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人类祖先的足迹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2、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和采摘野果充饥。
3、人类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是石器工具。
4、人类是从猿演变来的,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5、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居生活。
6、科学探究活动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交流。
7、人类的祖先以兽皮、树叶为衣。
8、猿人最开始吃生的食物。
9、从猿演变成人的过程是漫长的。
10、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心。
12、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13、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
14、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
15、我们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观看光盘、向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请教来研究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16、“连中三元”的考古学家是贾兰坡。负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工作。
17、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18、很久以前的非洲原始森林里的古猿是怎样生活的?
答:当非洲森林的气候发生变化后,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
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19、四种类人猿: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我国南方的长臂猿。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20、人类皮肤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21、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非洲。
22、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23、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
24、美洲的印第安人与我们属于同一人种,都是黄种人。
25、一切生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而来的。
26、南美洲集中分布着黄种人与白种人。
27、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28、人类皮肤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类皮肤的多样化。如:非洲靠近赤道,那里干燥而炎热,因此,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阳光较少,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气候适宜,主要生活着黄种人。
29、我国古人类遗址: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半坡人遗址、四川的大汶口遗址等、云南元谋人遗址。其他国家有:东非奥都威古人类遗迹。
30、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中部的地区。
31、科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2、我国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33、1831年12月,英国的达尔文登上了要做环球考察的“贝格尔号”舰。在环球考察5年的期间,达尔文寻化石、采集标本,得到了生物界变异的大量证据。经过20多年研究,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写下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34、现存的人类物种不能再进化成“更好的”物种,比如超人。
35、达尔文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36、生物进化论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7、最初的地球上是没有生物的。
38、热带的鸵鸟是由“雄鸵鸟”孵化鸵鸟蛋的。
39、恐龙大约生活在中生代。
40、到了新生代人类才开始进化、生息。
41、在19世纪,达尔文的观点违背了圣经,达尔文没有退缩,坚持自己的观点,向更多的人宣传进化论。
42、人类起源: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人是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是从古猿不断演变而来的。
43、“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4、我国“澄江古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发现研究,证明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不足之处。
45、世界上四种人,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
46、人类皮肤的颜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基因具有稳定性,人类的皮肤是由长期生活环境的光照引起的进化演变,需百万年甚至千万年形成。
47、类人猿与人类主要区别:类人猿前肢长于后肢、半直立行走以及善于臂行等.
48、“连中三元”事件中首先发掘到的是猿人的下颌(he)骨。“连中三元”的奇迹是指“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
49、古猿通过“闪电”认识了火。
50、动物变目的:便于隐藏和伪装自身,便于逃避敌害和捕食。
第二单元 绿社区调查
1、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2、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社区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社区的核心内容是节能环保。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了解绿社区,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4、绿社区应该是社区绿化、垃圾处理、节约水电等。
5、绿社区的建设包括:绿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电、利用新能源、完善管理体制、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爱护草坪,参加社区活动。
6、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先设计好访谈提纲。
7、调查研究步骤:选择调查内容、明确调查目的和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展示调查研究的结果等等。
8、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过大,达70%左右。
9、我国排放的废气中,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碳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引起的。
10、风能和太阳能、潮汐能、水能。的利用率很低,但污染很小。
11、环保型产品有: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天然气灶、新能源汽车。
12、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与分析、建议和设想6个方面。
13、制定绿社区星级标准时,对噪声、空气质量指标都有要求。
14、节水措施:安装和使用节水器具,推进中水利用,采用喷灌等节能技术。
15、洗衣机的强洗功能更省电。微波炉加热干燥食物,旁边放一杯水更节电。洗衣机洗衣服前,先浸泡20分钟,更节电。
16、绿的环保名词:绿产业、绿食品、绿贸易、绿消费、绿文化、绿设计、绿计划、绿革命等。
17、绿社区创建意义:保护居民的环境权益,帮助大家履行环保责任,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等等。
18、节水建议: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鼓励安装节水器具,尽量做到一水多用等。
19、提问回答方式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20、夏天空调温度调到26摄氏度以上比较省电。
21、我国的环保产品:无氟冰箱、定性发胶、空气清新剂、无磷洗衣粉等。
22、调查研究活动要注意:团队合作、准备充分、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23、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24、改善家乡环境: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制品、建议全民禁烟、一水多用,废水处理。
第三单元 养好小金鱼
1、阳谷、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影响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影响最大。
3、养金鱼时,要把自来水静置2~3天,目的是清除自来水的氯。
4、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金鱼性情温顺,对人主动趋人。
5、预防金鱼疾病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水中放入少量的盐。
6、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动物性饵料。
7、金鱼喜欢聚游动游寻觅饵料。
8、缺乏维生素的金鱼生长缓慢,容易产生畸形,抵抗力下降。养殖金鱼要控制适当的密度。
9、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途径了解金鱼死亡的原因。
10、造成金鱼死亡的原因有:水温的变化、食物的短缺、放养密度过大、未定期更换水等。
11、金鱼不能喂得过饱,最好一天喂一次,时间为中午最佳。20~30度是金鱼最适宜的水温。
12、研究尽量要分工与合作。
13、建立班级专题研究中心组,制订班级总的研究计划,统一协调和组织小组间的定期研讨和交流。
14、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切实可信的答案。
15、活的鱼虫在水中也吃浮游生物,使水保持清洁。
16、金鱼不喜欢粉末状饵料,给金鱼每天少量换水最好。
17、光照少,频繁换水会导致金鱼褪。
18、研究计划一般包括:研究主题、共同承担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注意事项等等。
19、同一实验一般至少重复三次,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0、生命是可贵的,在实验中要防止小金鱼死亡。
21、我们应吸取别人经验,并摸索总结出自己新的经验。实验前必须全面认真地进行思考。
22、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的,是比较理想的养金鱼用水。
23、对比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实验条件。
24、金鱼是杂食性动物。
25、研究什么因素时,就只改变这个因素。
26、自来水不可以直接用来养金鱼。
27、在实际喂养金鱼时,每次只要喂总食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28、金鱼的食物有:蛋黄、面条、米饭、面包屑等加工的食料,不吃苹果。
29、给金鱼喂食时,要定时定量,通常每日喂食1~2次为宜。每次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反而更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其实金鱼比较耐饿,即使一两周不喂,一般也不会死亡。
30、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
31、实验发现,金鱼在阴天时的呼吸次数大于晴天时的呼吸次数。
32、研究金鱼分组:包括:放养密度组、水质组、温度组、食物组等。
33、每条金鱼获得的氧气量=水中含氧量/缸内金鱼的数量。
34、在金鱼缸观察实验中,我们可以从水温、每分钟呼吸次数、进食和活动情况、水质及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35、科学合理的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36、综合分析数据,寻各因素间存在的关心或规律。用适当的方式做出结论或解释。
37、通过折线统计图可知,放养密度越高,,金鱼呼吸越急促。
38、金鱼放养密度直接影响到每条金鱼获得的氧气量。
39、在水中放少许食盐可以预防金鱼的疾病。
40、鱼缸放水草,可以产生部分氧气,供金鱼呼吸。
41、对放养密度的研究,知道养金鱼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42、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43、自然水域演绎着一幕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命之剧”。
44、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遭重大破坏时,就会造成大批的生物死亡,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45、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人类为了自己造成的生存环境的破坏,比其他任何破坏都要严重。
46、水温骤变4~-5摄氏度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金鱼是什么鱼演变来的47、什么是食物链: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
48、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也会随之变化,(比如变龙、雷鸟等。冬天雷鸟几乎全白。)
49、捕食食物链:如:青草→野兔→ 狐狸→ 狼。禾谷类植物→ 昆虫→ 食虫鸟→ 鹰。
碎食食物链: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 虾(蟹) →鱼 →食鱼的鸟类。
寄生食物链:哺乳类→ 跳蚤→ 原生动物→ 细菌→ 过滤性病毒。
50、若金鱼大部分游到水的表层,说明氧气不足,或者密度过大。
51、金鱼需要有“适应新环境”的一段时间。
52、活的鱼虫在水中也吃浮游生物,使水保持清洁。
53、金鱼能食用的动物性饵料是“水蚤”。
54、金鱼死亡的原因:水温、密度、水质、喂食、食物品质、天气变化、意外事件等。
55、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的过程;而实验是人为操纵实验条件,改变研究对象存在的方式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