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资料
碳排放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之一。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了<京都议定书> (以下简称《议定书》)。《议定书》要求30多个附件一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平均比1990年削减>5.2%。在得到占发达国家1990年CO2排放总量的55%以上的缔约发达国家批准后,《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人类发展史上首次具有了一个国际法律框架,用以限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干扰。减少碳排放成为缔约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议定书》设计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双赢的长期行动框架。是《议定书》设计的三个灵活机制之一,其初衷是为了各国可以采用最小成本且有效的方式来削减排放,各国可以运用这些机制相互协作以履行减排的承诺。该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排项目来获取减排信用,并从2000年开始到第一个承诺期(2008-2012)执行。它既可以使发达国家降低减排的成本,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获得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项目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据估计中国可以提供全球CDM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此外,碳交易市场也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
  《议定书》生效是各国在政治、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由于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加上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履行减排义务时付出的代价不同,所以在减排的国际谈判中不得不考虑各自的国家利益,使得谈判过程成为一个各个国家或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博弈的复杂过程。
  由于占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约40%的美国澳大利亚没有批准《议定书》,并且《议定书》最终文本是在谈判过程中对一些国家的减排义务作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才达成的妥协方案,所以《议定书》执行的意义和效果并不显著。
减排计算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迹”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139。
碳交易
欧洲,企业可以通过买卖二氧化碳排放量信用配额来实现排放达标的目标。碳排放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化的交易。在伦敦金融城,除了股票、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外,还有不少专门从事碳排放交易的公司。
  早在2002年,英国就自发建立了碳交易体系。
  碳排放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06年交割的碳排放价格约为每吨16.50欧元(约合人民币165元),而2007年交割的碳排放价格则为17欧元。除英国外,欧洲各国目前都有活跃的碳排放交易市场。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首先开始碳交易时,碳排放的价格为每吨5欧元左右,此后开始上扬。2004年达到6欧元,到2006年4月上旬,每吨价格超过了31欧元。2006
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
怎样办理美国签证  英国美国已经是全球碳排放交易的两大中心——担纲的分别是伦敦金融城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碳排放交易是用经济手段推动环保的国际通行办法,是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的核心内容。碳排放形成“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市场。
技术应对
与其他污染物不同,CO2的减排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截止2011年,主要有3种技术方向和选择。
  一是采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核能目前已经被排除在联合履约和CDM机制之外);
  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削减CO2排放;
  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汇技术。此外,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术改造进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减排目标
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美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
  韩国:为了削减碳排放,将在未来10年执行正在考虑的三个计划中最严格的一个,使2020年的碳排放量比正常水平降低30%。
各国态度
2011年联合国年度气候会议南非城市德班召开。有迹象显示,在应当如何遏制碳排放问题上,各国存在深层次分歧。
  不受减排约束的发展中国家坚称,签字遵守《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要求的富国,必须作出新的减排承诺。
  只有欧盟和少数其它工业化国家表示愿意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而且即便是这些国家也表示,除非所有国家(包括中国)都同意考虑在未来某时履行某种形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否则它们不会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
  美国签署但从未批准《京都议定书》。
  占全球排放约80%的国家正式同意作出自愿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削减碳排放。
碳排放交易 :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略有讽刺意味的环保事件就发生在本报记者访问英国期间。3月29日,英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来源于发电厂、机动车和居民住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达5.606亿吨,比2005年高出640万吨,增长了1.15%;比1997年则增长了3%。这是“自工党执政十多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与其一直鼓吹的减排政策背道而驰。
  三天后,严肃但令人尴尬的环保事件在美国发生。以马萨诸塞为代表的十二个州、三个城市、十三个环保团体到联邦最高法院状告美国环境署,认为后者依据其职责应制定规则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却“无充分理由地放弃了法定职责”。4月2日,大法官们以5比4的表决结果
认定了布什政府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此种行政不作为。
  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下,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全球焦点,人们期待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起榜样效应,这样的事件就多少有些令人遗憾。但事件并没有改变这样的事实:英国、美国已经是全球碳排放交易的两大中心——担纲的分别是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现在,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政治家和商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亚洲,投向了中国。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是用经济手段推动环保的国际通行办法,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的核心内容。1997年开始接受签署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重要议定书)是碳排放全球交易的政策驱动力。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约定,“已发展国家”(Developed Country)有已经核准的2008—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上限;同时,至2012年,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的水平低5.2%。
  为减少“全球蔓延”的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同时规定,协议国家(现有169个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国可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英文简称CER)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CDM便因此形成,碳排放形成“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市场。
  受《京都议定书》的政策牵引,英国早在2002年即启动自愿排放贸易计划(UKETS),31个团体根据1998-2000年基线自愿性设定排放减量目标,包括了6种温室气体。2005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启动,该体系覆盖欧盟25个成员国,包括近12000个燃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的工业实体,遂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伦敦金融城则是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中心。2006年,其碳排放交易额超过200亿欧元,历年来呈翻番增长趋势。“走在环保问题的前列,已经为金融城带来了切实利益。”伦敦金融
城当局(City Corporation)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迈克尔·斯奈德(Michael Snyder)如此评价金融城的碳排放交易。
  美国目前尚未加入签署《京都议定书》,其制定了“10年内减少20%的汽油用量”的发展减排计划。2003年建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首个以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和贸易内容的专业市场平台,其包括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物、六氟化硫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交易,会员200余个,这足以使其成为碳排放交易的美洲中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