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脱贫致富
作者:***
来源:《农经》2020年第03期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据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还將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自2018年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后,两大部门对非遗助力扶贫工作的新部署。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确定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19年,各重点支持地区陆续设立156家非遗工坊,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一批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
为,非遗扶贫增加手艺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增强文化自信,能激发传承的内生动力,发挥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2020年是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相信在前期探索出有效经验的基础上,“非遗+扶贫”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甘肃:10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精准脱贫
2018年5月,甘肃省1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髹饰和器具制作8类。该15个传统工艺均具有良好的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易于形成文化品牌。由此开始,甘肃省逐步制定完善各个项目的详细推进计划和振兴措施,建立甘肃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增加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2018年,甘肃省争取将全省1196个贫困村列入全国、全省文化旅游扶贫重点村计划,以上地区全年累计游客达8520万人次,占到全省总数的近1/4,综合收入165亿元。甘南州、临夏州等35个深度贫困县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2019年12月,甘肃省文旅厅和省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支持设立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确定了将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通渭县忠贤脊兽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1家单位认定为甘肃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同时还将
新型致富项目择机举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销活动,帮助其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营销力度。《通知》还要求甘肃省各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切实发挥文化“扶志”“扶智”作用,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传统工艺的学习培训,激发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据甘肃省文旅厅2019年9月的数据显示,全省当时已通过各种途径建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吸纳就业47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户、2246人。近两年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组织培训381期,培训人数973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受训2980人次,非遗扶贫工坊就业人员月增收最少在200元以上。
目前,甘肃省有5所高校参与非遗研培工作,1所高职院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开展教学。近3年来,各高校共举办研培20期,培训学员728名,其中50%以上的学员来自“两州一县”等贫困地区。同时,甘肃省还充分利用文旅部搭建的展销平台,在2019年8月23日、9月7日连续两次参与文旅部非遗司在山东济南市百花洲开展的非遗扶贫展销活动,7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145款、500多件产品进入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展销,并有69家非遗扶贫工坊的产品上线销售。下一步,甘肃省各级文旅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非遗扶贫工作
力度,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帮助非遗产品打开销路,将甘肃省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临夏回族自治州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于2018年设立了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采取“公司人员培训、技术授权、派发订单、连锁工坊、家庭作业”等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首期培训60人,建立了连锁工坊3家,选派了11名砖雕技师(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临夏砖雕高级研修班。目前,这些人已经逐步实现稳定就业与脱贫。
近年来,甘肃临夏市一方面帮助贫困人口通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现稳定就业与脱贫;另一方面也在全力推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着手打造农特品牌“好吃河州”和文旅品牌“品赏河州”,引导企业推进农特产品品牌的建设,积极创建县域优质品牌,推动临夏市农特产品发展更加生态化、特化、品牌化、规模化。借助公共品牌力量促进临夏市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形成电商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扶贫模式,加快临夏市文旅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促进非遗产业助农增收。
目前临夏州已实施6个县(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争取到位的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达1.35亿元,培育了9个电商创业孵化园、100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和电商应用企业,开设网上店铺4000多家。建成了8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24个乡级电商服务站、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实现所有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2019年,临夏州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1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 10.6%,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3.2亿元。
贵州织金县:“直播+非遗+电商”新型扶贫模式
蜡染被称为“指尖芭蕾”,其成品主要用于缝制妇女服饰或背带。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织金所有的苗族村寨、家家户户都有人会蜡染。苗族蜡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金蜡染因其纹路细如毛发在全国独树一帜。2006年,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贵州苗族蜡染技艺入选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苗族蜡染技艺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但是如何把蜡染工艺品传播出去,并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帮助当地众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却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非遗+扶贫”的工作能够获得成果,既需要有关部门、企业的组织培训、生产,也离不
开渠道的推广。网络直播作为当下最火的传播方式,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很多乡村文化传播和特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极大帮助。因此,许多地区选择和互联网结合,通过直播平台、短视频形式向网友推介非遗产品,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网络直播的帮助下,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被无限缩短,更多元的传播方式将助力贵州产品拓宽销路,实现农民增收小目标,开辟致富新道路,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更多新方法和新路径。
2017年12月,YY直播正式开通了非遗专属频道,意在最大限度聚集对非遗、传统文化有兴趣的社会各界观众和传统文化、非遗传人,利用直播这种承载能力最强的互动手段,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传承。2019年11月,广州市互联网企业欢聚时代有限公司的直播小分队前往贵州织金县开展绣娘直播培训,并持续进行深化和推进。贵州织金县紧抓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利用电子商务的传播优势,利用网络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将织金县当地非遗、农特产品、旅游资源等与电商充分融合。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与YY直播合作,贵州织金县妇联、县商务局主办,贵州电商云运营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协助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引导当地绣娘进行专业培训,入驻YY直播平台。织金蜡染合作社的绣娘们开始深入挖掘优秀苗族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直播+非遗+电商”的运营模式。
2019年11月29日,在貴州省妇女特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毕节织金蜡染合作社的苗族绣娘进行了直播首秀,以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网友们介绍织金蜡染、售卖蜡染非遗产品。在直播间里,绣娘们与网友实时互动,不仅向网友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织金蜡染、刺绣图样和作品,还把苗寨户外烧烤、挖板蓝根树根做染料、不打底稿手绘蜡染等苗家
人日常生活场景分享在直播平台上,使更多人了解贵州毕节织金,更让非遗和传统工艺变得更贴近生活。
不到一个月,毕节织金蜡染合作社的苗族绣娘,织金蜡染非遗产品通过直播网上成功签订订单额达10余万元,总销售额同比增加2倍。如今织金县32个乡镇2000多名苗族绣娘,有望通过直播实现在家工作就有收入的愿望,有效带动了织金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和脱贫。“直播+非遗+电商”的新型扶贫方式,正在贵州织金流行起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