站”即要利用好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旅游景区的网站,通过图片、文字
、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介景区特,并持续推进信息的更新,让游客时时感受景区的文化之美,并产生旅游的期望;“三微”指的是微博、与短视频(抖音、火山等),大力运用用户的黏性,多方位、多角度宣介景区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等内容,为旅游者了解河南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7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