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盘点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江南地区美食
原创盘点令⼈流连忘返、回味⽆穷的江南地区美⾷
江南⼀带历来是富饶之地,⼈们⽣活优裕,在饮⾷⽅⾯也有更好的条件去求精求细,追求味觉和视觉的享受,因此江南美⾷众多、⼩吃丰富,各式各样的江南味道,令⼈流连忘返、回味⽆穷。
1、⽣煎包
提到⽣煎,很多⼈都会在前⾯加上⼀个前缀——上海。⽣煎起源于元代,在明清时期盛⾏于江南地区,⽽上海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进⾏商业化经营,此后风头渐渐压过其他地区。到了现在,许多地⽅的⽣煎包⼦店往往要挂着“上海⽣煎”的牌⼦来招揽客户,如此⽅显得正宗。
江湖上,习惯把⽣煎分为两派——清⽔派与混⽔派。“混⽔⽣煎”也被称为⽼式⽣煎,做法为苏北做法,使⽤半发⾯,以鲜猪⾁加⾁⽪冻为主,特⾊为⽪薄、底脆、汁浓、⾁紧,开⼝朝下(以求有汤),如今在沪上⼤名⿍⿍的⼩杨⽣煎即为此派。
2022年几点立秋
2、蟹壳黄
蟹壳黄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采⽤油酥⾯加酵⾯制坯,做成扁圆形饼,饼⾯粘上⼀层芝⿇,贴在炉壁上经烘制⽽成。馅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葱油、鲜⾁、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糖、玫瑰、⾖沙、枣泥等。因饼形似蟹壳,熟后⾊泽如蟹壳背⼀样深红,所以称为"蟹壳黄"。
3、锅贴
在上海宁从⼩吃到⼤的点⼼中,锅贴绝对是爱到⼼坎⾥的早饭经典!有腰有臀的锅贴,臀部焦硬,咬⼀⼝脆爽,腰部绵软,浸润着⾁汁,⾁馅和⽪⼦浑然⼀体,嗲嗲的让⼈欲罢不能!上海⼈吃锅贴还讲究,⼀定要趁热吃,趁着刚出锅的那⼝热乎劲⼉,轻轻咬开,慢慢吮吸,油脂混着⾁⾹,回味⽆穷!
4、⽆锡酱排⾻
提到⽆锡,相信绝⼤部分⼈第⼀个会想到酱排⾻,作为⽆锡本帮菜的代名词,酱排⾻早已和清⽔油⾯筋、惠⼭泥阿福并列成为⽆锡的三⼤名产⽽闻名世界。⼤热纪录⽚《⾆尖上的中国》,其中⼀节讲到⽆锡酱排⾻,“虽然不是蔗糖产区,⽆锡⼈却执著地选择了‘甜’,当地⼈认为,酱排⾻最能代表⽆锡的美⾷,除了在选料和烹饪⽅法的讲究,最富盛名的,还是它浓重的偏甜⼝味……传统做法⾥,⾷糖⼏乎占到排⾻重量的⼗分之⼀,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吃客们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5、盱眙⼩龙虾
在江苏淮安,有⼀道⾮常著名的经典⼩吃,那就是盱眙⼩龙虾。不到盱眙,不会知道龙虾在盱眙的地位。每年的6⽉12⽇将会在这⾥定期举办的传统节⽇盱眙国际龙虾节。每⼀年,龙虾爱好者会聚集于此。⼏万⼈在龙虾⼴场吃着龙虾,看着歌舞表演。盱眙⼈⽤了18年的时间将龙虾做成了红彤彤的城市标签。
以独特⾹料烹制的盱眙⼩龙虾⾹⽓浓郁,味道鲜美,值得⼀尝。⿇、辣、鲜、美、⾹、甜、嫩、酥、肥、亮,令⼈欲罢不能,吃后余味不绝,绕⼿三⽇,叫⼈毕⽣难忘。
6、阳春⾯
上海、苏州、扬州⼀带,只要提起⾯条,都少不了阳春⾯的⼀席之地。所谓“阳春⾯”,原指⼀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称“清汤光⾯”,是旧时最⼤众化的⾯点之⼀。后因商贾⼈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乐曲名《阳春⽩雪》的阳春⼆字,改称为“阳春⾯”。阳春⾯讲究汤料,⼀⼤碗⾯,葱翠清汤青青⽩⽩,⼀抹⾯条排列整齐,如美⼥秀发⼀样惹眼养眼。阳春⾯的汤很鲜,但⼜绝对不是味精、鸡精之类的作⽤。
7、⼩笼包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
全国各地都有⼩笼包,⽽在江南⼀带,⼩笼包更是深受喜爱。上海的南翔⼩笼,薄薄软软的⽪⼦,⾥⾯含着⼀汪鲜美的汤汁;杭州⼩笼包,⽤每只净重要达到28.5克,18个褶以上,上不接顶,下不露底,形似菊花,汤汁丰盈、⼝感浓;⽆锡⼩笼则是咸中带甜、⽪薄汁多;
扬州灌汤包,⼀⼈⼀笼,⼀笼⼀只,个个成⼈拳头⼤⼩,汤包⽪薄如纸,透过光,甚⾄能看到汤⽔在⾥⾯摇晃;还有南京六合龙袍蟹黄汤包、淮安⽂楼蟹黄汤包、常州加蟹⼩笼包,以蟹黄、蟹⾁⼊馅,每⼀滴鲜美的汤汁都以货真价实的原材料淬炼所得,是真正的精华。可以这么说,⼏乎在江南的每⼀个城市,都有独属于⾃⼰味道的⼩笼包。
8、青团
《随园⾷单》⾥⾯写道:“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如碧⽟”,就是把青团的制作步骤浓缩在这句话⾥了。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过则难觅,也因此,⽤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在江南⼀带的民间清明⾷俗中格外重要。
它最⼤的亮点是“青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间揪⼀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的⽔磨纯糯⽶粉拌匀和好,馅料则取⽤⾚⾖、糖渍桂花,民间诀窍还要放⼊⼀⼩块⽔晶般的猪油,团好坯⼊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层熟菜油在表⾯。蒸熟后个个葱绿如碧⽟,油亮似翡翠,糯韧绵软,清⾹扑⿐,甜⽽不腻,肥⽽不腴,咬⼀⼝,满是春天的⽓息。
9、鸭⾎粉丝
说好的幸福呢歌词南京⼈因为爱吃鸭⼦,本着物尽其⽤的理念,⽤鸭内脏,鸭⾎做出了鸭⾎粉丝汤,⼩⼩⼀碗粉丝汤,却把鸭的美味包含其中,喝⼀⼝汤汁,吸⼀⼝粉丝,咬⼀块鸭⾎,让你不得不为⼈类吃的智慧拍⼿叫绝。
10、洪泽湖⼩鱼锅贴
洪泽湖⼩鱼锅贴也值得⼀尝。刚出锅的⼩鱼锅贴蓬松酥脆,刷上⼀层秘制酱料,翠绿新鲜的⾹菜,在⾦黄灿灿的饼上随意⼀撒,瞬间更添⾷欲。那个饼的脆呀,⾥⾯⼩鱼酱略带软糯的芯,咸酥适⼝,⾮常美味。
11、⽜⾁锅贴
⾃从《⾆尖》播出之后,南京的⽜⾁锅贴着实刮起⼀阵狂热之风,⽜⾁锅贴也成为南京⼈最爱的早餐品种之⼀。⽜⾁锅贴是⾦陵⼋绝之⼀,它以⽜⾁为馅,加以酱油、胡椒粉、⾹油的配料,以菜籽油或⾖油煎制⽽成。刚出炉的锅贴⾊泽⾦黄,勾⼈⾷欲,趁热咬上⼀⼝,⾯⽪韧性⼗⾜,底部⾹脆可⼝,咸中带甜的汁油汩汩流了满⼝。对南京⼈来说,这⼩⼩⼀只锅贴,或许⽐鲍鱼海参更有吸引⼒呢!
12、⽚⼉川
12、⽚⼉川
峨眉山景点⽚⼉川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最早由杭州⽼店奎元馆⾸创。先将猪腿⾁、笋⾁分别切成长⽅薄⽚,将倒笃菜切成碎末。将锅放在⽕上,下猪油烧化后,先下⾁⽚略煸,再投⼊笋⽚,加⼊酱油略煸,最后放碎倒笃菜和适量沸⽔继续炒匀略煮,即成浇头出锅。盘点全球顶级⾷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在此同时,将⾯条放⼊另⼀沸⽔锅内煮熟,捞出迅速甩⼲⽔分,倒回炒浇头的锅内略煮,加⼊味精,浇⼊猪油,起锅,分别盖上浇头即成。⾯滑汤浓,⾁⽚鲜嫩,笋菜爽⼝。
13、葱包桧
葱包桧可以说是最地道最亲民的杭州⼩吃,在杭州可以说是杭州⼈⽆⼈不知不晓。“葱包桧”有⼀个有趣的典故,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杭州⼤理寺,杭州百姓痛恨秦
桧夫妇,杭州有⼀家油炸⾷品的店主,揑了两个⼈形的⾯块⽐作秦桧夫妇,将他们揑到⼀起,⽤棒⼀压,投⼊锅中油炸,嘴中念道:“油炸桧”吃。这就是油条的来历。后发展为杭州风味⼩吃——葱包桧。
14、西湖藕粉
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产,历史上曾作“贡粉”进⼊皇室。杭州⾉⼭门外到余杭县⼀带是西湖藕粉主产地,塘栖三家村所产尤为著名。藕是荷花在地下的茎,经特别加⼯制成的藕粉,呈薄⽚状,质地细滑,⾊泽⽩中透红。服⽤时只需先⽤少量冷⽔调和,再⽤开⽔冲调成糊状即可,冲泡后的藕粉晶莹透明,⼝味清醇,有⽣津开胃,养⾎益⽓的功效,是极适⽤于婴孩、⽼⼈、病⼈的滋补品。
15、宁波汤圆
宁波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吃之⼀。最传统的是猪油汤圆,它⽤当地盛产的⼀级糯⽶磨成粉做成⽪,以细腻纯净的绵⽩糖、⿊芝⿇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薄⽽滑,⽩如⽺脂,油光发亮,具有⾹、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油⾹四溢,糯⽽不黏,鲜爽可⼝,令⼈称绝。宁波⼈家⾥过年来客⼈,⾸先端出的就是⼀碗猪油汤圆。
16、温州鱼丸
温州鱼丸与其他各地的鱼丸都有所不同。它是以新鲜的鮸鱼⾁为主料,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刮成鱼茸,⽤酒、盐和味精浸渍⽚刻,加⽩淀粉拌⼊姜丝葱末均匀混合,⽤⼿揉捏直⾄鱼⾁弹性⼗⾜。下锅时,将鱼⾁⽤⼿指挤成条状跌进事先烹调好的沸⽔中,烫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时以锅中的原汤配上⽶醋、葱花和胡椒粉。⼀碗正宗的鱼丸汤汤⾊澄清微酸辣味,鱼丸呈半透明的⽟⽩⾊,形状更是独特,不是“丸”状,⽽是不规则的条状。早在1998年“温州鱼丸”就被
澄清微酸辣味,鱼丸呈半透明的⽟⽩⾊,形状更是独特,不是“丸”状,⽽是不规则的条状。早在1998年“温州鱼丸”就被定为“中华名⼩吃”,2016年被评为温州市⾮物质⽂化遗产。
17、苍南矾⼭⾁燕
苍南矾⼭⾁燕⼜称“为唐公⾁燕”,由矾⼭本地厨师朱为唐在上世纪四⼗年代初创⽴。“⾁包⾁”是其⼀⼤特⾊,它的⽪是⾁加淀粉敲出来的。精选上好的本地猪后腿精⾁,趁⾁有余温马上切块,将⾁捶打成浆状,配上本地⼿⼯番薯粉,⼀棍棍反复压打成燕⽪。再取⾁之精华做馅包⼊其中,⽤⼿捏成燕⼦形状。⼀锅汤⽔,旺⽕烧开,下⾁燕,⾁燕遇⽔⼀热,燕⽪⼀舒⼀张,“形似飞燕,⾷似燕窝”。酸辣汤的刺激和⾻汤的润清⼜将矾⼭⾁燕的美味发挥地淋漓尽致。
18、⾦华酥饼
⾦华有三宝,⽕腿、佛⼿和酥饼。⾦华酥饼以⽩⾯粉、雪⾥蕻⼲菜、肥⾁以及芝⿇、菜油、饴糖等作原料,经过擀⾯做坯,裹馅和烘烤,制成蟹壳那么⼤⼀只酥饼,两⾯⾦黄,上⾯满布芝⿇,中间以⼲菜⾁为馅,上下各有10余层,每层薄如纸。⾹松酥饼,味道极佳。进⼝酥碎,遇湿消融,即使⽛齿脱尽的⼈也有门福品尝其味;酥饼还以浓烈的陈⾹和鲜咸的回味显⽰其特有的魅⼒,强烈地吸引着顾客,民间有李⽩“闻⾹下马”的传说。
19、嘉兴粽⼦
许多嘉兴⼈踏实的⼀天,就是从⼀只热腾腾的粽⼦开始的。千百年来嘉⽲之民种稻⾷⽶,同此演化的粽⼦⽂化底蕴深厚,嘉兴粽⼦仅两⽚箬叶,数把糯⽶,加上精⼼调制的馅料,以丝绳捆扎,或⿎⿎如枕,或玲珑如⾓。蒸煮间清⾹弥漫,诱⼈垂涎。
师恩难忘手抄报
20、龙游发糕
龙游发糕始于明代,因风姿独特,制作风雅,⼜是“福⾼”谐⾳,象征吉祥,因⽽成为本地⽼百姓逢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品。龙游发糕花⾊多样,品种丰富,制作⼯艺独特,配料讲求,成品光彩洁⽩如⽟、孔细似针,闻之鲜⾹扑⿐,⾷之甜⽽不腻、糯⽽不粘。其最⼤的特⾊是在制作进程中参加适量糯⽶酒发酵⽽成,营养丰富,尤其得当⽼年⼈、⼉童⾷⽤。2009年龙游发糕制作武艺⼊选浙江省“⾮物质⽂化遗产”项⽬名录,2016年⼜被G20峰会指定为专供特⾊⼩吃。主题世界
21、开化汽糕
顾名思义,汽糕就是⽤“汽”蒸出来的糕,在开化⼈⼼中,有着⼗分重要的地位。⾄于它何时起源,已经很难追溯根源。直到现在,每年农历七⽉⼗五和中秋、重阳、⽴夏、端午等重⼤节⽇,很多开化⼈都会准备⾷材,在家蒸上⼏屉汽糕。
淘⽶、浸泡、磨浆、发酵,最后上农家⼤锅柴灶蒸制⽽成,⽆论哪个环节稍微出了⼀点纰漏,这汽糕
就不可能成功。刚出炉的汽糕成圆饼形,晶莹剔透,洁⽩的表⾯镶嵌着⾖腐⼲丝、虾⽪、笋⼲、萝⼘丝、猪⾁等馅料,简直与⼀块和⽥美⽟相仿。有不少⼈尝试把汽糕引进杭州、上海等地,可是汽糕在外地就是发不起来。换句话说,出了开化,你就吃不上纯正的⼝味了。这就是汽糕的神奇之处。说不上原因,⼤抵是跟开化的⽔质和⽓压有关,这也是让出门在外的开化⼈惦记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