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安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9期
        近年,安阳市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符合安阳市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些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日益显现。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1.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安阳市农业资源比较丰富,是国家确定的优质小麦、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是大多数都是以“原”字号农产品进行销售,储运成本高、附加值低,农业资源无法就地转化升值。
        2.农业龙头企业辐射作用不明显。安阳市虽然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面品、肉类加工等主导产业,但大多数企业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增值比例低,辐射带动
作用不明显。
        3.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安阳市打造形成了以林州“一区两带”为特的新兴产业。但是,由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文旅项目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安阳市的新兴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突出。
        (二) 环境治理难度较大
        1.多数村庄缺乏科学规划。由于历史欠账多,安阳市部分村庄没有建设规划,存在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的现象。有些村庄虽然制定了建设规划,但与村庄特结合不紧密。
        2.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安阳市部分农村存在重生产、轻发展的落后认识,文明卫生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现象比较普遍。
        3.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长效机制不健全。安阳市多数村庄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运行等经费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没有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行管护机制。
        (三)生产要素制约明显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2.农业农村人才短缺。农村人才向城镇单向流动趋势明显,多数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到城镇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年龄老化、知识旧化等问题比较普遍。
        3.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且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实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四)主体作用发挥缺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众片面地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缺乏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
        2.参与积极性不高。许多农村地区支撑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他们受身体、年龄和文化水平等影响,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创新精神。一些村两委干部对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缺乏创新精神和斗争精神,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
        (五)缺乏資金保障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庄村集体可支配的资金较少,公共服务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投入。
        2.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少、贷款额度小,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解决对策
        (一)科学开展村庄建设
        1.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多规合一”改革成果,统筹规划村庄建设,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突出差异性,避免“千村一面”。
        2.创新理念。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相结合,在形式、彩、用材、工艺、文
新型致富项目化等方面,做到景观符号、自然符号、文化符号有机统一。
        3.试点先行。分批分层开展试点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以乡村产业为支撑、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以山水人文为特的多元化美丽乡村,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二)着力发展富民产业
        1.搞好产业融合。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错位发展、协同发力,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2.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联合体,开展规模化种养,推进种养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
        3.注重项目落实落地。着力引进一批与乡村振兴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延链补链作用
明显的项目。积极探索通过PPP等方式争取资金、开展合作,增强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三)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1.延续乡村历史脉络。坚持“保护是基础、挖掘是手段、利用是目的”的原则,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做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2.倡文明树新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3.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教育”等项目,输出文化活力。打造特古镇古村,形成地方特,带动周边乡镇的产业发展,拉动乡村文化旅游消费。
        (四) 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1.加大人才选育。采取从农村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中“选”、从种
养能手和乡土专家中“聘”、从优秀基层干部中“育”等办法,补充提升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开放有序”的人才培育格局。
        2.搞好人才引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协同高职高校,推动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育计划。
        3.注重人才作用发挥。搭建项目推介、项目对接、农民创新创业比赛等载体,促进科技人才与科技项目对接,培育一批创新创业、致富带富典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带动优势。
        (责任编辑 张梦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