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文印的故事
新化文印的故事,要从1960年说起。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这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1000门纵横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到2月,《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基本上都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这两件事情上显露地淋漓尽致。
新化县当时人均耕地不足1亩,集体生产吃大锅饭,没有多少家庭能够吃饱。1960年,易代兴、易代育兄弟离开新化“以技养农”,在四川涪陵偶然获得了机械打字机维修技术。
据易代兴后来介绍,当时修好一台机械打字机能赚到45元钱,1元钱可以买到8斤大米。但当时“农工商”从业人员界限严明,粮农丢下锄头跑维修,这是明令禁止的身份跨界。
尽管当时易家兄弟伪造公章冒充成为武昌一文化公司的员工,但社会舆论和政府的巡逻并没有他们把这门生意搞大。
1970年,修钢笔的邹联经与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结识,并拜他为师学习打字机维修技术。这个
人,后来被《潇湘晨报》评论为,如果没有邹联经,就没有所谓的新化现象。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这里没有为人熟知的国际品牌,也没有粉丝众多的知名企业家。从邹联经开始,新化文印的故事都是“隐形巨头”“闷声发大财”的故事。
维修打字机半年后,邹联经就带着4000元钱回家,并建了村里第一栋两层楼房。他告诉同乡,修打字机的人不多,一个月至少能赚到2000元。
从5分钱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
但那些农民哪里见过如此赚钱的生意?当时新化人从早干到晚,大概能挣到1毛8分钱。村民开始质疑,这个小伙子不是抢的,就是当汉奸赚的钱。
越是井底之蛙,越是岁月静好。
邹联经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过完年再一次离开新化,并带上了堂弟邹联文。据邹联文回忆,一个多月后,他们一直游荡到了新疆,并从堂哥手中学到了不少手艺。
回家时,邹联文给父亲买了双羊绒皮靴,给母亲买了件羊绒大衣。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解
到,这俩兄弟一个多月赚了1万多。
数据是说服人最好的工具。
那些曾经瞧不上这门生意的村民,开始悄悄带着子女跑来邹联经家,希望他收其为徒。坊间传言,当年向邹联经拜师,需要先交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
“新化派”的门户逐渐繁荣,不少人学成之后便扔下锄头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后,新化县还专门成立了打字机修配厂,邹联经出任厂长。他表示,“厂子成立以后,开始大张旗鼓地办学习班,有的学员学习1个月甚至10多天就出师了。”
那个时候的新化县,就像现在的毛坦厂中学。一批批学徒毕业之后出走新化,去往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成为之后开拓文印产业的顶梁柱。
广东省(湖南)办公耗材行业协会筹委会秘书长龙三沅表示,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变迁,新化人文印产业从业人员接近20万。而有媒体统计,目前文印产业发展较好的100多家企业中,邹姓、曾姓的法人代表占70%。而在新化,曾与邹是两大主要姓氏。
邹联经的学习班垄断文印产业。
从5分钱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
亲戚联营,新化复印店开遍全国
而今的新化,要是有人说“你全家都开复印店”,这句话可能是真的。
在湖南师范大学旁边的一家文印店老板表示,其大堂哥在内蒙古开店、二堂哥在西安开店、嫂子在长沙步行街开店,就连才17岁的表弟都已经做了一年多学徒。
小小的复印店,在复制纸张的同时也在自我复制。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夫妻图文店占市场的50%以上。
只是,好奇的读者会问到:从维修机械打字机的流动大军开始,新化人怎么就一夜之间在每个城市落地生根的开复印店了呢?
新化文印产业这一次迭代,依旧离不开邹联经。
1980年之后,国外印刷效率较高的静电复印机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并不断挤压国产品牌和机械自己。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复印机销售服务单位已超过1000家,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7个城市,其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大约300家。
这期间,邹联经门下的“新化派”很难熬。新化超过50%的人都学会了维修机械打字机的手艺,但而今市场被复印机挤压,难道又要回到小县城里守着半亩黄土吗?
1986年,国外9家厂商在往国内市场进行散件组装出口,机型达到23种,累计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不过8.7万台。邹联经几经周折,通过一个外地商人搞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二手复印机,并在镇子里开出了第一家复印店。
邹联经对接到了硬件供应渠道,预示着所有新化人都有了复印机。
通过邹联经,10多万新化人在这个渠道上二手复印机,并开出了一家家复印店。
届此,大街上一张A4纸广告写着“复印、打印”的文印店,开始在中国各地流行。
从5分钱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
办公耗材有那些数据显示,仅1993年国内销售复印机达到5.2万台,这其中大部分是新化人买走了。这人大大增加了对复印机的需求,国产机销售比重达74%,营口复印机厂生产的小型胶印机市场占有率达70%。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化文印的发展轨迹,更像是你们熟知的重庆小面、万州烤鱼的发展。师徒制传授技艺,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共享,全国各地品牌矩阵不突出,产业名声却影响甚大。
而这种业态的扩展,就像上述复印店老板所言,都是亲戚联动,全家复印。据他介绍,自己店里的复印机等设备都是从亲戚那里拿的货,彼此信任不吃亏。
早期,除了邹联经、与邹联敏等人在台湾收购来自日本、美国等国的二手复印机,还有一个人叫曾旗东。邹联敏称,他在1992年发现台湾人的二手复印机货源后,就告诉了曾旗东。
后者买来二手复印机后进行维修翻新,然后在广州天河科技街批发零售,从而建设起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
在湖南师范大学旁边的另一家复印店老板表示,他和曾旗东的兄弟就是发小,自己店里的复
印机都是从他们手上拿到的。这位老板借助这家店,已经在长沙买了两套房一辆车,老家也修了两栋楼房。
创业过程中,所有夫妻店创业都面临着启动资金的问题。但新化文印产业里,上下游亲戚帮扶、前期垫资提携则成为常态。
这样的“亲戚联营”模式,加速了新化文印产业的发展。
60年来,新化人在全国开设了6万多家文印店。而他们身后,矗立着一条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包括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这些都是新化人的产业。
从5分钱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
1200亿瓶颈已现,新化突围在即
数据显示,文印产业上下游熟练的新化籍员工超过20万,产值达到1200亿元(一说800亿)。
但我们需要看清这个行业的现状,比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据图文复印店老板杨敏介绍,
新化很多年轻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当学徒,一般在复印店学三年就可以独立出来开店,学得快的还不用三年。
初中毕业的创业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只有茫然。
以邹联经为例,作为新化文印产业的掌舵人,他早于2008年退隐这个草根江湖。据邹联文后来介绍,2008年,邹联经到日本考察复印机市场,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居然被骗了几千万。
这笔钱,几乎是邹联经的全部身家。是的,在这个从5分钱的打印纸里挣钱的行业里,发小财的人数十万,但亿万富豪却不见有一个。
从5分钱一页纸到年赚1200亿,新化文印产业的阵痛与突围
在宣布退隐江湖之前,邹联经还建了一个QQ,叫做“二手复印机大改行”。而这,也一度成为新化文印产业的大危机。
《时代纪实》曾撰文称,新化人大规模开设打字复印店,其实是在2000年以后。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2000-2010年,是新化籍打字复印店的第一个繁荣期。
追溯到上游,则是邹联经、曾旗东们的二手复印机生意已经发展起来了。
但2002年,国家推出一项规定,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电器、打印机、传真机、电传打字机及多种复印设备,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货物。
至此,复印店老板依靠的上游产业链掉了一环。很多人要么转行,要么潜入“地下”悄悄。曾有新闻报道,对于业务,广东分署缉私局曾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66人,打掉团伙20个,现场查扣涉嫌进口的二手复印机、打印机2500余台以及电脑资料、账册等涉案证据材料一批。
无论是60年代易家兄弟伪造公章,还是20世纪初那些新化人倒卖,在政策的监管下都置于合规。野蛮粗放,凭借经验的草根创业江湖,以邹联经的退隐宣布终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