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单元内容
第十单元 
主备人
严发新
教材分析
内容特点:本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第三部分 盐、化学肥料,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这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
结构特点: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掌握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总结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知道化肥的分类、特性、污染与防治。
5.掌握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能正确区分各类盐。
教学重点
1.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盐的性质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中和反应
3.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讨论法  练习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法  情感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课时划分
第十单元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2课时
          课题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第十一单元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3课时
          课题二 化学肥料                      2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儿童节怎么过
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
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石蕊试液、酚酞溶液; 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一、情景导入、认定目标: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生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阅读课本第48-5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情况。
2、浓硫酸有什么性质?
3、怎样稀释浓硫酸?
4、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石蕊试液变成红?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的石蕊试液吹气。紫石蕊溶液变成红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石蕊试液,观察颜的变化。
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小结:无酚酞遇酸溶液不变,遇碱溶液变红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紫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的变化。
方案三、1.将紫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将紫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素,这些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
〔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我们可以提取花瓣的汁液,制成酸碱指示剂。(素易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提取液)
〔联想与应用〕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
  演示实验:浓硫酸的稀释。强调稀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稀硫酸、稀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各小组根据以下提示进行探究,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问题提示:
1、稀硫酸和盐酸分别与石蕊和无酚酞试剂作用
2、锌、铁、镁、铜都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吗?
3、如果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的氢气,应选哪种金属与稀酸反应?为什么?
4、如何将铁锈除去?用化学方法如何除去?
5、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吗?有什么现象?
小组展示:
分析稀硫酸、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小结: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酸的通性:
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A.紫石蕊试液或蓝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
B.无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
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溶液 +(氢前)金属盐溶液+氢气 如:Fe + H2SO4 == FeSO4 + H2
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溶液 + 金属氧化物 盐溶液+水 如Fe2O3+3H2SO4==Fe2(SO4)3+ 3H2O
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
    酸溶液 + 盐新酸+新盐 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巩固应用、提优补标:练习册P52/1617祝教师节老师节日祝福、19
五、自我提升、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完成。
课后反思
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引入、认定目标: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向清水中吹气。
学生展示:观察到的现象。
过年祝福语怎么说四字成语
1.熟鸡蛋会掉下去;
2.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二、实验探究、指导点拨:
演示实验: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思考: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小结:1.NaOH是白固体;  2.表面吸水,潮解(发生了物理变化);  3. 能。
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小组展示:
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演示实验10-7 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
阅读:课本P55页,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
小组展示: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
1、氢氧化钠溶解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的膜。
思考:墙壁粉刷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分组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小组展示:
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
遇酚酞都变红!
2.软瓶变瘪!CO2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感想: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我要努力!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8】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
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小组展示: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三、巩固应用、提优补标:
《练习册》P55/9 11 16 18
四、自我提升、归纳总结:
师引导: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运用哪些方法?明白哪些道理?
课后反思
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
思考: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
精讲: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使皮肤肿痛,涂抹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可以减轻痛痒,也就是碱和酸混合以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质疑:其它的酸和碱混合以后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二、实验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各小组分工合作,注意操作规范,细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注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点。)
小组展示:
蛋糕的寸指的是什么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评价:
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请组内成员答疑。
具体问题,如:
①方案中滴加酚酞或石蕊的作用是什么?
②反应过程中溶液颜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反应?
交流讨论:相互评价质疑设计的方案,并从中汲取信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实验探究:选择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验证猜想。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
提出问题: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
投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小组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
尝试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引导质疑:
    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生成产物从组成上分析有何特点呢?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归纳总结:
1、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2、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生成了水。
分组实验:进行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的类似反应,为自己的猜想寻依据。
反应共同的特点:1.+碱→盐+
思考: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看哪组举出的例子最多。
列举: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
4.其它……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但是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似乎并不为广大患者看好,知道什么原因吗?人的衰老与铝在人体内的积累呈递增关系,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引起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认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三、巩固提高、反馈矫正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    B.碳酸钙    C.氢氧化钠溶液    D.锌粒
2.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推断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适宜生长的pH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莱
3.有一种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药品的标记如图10—6。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胃药的处方为:每日3次,每次立即的近义词2片。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沦上可中和HCl多少毫克?
四、巩固应用、提优补标:
学生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有哪些收获?交流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五、课外调查:我市是如何治理土壤盐碱情况的?可以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或小组课外调查共同解决。
课后反思
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2、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测试溶液pH的方法。
难点:酸碱性的变化对PH的影响
                                         
实验准备:
演示准备:浓度不同的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分组准备:橘子、糖水、肥皂水、汽水、自来水、草木灰水、洗洁精、点滴板、pH试纸、滴管、玻璃棒、镊子等。
一、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我们知道,盐酸、硫酸等酸类物质的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的溶液显碱性,而像食盐、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我们将这样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比如,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为何不叫酸雨呢?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呢?这就需要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酸碱度的有关知识。
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自学:阅读教材第60页到6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溶液的酸碱度?
2、溶液的PH范围是多少?变化趋势如何?怎样测定溶液的PH
2、了解溶液酸碱度有何意义?
即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常使用pH试纸来测定。
三、实验探究、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谈谈阅读后对酸碱度表示法的初步认识
[教师小结并板书]
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1. pH的范围:014
2. pH与酸碱性的关系:
0──────7─────14
←───    中性  ──→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 < 7时,溶液呈酸性,
pH > 7时,溶液呈碱性。
3. pH的测定
测定pH的方法:将待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跟标准比卡对照,便知溶液的pH
交流与讨论:
(1)能否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能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能否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湿润,然后再测试?
(3)能否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为什么?
小结:(1)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既能测定酸碱性也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3)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教师巡场并指导)
1、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
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根据所给器材测定并记录橘汁、糖水、肥皂水、汽水、自来水、草木灰水、洗洁精等的pH
自学:阅读教材P63内容,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有何意义。
板书: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酸碱度的溶液中进行
②农业生产中:作物的生长须在接近中性的土壤,pH大于8或小于4.5时,一般作物将难以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
、巩固应用、提优补标:
1.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卡比
    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卡比
    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卡比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卡比
3.人的胃液正常pH15-09,酸度再高就会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中,不宜作为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的是(    )
    A.纯碳酸钙粉末  B.氢氧化铝粉末  C. 氧化钙粉末  D.碳酸氢钠粉末
    A.变大    D.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自我提升、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完成。
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复习
你是我心底的烙印歌词
课型
复习
课时编号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一、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本章我们学习了常见酸碱的性质及其之间的中和反应,下面我们依据酸碱的性质及用途这条主线来对本章进行复习。
二、基础复习 形成网络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如下题目(投影)
(一)、酸和碱的概念
  1.                  常见酸的化学式:                              
  2.               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
浓盐酸
 
 
状态
 
 
气味
 
 
密度
 
 
打开瓶口的现象
 
 
分析解释原因
NaOH
Ca(OH)2
俗名
 
 
.状态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
 
 
分析解释原因
  (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酸的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        2.使酚酞溶液变   
活泼金属
Zn + HCl
Fe + H2SO4
金属氧化物
Fe2O3 + HCl
CuO + H2SO4
Fe(OH)3 + HCl
Cu(OH)2 + H2SO4
AgNO3 + HCl
BaCl2 + H2SO4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的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          2.使酚酞溶液变    
非金属
氧化物
CO2 + NaOH——
SO2 + NaOH——
CO2 + Ca(OH)2
NaOH + HCl——
Ca(OH)2 + HCl—
CuSO4 + NaOH——
Na2CO3 + Ca(OH)2——
 (四)pH应用
  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_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与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此时溶液的pH 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时,溶液呈____, pH 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pH 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例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例2】用水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溶液pH与加水质量的关系符合下图中的(  )
【例3】联系生活  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丁。他们排放的废液里,每厂只有碳酸钠.氯化铁.氢氧化钙.盐酸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实地调查的情况如图。甲处的河水是乳白的,乙处的河水是红褐的,丙处的河水变清了,丁处的河水是清的,但有气泡产生。推测这四座工厂废液里的污染物? 
四、课堂小结 深化提高
    请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五、巩固应用、提优补标: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册单元复习习题
课后反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