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K(上瘾)模型分析蚂蚁森林的套路
不得不说蚂蚁森林是个好产品,有人说,蚂蚁森林也许是余额宝之后,支付宝里唯一广受好评的产品了。自己刚看完视频《5亿网友三年种植上亿棵数、蚂蚁森林毕竟为世界带来了哪些转变》,还是蛮震撼的。和大家共享下~
不过蚂蚁森林的套路也挺多的,最近在学习增长黑客方面的学问,用里面的HOOK(上瘾)模型来分析蚂蚁森林。并和大家共享下我的思索——蚂蚁森林对于支付宝的意义。
01什么是Hook模型
“Hook模型”是畅销书《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规律》的一种产品设计方法。Nir Eyal在对上千家公司的观看和评测并结合心理学的若干理论后,总结出如何通过触发(Trigger)、行动(Action)、多变的酬赏(Variable Reward)和投入(Investment)这四个封闭的循环,打造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甚至上瘾的产品。
蚂蚁森林时光加速器 听起来不明觉厉,其实日常中许多产品都可以用Hook模型进行分析,比如始终很火的“王者荣耀”、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ZAO”。
Hook模型4步走:
1、Trigger:触发/引爆点,即如何引导用户实行行动。引爆点有两种:外部和内部。外部触发很好理解,企业投放的广告、软件的push信息、人际关系触发例如伴侣的共享等。内部触发形成于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表现为用户潜在需求能否得到满意。如心情触发。
2、Action:行动,即驱动用户的行为。这一阶段要求产品设计必需易用好用,满意用户心理预期。
3、Reward:多变的嘉奖,这是让用户上瘾的关键。它与一般反馈之间的区分在于:除了确定性反馈以外还供应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反馈,可以激发你对这个事物的剧烈渴望。
4、Investment:投入,这部分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并不单单指付费,而是泛指能促使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一切行为。比如时间、情感等。
02、蚂蚁森林的上瘾套路
1、触发
1)内部因素:
(1)自我实现(公益)
不花钱的公益,动动手指就是爱护地球,满意了大部分人想走公益,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2)满意感
蚂蚁森林属于习惯养成类嬉戏,类似过去的快乐农场、抢车位。
2)外部因素
(1)常规投放
营销活动、首页推举、推送、好友共享、、视频等。
(2)人际型触发(社交)
蚂蚁森林设置了许多社交触发的场景,比如偷能量、伴侣邀我合种树、排行榜。本周能量比拼等。
总的来说:蚂蚁森林上线后基本上没有强运营动作,主要来自人际型触发和回馈型触发。即用户在使用过后的自发传播和共享,尤其蚂蚁森林的公益性质获得了不少媒体的正面报道,这些都成为了有效触发的工具。
2、行动
1)产品体验良好,功能和流程简洁
可以看出蚂蚁森林的功能和流程很简洁,从各种渠道收取能量,然后在去种树消费能量。
2)消遣化
类似于快乐农场的习惯养成类嬉戏,满意了用户休闲消遣的需求,并且增加防护罩和排行榜等。
3)社交
通过合种树(亲情、爱情、友情)、好友邀请得能量、好友共享等满意了用户的社交需要。
3、奖赏
以马斯洛需求模型分析。主要满意了用户的自我实现需要、敬重(满意感)和社交需求。
1)自我实现(公益)
前面也讲到了,种树做公益满意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
2)互偷能量
好友之间的互动和偷取能量使得这个过程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点开其他好友的主页去获得他的能量,同时也随时可能会被偷走能量,这要求我们准时收取自己的能量防止被偷,通过这种形式增进好友之间的互动也很好的增加了支付宝用户的使用时长。
3)敬重(成就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