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识记分类专练 专题四: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二)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B.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交谈往往使用谦敬辞。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光临”“奉劝”“贤弟”等;谦辞是表示谦虚恭敬的言辞,如“鄙人”“拙见”“寒舍”等。
C.“三”在古代汉语中常指多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等。
D.古代匾额内容主要体现爱国、孝悌、劝学、教子、忠贞等,如岳王庙的“还我河山”、公堂之上的“明镜高悬”等。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暑、大暑、处暑这三个节气都是在夏季,这三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
B.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汗青”代指史册。
3.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句话形容名著阅读感受,可以这样表述:“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朝花夕拾》有感”“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读《傅雷家书》有感”。
B.艾青常用“土地”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身上也能体现这种追求。
C.敬辞是表示尊敬客气的言辞。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对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老”“足下”“鄙”“愚”等。
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的文体,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赠序是古人专为送亲别友而写的文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大兄”即“长兄”,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B.《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作者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先生。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陆定一的《老山界》叙述了中央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特别讲究避讳即避免直说。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B.古代圣贤善待贤才以示求贤若渴因此产生了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等成语。
C.有不少成语有明显的敬谦彩蓬荜生辉是谦辞,“不足挂齿是敬辞。
D.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不值得提倡的地方如娃娃亲、跳大神等。
6.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的陈毅,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
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为了对君主或尊亲表示尊重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讳”;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常用的谦辞有”“”“”“
B.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C.古人作品命名各有特:《范文正公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聊斋志异》是以作者的“书斋名”命名;《杜工部集》则是以作者的“官职”命名。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之有关的特定称谓来表示,比如“而立”“不惑”“知天命”分别代指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诸葛亮《出师表》标题中的”,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邹忌讽齐王纳谏》标题中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C.明清两代殿试一三名依次确定其名称为元”“榜眼”“秀才”,合称“三鼎甲”。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学”的智慧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C.古诗词中,有许多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烽火”指代战争,“婵娟”指代月亮。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尊”“高邻”“子”“贤弟”“敝人”都属于尊称。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 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指弦乐器,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着悲凉寂寞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桐丝指琴弦。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暗含着作者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B.《三顾茅庐》选自罗贯中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小说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赞美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C.英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尖锐地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同时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D.“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又失亲近”中的“桑梓”,原指古时住宅旁经常栽的桑树、梓树,后来人们常用“桑梓”代指家乡。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泛指文章辞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骚人”指诗人。
B.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C.《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降职”。
D.《范文正公集》是范仲淹的文集,范仲淹,字希文,文正是他的号。《刘梦得文集》是刘禹锡的文集,刘禹锡,字梦得,他的作品有《陋室铭》。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立秋是几月几号2021年几点,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