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分贝与时长对提升大学生专注状态的影响
音乐的分贝与时长对提升大学生专注状态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受外界因素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常常被迫由线下转为线上,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生活节奏不适应等等的问题,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功能性音乐和应用效果进行基础研究,探讨音乐对国内在校大学生保持专注状态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音量对学生保持专注状态的作用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和探讨为合理利用音乐来促进学习的效果提出使用建议,帮助受访人提高疫情防控期间在校或是居家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效率;专注;音乐;
一、研究背景:
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学教育活动常常不得不由线下转为线上,提升学生线上学习和学生自习效果逐渐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
快。在当下的生活中静下来保持专注的状态做一件事本就是难得的事情,当今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初前后的这样一个时代,对电子产品依赖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活动的空间突然变少了,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等等的问题,学习方式也变为以自主学习为主[1]。缺少了学习氛围和增多的干扰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变慢、学习效果也没有之前好,例如在网上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比在课室更容易走神;在没有学习氛围的场所学习时容易放松自己;因为没有老师、家长管束和薄弱的自控能力使得电子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宽松,在学习、工作的时候都难以静下心来。电子产品虽然会带来许多干扰,但是不可否认电子产品对于学生查阅学习资料的帮助以及正当使用带来的积极效应。团队注意到在电脑客户端、网页和移动通讯设备的音乐类软件互联网社区首页推送中,学习音乐和脑波音乐经常出现在主页。当代大学生常常会习惯选择音乐来陪伴自己或是用音乐在纷扰的环境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沉浸式思考、学习、工作的空间[2]
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功能性音乐和应用效果进行基础研究,探讨音乐对人保持专注状态的影响,探究不同时长、分贝对人保持专注状态的作用效果。有研究显示背景音乐是可以引发人们的情绪的,并且唤醒程度的高低影响着注意力品质。要想工作效率最大化,就
需要保持适当的唤醒水平,不可过高或过低。[3,4]舒缓的背景音乐具有提升大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倾向,其中音量大小为 65dB 时,舒缓背景音乐对注意稳定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5]。但由于很多学生在使用耳机过程中不注意耳机音量和收听时间方面的控制,致使耳长时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以至于对注意力的影响产生了消极作用[6]
本文在调查研究以及后期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定量分析法。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了解音乐对人的专注状态的影响,作为设计问卷和论文写作的基石。然后通过设计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社区向目标人发放问卷,最后根据回收的问卷和受访者的意见反馈进行分析总结。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和探讨为合理利用音乐来促进学习的效果提出使用建议,能够帮助受访人提高疫情防控期间在校或是居家学习的效率,同时科学用耳保护听力。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者选定:
调查的对象为中国国内在校大学生,根据2022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4430万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相较于小初高学生来说学业方面和一天的日程规划安排更自由、拥有更为独立自主的思考办事能力,大学生除了个性不同生源地也非常广泛。除此之外还有专业不同,例如文史、理工、艺体等等,有这些大类展开来细分的专业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专业都需要在学习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事情上。
(二)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设计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分为三次进行发放,问卷内容由团队讨论确定,通过邮箱、社交软件在线回访与交流收集了一些体验反馈。第一阶段的问卷主要目的是收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时使用音乐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问卷设计做好准备。这一阶段问卷第一部分是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调查,基本情况包括受访者的年级、性别、年龄、专业。第二部分调查的是喜欢的单曲和喜欢的音乐风格并邀请受访者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第三部分是通过了解受访者在学习、工作时聆听音乐的情况以及常用的音乐类软件,对在学习、工作时没有聆听音乐习惯的受访者设置填空形式了解其在这一情境下不听音乐的原因。
怎么设置qq空间背景音乐在第二阶段,发放和收集两次问卷。受到疫情影响,本团队将第二阶段原计划的线下访谈以及体验调查全面改为利用互联网社区进行线上的问卷调查。原计划的定制歌单由于受到版权和技术问题限制改为在几乎同等的分贝等级下对曲目进行选择。由于第一次回收的问卷质量不够高以及可分析的内容不够多,团队根据第一次问卷收到的反馈意见对第二阶段问卷进行调整并重新发出。第二阶段第一次问卷设计与第二次问卷设计的差别在于问题的顺序,最终决定将第一部分定为受访者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使用体验准备以及体验意见反馈。受访者基础信息收集与第一阶段基本一致,但是将年龄改为出生年份,以便于更加清晰地区分年代。体验部分首先通过软件的选择确定使用的歌单,然后确定使用的设备和当前的心情、音量以及在软件内设置定时停止播放,最后了解使用场景和使用体验以及音乐对学习、工作的是否有积极影响。
(三)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方法:
在发放问卷时使用了网络调查法[8],利用互联网社区进行线上的问卷调查,通过朋友圈、QQ空间、身边的同学以及豆瓣小组社区和新浪微博社区等可以利用的互联网社区平台进行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四)调查分析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初步了解注意力相关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调查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时使用音乐的情况以及在引导体验后的体验反馈的调查问卷。
(2)访谈法:通过邮箱和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了解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时利用音乐调整注意力的使用习惯和在收到使用建议后音乐对于自身专注状态的影响变化情况。
(3)数据分析法:团队运用SPSSPRO(Scientific Platform Serving for Statistics Professional)在线数据分析平台,通过Kendall协调系数校验数据的相关性、频数分析数据的差异,同时绘制出调查结果的图表,最后经过讨论得出分析结果。
三、结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线上调查中国国内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时使用音乐的情况,共发放问卷306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总数的74%。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国内的在校大学生,如图1.1所示,各年级比例分布差别较大,大四学
生占比高达61.95%,其次是大三的学生占17.26%,其余大二、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大一的学生分别占9.73%、7.08%、3.98%;受访者听音乐的主要场景,如图1.2所示,有寝室(居家)占44.25%。宿舍(学校)占26.11%。图书馆占13.27%。书房占7.96%。咖啡厅占0.44%。自习室占7.96%,其中在寝室学习的大学生人数经过筛选结果现显示大四学生在家中寝室学习的人数是最多的,这反映出受疫情和就业工作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四的学生未能返校学习,但是也只在寝室学习的人数中占过半以上,剩下的每个年级都有分布,这也表示部分学生当时未能返校只能居家学习。虽然居家学习的人数很多,但是出于习惯,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戴耳机而不是外放,这反映出居家学习、办公时仍然存在一些外在的干扰因素。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分布也不均衡(图2.1),文史类专业占比55.31%,理工类专业占比33.63%,艺体类专业人数最少占比11.06%。在听音乐所使用的应用这块,团队在第一阶段的问卷中选择了两个最多用户的音乐类软件并制作了不同的两份歌单,其中包含了流行歌曲、纯音乐两大类让受访者挑选一个常用软件即选择不同的歌单,只有流行音乐的曲目受版权影响有较大差别。61.5%的学生选择A应用,根据访谈反馈,大多数学生认为该应用首页以及播放这些常用页面和整体界面设计简洁并可以设置调整自己常用的功能较为舒适。
图:1.1 年级分布
图1.2 使用场景
图2.1 专业分布
听音乐需要使用到耳机或者音箱等设备,因此设备的挑选也很重要。使用入耳式耳机有59.29%。半入耳式耳机有26.55%。头戴式耳机有5.31%。骨传导耳机有0.88%。还有外放的占比为7.96%。不同工具的所对应的场所也不一样,但是在公共场合例如学校宿舍、图书馆、咖啡厅这样的场所,戴耳机是必然的选择。此外,根据国内一所医学院校统计的数据显示,耳机用途中,女生在听音乐和学习方面高于男生[7],这也是本项目问卷调查中男女比例差异比较大的原因之一。每个人每天的情绪不同,同样听音乐是的情绪也是不同的,不同的
情绪会对音乐的选择和学习工作状态的影响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在受访者进行填写问卷时,情绪低落/焦虑占12.39%;心境平和与心情愉悦相同,占43.8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